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已經完美收官了,這一年的A股市場發生了很多大事,也創下了很多新的記錄,我們先簡單覆盤一下,然後再對全年各個時段的市場主線做出梳理,以便我們更好的瞭解2021年的得與失。
首先,就在近期,我們看到了不少的新紀錄出現,比如外資單週淨買入創歷史記錄;比如IPO募集之最,中國移動募資額達到560億;比如新股發行價之最,禾邁股份成了A股時尚最貴新股;再比如讀客文化上市首日漲幅最高達到19倍,再比如A股今年的成交額創歷史新高,每年,我們都能看到不少的新紀錄誕生……
回顧2021年,農曆年前,茅指數獨佔鰲頭,各大成分股沒有最強只有更強,猶記得我們在2021年農曆年前最後三天不斷地提到茅指數成分股估值過高,理性的投資者應該學會恐懼,年後茅指數成分股的實際走勢驗證了我們的思路。
農曆年後到二季度,成長股開始獨佔鰲頭,至此,年內最大主線誕生,那就是“碳達峰/碳中和”,後續不管是週期股還是新能源,無一不是圍繞雙碳所展開,當然,週期還有“上半年輸入性通脹”的原因。
三季度,市場開始考驗成長股的業績,同時,也是週期行業年內達到最巔峰的時期,這個階段就算是強如新能源,都要為資源品讓開一條道,我們看到了各類大宗商品的價格展開新一輪反彈,有色、鋼鐵、鋁、煤炭等品種紛紛爆發。
隨後我們看到了這個階段政策上的調控,也看到了量化基金被監管的政策,於是在三季度末期,這一現象戛然而止,四季度到來,雙碳所屬的能源替代開始修整,可以很明顯的看到無法推動的現象,估值也來到歷史最高,而白酒和醫藥等行業刺客也並非最佳選擇。
四季度,受益於邊際改善的行業開始迎來曙光,從主線上劃分,地產及地產後產業鏈上的行業成了市場分歧中應運而生的主線,到昨天收官,這一現象並沒有改變。
所以,其實一年的行情只要細細梳理,總能看到一條清晰的脈絡,當然,這其中還有一些主線之外的題材,比如8月份左右開始火爆全場的元宇宙,也比如前兩週讓投資者看到空間的中藥行業改善預期,那麼,我們的得失又是什麼?
值得一提的是,我們的確避開了年後茅指數的下跌,算是在年前實現了逃頂,同時,不管是三季度的週期資源品,還是四季度並不過分明顯的低估值主線,我們都把握到了,這些都是“得”,但是,我們低估了趨勢的力量,也過早的判斷了新能源泡沫破裂的時間,所以全年幾乎都跟新能源無緣,只能看著別人在寧組合上大施拳腳,此乃“失”,所以,我們2021年的投資成績距離前海開源公用事業119.42%的成績還是有差距,但我們首先戰勝了指數,完成了年度目標。
說到公募基金排名,我們早在前兩年就說過,幾乎看不到同一名基金經理或者產品能夠連續兩年成為市場第一的,甚至連續成為前十的機率都很小,所以,我們一再強調不要迷信頂流,也從來沒有人能夠每年踩中趨勢,這不是偶然,而是必然……
回看指數,滬指年線實現了三連陽,這在A股歷史上並不多見,包括深成指和創業板在內,但是,我們明顯可以看到滬指更穩定,逐漸擺脫了前兩次大牛市那種極端大漲的年線,而決定這種現象的原因就在於這三年的牛市一直都是結構性的,而非前兩次那種全面牛市的現象,但是創業板尚未擺脫這種現象,所以,我們一再強調創業板的投機屬性更高,可以肯定的是科創板也類似。
行業上,全年漲幅排名前十的分別是:非金屬材料、電機、小金屬、能源金屬、電源裝置、焦炭、電池、金屬新材料、化學原料和農化製品,可以這麼說,鋰電池中上游佔據絕對主動,包括上游的鋰礦/鹽湖提鋰,中上游的正負極,化學品,中游的電池。
所以,你看包攬一二名的前海開源,同一基金經理踩中了這條絕對主線,所以公募機構通常是一戰成名,但資料證明,能夠做到10年以上年化收益超過20%,卻是屈指可數的,所以你會發現,2020年的公募頂流在今年排名前十里,一個都看不到,這告訴我們,做投資,不管是股市也好,基市也罷,一定要理性,決不能盲目崇拜。
領跌行業前十分別是:教育、保險、個護用品、工程機械、調味發酵品、網際網路電商、白色家電、生物製品、醫藥商業和專業連鎖,教育經歷了“教培雙減”,年內又一個網路熱詞叫“內卷”,在教育行業一定是體現的淋漓盡致,保險是因為疫情,更是因為轉型,有機會我們在策略中跟大家細聊。
資金層面一定要學會梳理和總結,比如2021年,公募基金增量七千多億,私募基金增量更是高達近九千億,外資全年淨買入超4300億,還有一項重要的資料不容忽視,那就是兩融,融資餘額全年增加超2100億,換言之,A股市場主要資金增量在2021年2.49萬億左右,那麼,2022年,大概能有多少?至少我們心中應該有一個預判。
最後來談談我們對2022年的展望,事實上我們在昨晚釋出的策略中,已經非常明確地說了一些看法,我們在文章中適當提及,也做一些補充,如題,我們說“於改革中成長”,2022年第一個關鍵詞在“改革”二字,為什麼?因為2022年可能是A股全面註冊制開始的一年,這樣的重大變化是具有歷史意義的。
其次,高層對2022年的A股有一些主觀上的定調,四個字形容叫做“穩字當頭”,不急上急下,不大上大下,所以,2022年的股市,我們首先應該想到的是指數層面的空間,可能更類似今年,但我們主觀上認為,結構性會發生較大的變化。
如果說最近兩年,全球都處於疫情影響下,很多國家都出現了大水漫灌的現象,那麼2022年,第二個關鍵詞可能是“加息”,加息就意味著收水,全球都盯著美聯儲,在四季度,美聯儲預計2022年6月份可能會迎來加息,這就意味著全球收水或許從年中就將開始,這對全球金融市場而言都是大事,特別是成長股受到的影響會更直觀,所以,連續走了三年的成長股行情,會不會在2022年逐漸失去光環?
最後,我認為2022年最重要的一個關鍵詞,應該是“PPI向CPI傳導”,所以2022年一定要有結構性發生重大轉變的預期,歷史資料表明,在類似的前提下,資金一定會恐高,哪裡有估值優勢,哪裡有價效比,哪裡就有資金,注意,如果同為低估值,那麼有邊際改善政策,有行業反轉預期的地方將會成為“香餑餑”,換言之,2022年下半年,可能需要更多的是“防守”,是“抗通脹”。
很多預期或許言之過早,但是,作為一名投資者,我們應該居安思危,應該看到“硬幣的兩面”,唯有如此,我們才能跟上市場的步伐,適時做出調整,在價值投資的基礎上,結合更有效的行業景氣度,再結合那時那刻的客觀條件,或許能讓我們更有效。
……
行文至此,或能使諸君心有思慮,木易當不枉此文,祝節日快樂,2022年股海長虹,一切順遂安康!
我是木易,旨在分享我認知中的策略,盈虧同源,知行合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