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的意義:在於開闊思路,破除知見障,引導思考,最終提高認知,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在已經過去的2021年,我們過的未必快樂,日子也未必舒心,甚至可能沒賺到多少錢,但我們畢竟還在。
2021年是我們看到希望的一年,這一年,我們認識到了未來的美妙和市場的殘酷。
相信經過一年的準備,一年的蟄伏,大家都已經做好了準備,2022年將是收穫的一年。
按照慣例,今天的文章給大家展望一下未來,儘量具體的給大家判斷一下上半年的趨勢。
首先,我們要認識到一點,世界整體局勢是不容樂觀的
首先是疫情,在夏天得到控制的疫情,在秋冬季又開始死灰復燃。
對病毒來說,它們是穩穩當當的贏來了牛市,國內也有150例新增確診,而國外的資料就非常誇張,美國一天的確診病例已經高達60萬,在昨天國外整體確診達到了200萬,這實在是太誇張了。
而且傳染性疾病一旦爆發,將會有一個持續的爆發期,在得到控制前的一段時間,都會處於高增長期。
國外的疫情只是個開始,在未來一段時間,將會越來越嚴重,直到得到控制。
預計美國佬很可能會出現每天確診破百萬的那一天。
這是很可怕的事實,我們都知道疫情已經肆虐了兩年了。
但由於大放水的原因,全球金融界卻走出了牛市。
但光靠放水刺激作用是有極限的,放水刺激到一定程度就會失去效果,也會產生非常多的負面影響,比如說物價膨脹。
如果在預計時間內疫情得到控制,全球復工復產實體重新跟上來,就有可能夠穩住、消化金融風險。
現在的問題是疫情遲遲看不到頭,這一次至少有幾個月消停不了。
2020年至今,為何全球經濟還能勉強支撐,就是因為各國央行潮水般的放水。
美國公司在第三季度以驚人速度回購自己的股票,然而,事實是失業率十分嚴重,各行各業都有許多地方開不了工,生產效率低極低下。
資金都去玩金融,都不願意踏踏實實的做實體經濟投資,說明實體經濟已經到了令人非常失望的地步。
沒有實體經濟作為地基,作為頂樑柱,金融市場則完全靠瘋狂的美元流動性硬撐著拖時間。
但沒有實體經濟支撐,全靠放水,就如沙灘上的城堡一樣,能有什麼好結果?
美聯儲已經被逼到牆角了,不加息是不行的,但加息沒有實體經濟的支撐,金融風險就太大了,會有非常大的不確定性。
於是國內也對此有相關措施。
那就是穩增長,防風險,美聯儲被逼的在年中會加息,會給全球經濟帶來非常大的不確定影響。
就必須防範全球性金融危機的到來,但對於我們來說,發展也是不能停的,增長必須穩住。
這裡有一個時間差,趁著上半年全球經濟比較確定的時間,那就先穩增長,到了下半年就得剎車,防風險。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已明確,財政發力要適當靠前。
12月16日,財政部已向各地提前下達了2022年新增專項債限額1.46萬億;截至12月26日,12個省市已披露2022年地方政府債券發行計劃,2022年一季度新增專項債發行金額約4500億,後續還將有更多省份披露發行計劃,將推動明年一季度形成的實物工作量大幅增長。
意思很簡單:有牌就趕緊出,上半年先把經濟搞一搞,把增長拉上去;下半年經濟局勢不確定了,那就穩一穩防風險。
局勢很明朗:上半年在加息之前,或者加息影響還沒有加劇之前,趁美國這邊對全球經濟影響趨於平穩良性。
而國內抓緊時間開啟寬鬆政策,超前建設,搞一搞實體經濟,拉一拉行情。
堅持“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定位,持續完善穩地價、穩房價、穩預期的房地產長效機制,加大對長租房市場、保障性住房建設金融支援力度,促進房地產業良性迴圈和健康發展。
