執筆 ashes of time
標題中所說的美國印太戰區空軍“常委領導班子”,以其官網為準,主要是3個人:司令威爾斯巴赫、副司令雅各布森、軍士長沃爾夫。
美方為什麼選這3個人搭班子?
第一,先來了解下這3個人是從什麼職位調任現職的
現職和前職 現職和之前職位
從上表可以看出,3名常委中有2位(司令和軍士長)是“自下而上”,都是從印太戰區所轄編號航空隊調任印太戰區司令部,屬於戰區內部調動。他們已經在前一個位置幹了兩三年,比較屬於印太戰區的情況。第3名常委(副司令)則是“自上而下”,從空軍總部空降而來。這樣的安排,既避免了重要位置全部被總部“空降”的人霸佔,也不是全部由本戰區的人獨佔。
第二,再來看三個人的學歷
在美軍的六大軍種中(陸軍、海軍、空軍、海軍陸戰隊、國民警衛隊、太空軍),最重視學歷教育的是空軍。以印太戰區為例,總部司令阿奎利諾只是本科學歷,而印太戰區空軍司令部司令威爾斯巴赫則集三碩士於一身,形成鮮明對比。
有人可能奇怪了:印太總部司令為啥給本科學歷出身的阿奎利諾,而不是空軍出身的三碩士威爾斯巴赫?
沒辦法,印太戰區總部司令一向由海軍系統的上將壟斷,其他軍種一直無法染指。2021年上半年,印太總部司令戴維森退役,該職空缺。競爭這個要職的是兩個人——海軍系統出身的太平洋艦隊司令阿奎利諾,陸軍系統出身的駐韓美軍司令艾布拉姆斯(西點軍校出身,雙碩士)。結果,仍是海軍系統勝出。
從上表統計的情況看,威爾斯巴赫無疑是最強的。作為地方大學出身的“國防生”,拿到了三個碩士學位,而且其中一個還是跨軍種在海軍指揮與參謀學院拿到的。副司令雅各布森畢業於空軍軍官學院,最為正統。至於沃爾夫,最高學歷只是本科——這不奇怪,美軍的軍士長學歷一般不高。
第三,最後再看其任職履歷情況
在決定美軍晉升的各種指標中,最重要的因素是任職履歷。
從指揮層面看,威爾斯巴赫先後擔任中隊、大隊、聯隊、航空隊空軍所有層級的指揮官,具有豐富的指揮管理經驗。從機關工作層面看,他在太平洋空軍司令部、原太平洋總部、中央總部擔任過要職,特別是在兩個戰區總部先後擔任作戰部副部長和部長,組織實施了大量作戰籌劃實踐。從實戰層面看,威爾斯巴赫不僅執行過多次戰鬥飛行任務,還曾參與指揮阿富汗空軍作戰,負責監管3個空軍遠征聯隊和2個空軍遠征大隊。他有一個外號——“最能打的四星上將”。
當然了,威爾斯巴赫也有一個致命缺陷——沒有在總部(指國防部、參聯會、空軍總部)任過職,其戰略視野可能不夠。
或許正因為如此,“組織上”給他配了一個從總部來的人搭檔——副司令雅各布森。
雅各布森履歷
雅各布森的優勢很明顯,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是具有戰略視野,善於處理對外事務。由於美軍正在印太戰區拉攏各路“盟友”圍堵遏制中國,因此雅各布森的戰略思維和外交能力正逢其需。二是機關經歷豐富,擅長訓練和戰備工作。可見,副司令雅各布森與司令威爾斯巴赫形成了優勢互補。
值得注意的是,雅各布森在指揮管理上有一個鮮明特點——放權,減少干預和決策,充分發揮下級的主動性、積極性和創造性。這就為空軍司令部軍士長沃爾夫提供了大量表現的機會。
沃爾夫大部分時間都在阿拉斯加服役。對美國曆史和地理有所瞭解就知道,阿拉斯加“孤懸海外”,是美國於1867年從俄國人手裡低價買來的,成為美國最大的州,約佔美國面積的五分之一。該州面積約170萬平方公里,買過來加上手續費一共720萬美元,相當於每英畝才2美分。很顯然,美國人撿了個大便宜。但當年的情況可不是如此,有很多人覺得不划算,說阿拉斯加實在太冷,是個鳥不拉屎的地方,等於買了個用不上的“大冰箱”。
在阿拉斯加這種寒冷地區(全年氣溫0℃~15℃)服役,最能鍛鍊一個人堅毅的性格和頑強的意志。沃爾夫長期在阿拉斯加服役,就得到了這方面的鍛鍊。而且,他還在很多崗位鍛鍊過,有多次海外部署的經歷。值得一提的是,沃爾夫在28年中參加了14次培訓,平均2年一次,非常注重透過學習提高自己。這很對印太戰區司令威爾斯巴赫的胃口,因為威爾斯巴赫也是一個非常注重學習的人。此外,兩人都在阿拉斯加待過,這也是聯絡彼此感情的紐帶。
威爾斯本人是戰役指揮的行家,他有一個來自空軍總部的副手雅各布森在戰略和外交上提供輔助,有一個來自老單位的部下沃爾夫在管理和訓練上提供支援。這樣三個人組成“常委領導班子”,應該說搭配比較合理。
中國軍隊未來最大最強最可能的對手,就是印太戰區美軍。從軍種角度看,我們更多瞭解的是印太戰區美國海軍,因為太平洋艦隊的軍艦動不動就來騷擾,而且常常被相機拍到後見諸媒體,最容易引起關注。其實,印太戰區美國空軍也來得不少,只是不容易被相機捕捉——就算拍到了鏡頭,畫面也比較小,不打眼,因此不那麼容易引起關注。但如果對印太戰區美國空軍沒有足夠的重視,將來會吃大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