美國的特斯拉創始人馬斯克預測說,今年會發生經濟危機。
然後有人發現,著名的投資人巴菲特已經連續四個季度減持股票了,當巴菲特減持股票的時候,意味著他可能不看好這個市場,未來一段時間的發展,然後為了預防風險,他將手中的股票變現。真的發生了經濟危機,那麼股市必然是會下錯的,等股市下挫的時候,超預期下挫的時候就會出現低價買入股票的時機。手中準備的足夠多的現金就能應付在發生經濟危機的時候,能夠支撐公司繼續存活,而且由於他的手中現金足夠多,那麼它就可以在非常低位的時候買入許多的股票。
歷史的經驗已經充分表明,任何的經濟危機,最終,人類都能夠度過,人類都能夠想辦法解決,最終,只要經濟恢復發展,那麼那些股票沒有破產的股票都會快速上漲,尤其是那些質地良好,擁有護城河的企業。
那麼,2020到底會不會發生經濟危機呢?這個真是不好說,但是從目前的觀察來看,個體的觀察來看,很多實體經濟確實非常難,他們遇到了疫情影響以後,客戶減少的問題。尤其是房地產受到限制完以後,跟隨房地產後面的產業鏈都受到了重創,所以今年你會發現非常多的房地產企業,大企業都遭遇到了嚴重的危機。
整個經濟的執行是一個整體的過程,其中一個環節掉鏈子,就會影響到相關的產業。但很多產業被限制完以後,其他新的產業又沒有爆發出來的時候,就可能會導致許多的人下崗失業,下崗失業以後,就沒有了經濟收入。
消費端沒有提振,意味著產品生產出來以後無法銷售出去,那麼,企業接著也會遇到危機。
如果是這樣的話,有可能真的就會發生經濟危機了。
貧富差距是越來越大,其實對於富人來說,經濟危機對他們影響是非常小的,他們依然有非常強勁的消費能力,能夠持續不斷地去高消費。所以那些為富人提供服務的企業,反而能夠繼續活的很好。但大部分為普通民眾提供服務的,提供產品的企業嗯,就可能會遭受到一些重創了。
我們國家正在提出共同富裕這個概念,其實,社會主義的本質,就是要實現共同富裕的,只是這個是否會太過於理想就不得而知了。
我有時候在想,隨著生產效率的不斷提高,其實人們生產那些基本需要的衣食住行,現在來說應該是比較容易實現的。那麼就會不會存在一個過度生產的問題?我意思是說一個村裡有100個人,以前可能100個人都要去參加勞動才能夠生產出共100個人吃穿住行用的物品。可是現在,由於生產力的提高,可能有20個人去生產,就能夠產出的產品足夠滿足100個人吃穿住行。
如果是這樣的話,那其他的80個人要幹什麼呢?其他80個人也要吃飯的話,他們也去生產食物,那麼,最終生產出來的產品就太多了。所以啊,這80個人其實只有安排去做其他的事情。他們不一定要去生產衣食住行,但是他們一定要去做事情,因為只有透過去工作以後,他們才能夠獲得收入,才能夠從那20個人手中購買衣食住行所需的物品。
所以我認為未來的發展趨勢,一定是要往精神生活方面去發展。食物足夠多,以後我們不可能再繼續生產食物,我們只能是去生產其他的東西。當然了,這裡有個供給側改革的問題,也就是說,提高生產端的產品質量,雖然是吃飯,我們也可以吃牛肉,也可以吃豬肉,如果大家都覺得吃牛肉更加健康,更加喜歡的話,那麼就可以減少豬肉的生產,把更多的資源投入到去養牛的身上。
之前政府投入了大量的資源去開發基礎設施,比方說高速公路啊,高鐵啊,機場啊,還有各種公園啊,以及各種醫院啊,學校啊,圖書館啊,體育設施啊!這些都是有利於增加就業機會,擴大消費。可是這些東西最終也都有個限度,不可能無限的發展下去。所以我覺得當基礎設施都完善以後,國家就應該適當的減稅讓利,只是企業減稅以後,應該把更多的那個剩餘價值分配給工人。工人才有更多的收入去消費,進而達到良好的迴圈。
這是我們希望的共同富裕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