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是如何進化的?人類社會又是如何演變的?它們沿著一條什麼樣的路徑一步步前行?是一條條清晰的直線,還是縱橫交錯的網路?亦或是一團亂麻,沒有方向可循?為了弄清楚這個問題,我們同樣使用物理學的原理以及哲學“對立和統一”的分析方法,將生命和人類社會的進化都納入一個前後連貫的、統一的理論框架中來分析。
有機分子開啟了生命進化之路。有機分子是由各種無機分子結合而成的平行結構,它們進一步結合在一起形成更加複雜、更加有序的組織結構,這種結構能夠實現物質和能量有序的流動。當有機分子大量生成後,它們既作為構建現有生命體的基本物質形式,也成為未來新的生命體獲取物質和能量的來源。無數的有機分子以不同的方式組合起來,形成了自然界中的異養生物和自養生物。當它們能夠獲得所必需的物質和能量,它們就迅速繁衍,向地球的各個角落延伸。後來,更復雜的海洋生物和陸地生物出現了,它們的生存和繁衍都是以同樣的方式進行的,它們自然而然地形成了一個個相互關聯的生命群體。這些生命都是由不同的分子組成的,這些分子不僅代表了不同的物質形態,其中也蘊藏了大量的能量,它們因此成為了地球上巨大的物質和能量的“儲備庫”。這些生命形態的繁衍也意味著物質和能量的儲備越來越多,這些儲備將會為未來出現的更復雜的生命形態提供物質和能量的來源。生命的出現從來都不是孤立的,它們從點到面、從簡單到複雜不斷地發生著進化,並在進化過程中相互利用,這樣就在各個生命形態之間形成了許多物質和能量的轉換系統,這些系統便是我們所熟知的地球生物圈的“食物鏈”。我們可以把每個物種的繁衍看作是物質形態橫向的延伸,即“物質的儲備”;把由不同物種構成的食物鏈看作是能量在不同物質形態之間實現的縱向傳輸,即“物質和能量的轉換”。不同的食物鏈之間可以是平行的關係(非競爭關係),也可以是相互交叉或者部分重疊的關係(競爭關係)。這樣一個縱橫交錯的網路在地球上形成了一個物質和能量的儲備、流動和轉換的迴圈系統。絕大部分物種都不能離開這個生命系統,它們必須生存在能夠獲取足夠食物的環境中,這意味著它們必須從現有的環境中建立各自的食譜,結果它們與環境以及周圍的其它物種形成了相互依賴的共生關係。不同型別的物種會分佈在不同的地理環境中,它們從中獲取所需的食物,於是便在不同地域中形成了包含不同物種的生態環境。
從物理學的角度看,人類文明的發展雖然存在一定的方向性,但沒有任何預設的目的。就像物質結構一樣,它是物質運動和相互作用的結果。只是人類社會形成了更加複雜的不可逆形態,具有更明顯的不確定性,而且具有意識所產生的自我主導的能力。也就是說,人類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變物質自然運動的軌跡。如果硬要說一個目的的話,可以說是為了維持社會結構的穩定,並一直進化下去,直至某個人類不可控的終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