上半年國內就是穩中有漲,這不僅是投資界的問題,股市行情不沾邊的領域,得穩住,至少不能大跌,而與超前建設相關的領域,就得長。
關於房產方面,也是穩字為主,保交樓,穩房價。
經濟要動起來,無非就是生產和消費,歸根結底,又是消費帶動起來的。
消費有出口和內迴圈,很明顯,明年美國佬自身難保了,出口肯定會大受影響。
那就要搞內迴圈,提高消費能力,新興領域,新基建還在超前建設當中,對經濟的貢獻還需要幾年時間才能看到。
而且經過2021年大刀闊斧的對某些行業動刀,確實讓一部分資金去到了該去的地方,確實,讓許多消費能力去到該去的地方,但畢竟經濟不好,大家都沒錢,消費重新分配的力度有限。
這個時候只有一個選擇房地產,但房住不炒本身又是鮮明的策略。
且對房產公司的打擊,導致今年拿地的都是國企,許多繃不住的房產公司,最終也需要政府接盤維穩。
恆大保交樓軍令狀大概就是這麼來的,保交樓、拿地,就意味著大規模的開工建設,而又房住不炒,房價不能譜漲。
就只能是往常租房,往保障性房發力,畢竟房地產要帶動上下游幾十個產業鏈,億萬人的生計,就意味著動作小不了。
大規模建造長租房、保障性房,對普通房子來說是毀滅性的打擊,意味著未來不是核心地段、不是核心生產的房子,將再也抖不起來了。
當然核心城市核心地段的房產還是會漲,核心城市的面積已經定了,按規劃已經不能擴,就意味著核心房產數量有限,而財富爆發才剛剛開始,有限的房子,無限的財富,自然是長期看漲。
且短期來看,寬鬆的資金不能傳導到普通房產,那就只能傳導到核心房產,畢竟柴米油鹽上也不能漲太多,去不了太多的資金。
那麼,資金就只能被引導去和興房產去相關新興領域和剛需領域的股市。
這就是市場的整體邏輯。
實際上,“穩增長,促發展,調結構、惠民生”,這個概念已經提出來有幾年了,並不是現在才臨時抱佛腳提出來的。
大國戰略就不可能是臨時性的大轉向,是早已經水到渠成的結果
就像軍工武器一樣,概念性設想一代,在研究中的有一代,正式裝備的有一代。
需要有超越時間的眼光去看待很多東西。
大概是疫情加速了這個過程,不然應該會潤雨細無聲一些,疫情癱瘓了全球產業鏈,而咱們卻頂住了,保住了飯碗,相對來說,等於是增加了一張底牌,增加了話語權。
實際從10年過後,國內的經濟週期和國外的經濟週期就有差別了。
這是大國的底氣,之前我們知道,一聽說美聯儲將要加息,許多國家都搶先提前加息。
而我們卻是搶先進行寬鬆政策,相當於降息,要抓住空檔期,拉一拉行情,抓緊時間促進經濟增長。
看美元兌人民幣的匯率就知道了,從疫情開始,已經連續下跌兩年,這就是主動權開始轉變,話語權開始轉變,這也是為什麼對外發言也越來越強硬的原因。
這是從大的方向上來講,從大的方面來講,明年上半年,或者說已經是今年上半年會有行情。
但並不會普漲,好剛只能用在刀刃上,畢竟全球局勢並不好,有限的資源只能用在有限的地方。
這些情況對幣圈又會有什麼影響呢?
對幣圈挺友好的,畢竟牛市本身是在的,只是一直被全球經濟影響,被市場情緒影響,被政策影響。
恰好2022年上半年,全球經濟比較穩定,美國加息方興未艾,而國內更是處於寬鬆狀態,都很穩定。
大機率在上半年,幣圈不會迎來啥大的打擊了,經濟打擊不會有,政策打擊估計也沒有,畢竟國內的牌都已經打完了。
而美國佬更是準備在元宇宙、web3上面發力,幾千億美金是再明顯不過的風向標。
可以說是佔盡天時地利人和吧,天時,不會有金融系統風險,不會有政策打擊;地利,區塊鏈本身處於暴發當中,且經過了長達一年時間的洗盤築底,地基非常牢固;人和,在全球局勢下,越來越多的人會認識到區塊鏈的價值。
如果說2021年是我們看到希望的一年,那麼,2022年就是第一次真正騰飛的時間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