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經濟參考報
原標題:綠色低碳引領資訊通訊相關產業高質量發展
隨著新一代資訊科技的蓬勃發展,資訊通訊產業在國民經濟中的地位愈發凸顯。在當前環境汙染和溫室效應逐漸引發國際社會普遍關注的同時,如何發展綠色化、低碳化資訊通訊相關產業已經成為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必然趨勢,也是我國資訊通訊產業發展無法迴避的現實考題。在“2030年前實現碳排放達峰、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的戰略目標導向下,亟須從整個經濟系統、環境系統的角度,統籌處理好發展和減排的關係,系統梳理資訊通訊相關產業對碳排放的影響以及面臨的減排挑戰,提出我國資訊通訊相關產業的低碳轉型政策建議。
資訊通訊產業碳排放的主要表現形式
資訊通訊產業是支撐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基礎性和先導性產業,對整個經濟系統造成的碳排放影響是多元的,主要表現為三種形式。一是直接碳排放,即由於資訊通訊設施、裝置或服務所造成的直接碳排放。當前,我國5G網路、雲計算和資料中心等往往都是電力消耗大戶,其生產運營會產生大量的碳排放。二是隱含碳排放,即資訊通訊產品隱含的碳排放。資訊通訊產品生產需採購大量原材料和零部件,從而拉動電力、鋼鐵、水泥和石化等上游部門碳排放增長。相關研究表明,一部手機所隱含的碳排放超過70千克,而資訊通訊相關產業由此隱含的碳排放量遠大於其直接碳排放,甚至高出10-20倍。三是使用碳排放,即資訊通訊產品應用於其他部門所造成的碳排放。資訊通訊產業透過“技術賦能”推動裝備製造、建築、交通、服務等下游部門產能增長,同時也擴大了對高耗能資訊通訊產品的使用,從而間接造成了能源消耗和二氧化碳排放的增加。相關研究發現,資訊通訊產業由於此原因增加的碳排放也達到其直接碳排放的5-10倍。
資訊通訊產業碳減排面臨的新挑戰
隨著數字基礎設施建設的加速推進,資訊通訊相關產業各種形式的碳排放不容忽視。在我國數字經濟和碳排放大國建設過程中,資訊通訊相關產業碳減排面臨諸多嚴峻挑戰。
一是當前產業規模大、增速快導致減排難度增加。我國網路強國、大資料、“網際網路+”、“新基建”等國家戰略加快了資訊通訊產業的發展,其中2020年《中國數字經濟發展白皮書》顯示,我國資訊通訊產業規模位居世界第二,增速全球第一。在資訊通訊產業規模快速擴張的同時,必然將進一步助推相關產業直接、隱含、使用碳排放的增長,大幅抵消生產端技術減排的效果。
二是我國產業鏈地位相對較弱制約了碳減排空間。資訊通訊產品生產具有冗長而複雜的全球產業鏈。近年來,我國在全球產業鏈的參與程度日益提高,但所處位置仍集中在中游環節,扮演著原材料和零部件製造商的角色,有著較高的能源資源消耗。據2019年《ICT產業創新發展白皮書》反映,中國大陸資訊通訊產業偏重硬體製造的產業鏈結構,很大程度上制約了我國資訊通訊產業的碳減排空間。
三是資訊通訊產業導致能源體系大規模低效高碳。資訊通訊產業對於能源尤其是電力消耗巨大,其碳排放也主要來自於電力部門。然而,我國電力系統仍以能源結構效率低、碳密度高的燃煤發電為主,導致當前我國資訊通訊產業隱含碳排放佔全國碳排放總量的4.3%。
多措並舉推進資訊通訊產業綠色低碳轉型
資訊通訊產業的碳減排與經濟系統、社會系統、能源系統等高度關聯。推動我國資訊通訊產業的高質量發展應堅持頂層設計、全盤考慮,形成綠色集約一體化的綠色低碳發展格局。
一是將減排目標納入產業發展規劃,引導推進行業的低碳轉型。當前,我國資訊通訊產業綠色低碳發展尚未納入產業發展規劃,應以《貫徹落實碳達峰碳中和目標要求推動資料中心和5G等新型基礎設施綠色高質量發展實施方案》為基礎,進一步明確我國“十四五”及中長期節能減碳目標,將能效、碳足跡等約束性指標納入國家新型基礎設施建設規劃,並進一步將其納入各地行業發展規劃。此外,還應合理設定行業減排路徑和行動方案,全面推動節能減排技術創新推廣、提高可再生能源佔比、加強低碳產品設計和工藝材料創新等。
二是透過最佳化產業空間佈局和結構,積極推動行業集約化發展。當前,我國數字化發展程序仍在加速,但資訊通訊業整體處於粗放式增長階段,亟須充分考慮各地區的碳承載力和資源稟賦特徵,在交通、能源、工業和市政等產業基礎設施的規劃和建設過程中,圍繞國家樞紐節點資料中心叢集建設,合理規劃、佈局5G網路、資料中心等重大數字基礎設施。此外,應鼓勵企事業單位集中管理內部資訊通訊設施、裝置,利用人工智慧、雲平臺、邊緣計算等技術實現精細化節能減排,還應優先扶持關鍵核心技術、融合應用創新等領域,推動資訊通訊製造業的服務化轉型,充分挖掘結構性減排的潛在空間。
三是建立多部門協同聯動減排機制,構建綠色產業鏈、供應鏈。資訊通訊產業與上下游部門關聯密切,應沿產業鏈、供應鏈建立碳排放核算標準、碳標籤體系和碳溯源機制,並以此為基礎形成部門間減排責任分擔機制,由此強化多部門的協同減排。此外,還應全程監測、控制和減少產品原材料開採、零部件製造、物流運輸以及再回收等環節的碳排放,加速推進我國資訊通訊產業鏈、供應鏈的綠色發展。
(王群偉 周小勇 姬強,作者單位:南京航空航天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中國科學院科技戰略諮詢研究院)
責任編輯:王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