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的以弱勝強,都是以強勝弱。
這是戰爭之道,也是商業之道。
我從大四的時候開始研究競爭,得到了4個模型「深耕細作、與眾不同、錯位競爭、成為第一」,並根據這4個模型,一舉拿下了學習方法這個生態位,成為了這個領域的小巨人。
當然,我那時候還不知道「生態位」這個概念.
畢業之後,我開始接觸生物學,偶然得到了「生態位」這個概念,突然一下子把之前的4個模型打通了,得到了一個更本質的模型。
但我後來逐漸發現,生態位並不是競爭的本質,它只是生物在自然選擇之下,為了生存,試出來的一種最優解。
最優解並不是本質,它只是一種現象,一種策略,一種方法,只不過它是生物給出的最優解方法。
那麼,生態位的本質是什麼呢?
一個偶然的契機,我接觸到了兵法,我在兵法中找到了答案——以強勝弱。
兵法就是研究「戰勝」的本質的,它既是戰爭之道,也是競爭之道。
這篇文章我們就來看看,到底什麼是兵法?我們能夠從裡面得到什麼啟發?戰勝的本質到底是什麼?競爭的本質到底又是什麼?
.
競爭激烈的時代,人類應該何去何從?
近兩年有個詞非常火,內卷。
它描述的是一種「惡性競爭」的社會現象,雖然每個人都變得比以前更努力了,然而社會整體的收益卻並沒有得到任何的增加。
最經典的案例就是之前的教培行業,雖然有些人在上完補習班之後考出了更好的成績,但是由於每所大學每年所招收的學生數並沒有增加,所以單從“考大學”這個指標來說,學生並沒有取得任何的新收益,這就是內卷。
不過把“內卷”用來概括今天所有的競爭,卻是一種誤解。
因為我們今天的很多競爭都是有好處的,它能倒逼企業變得更好,它能提升社會的整體效益。
不過即使我們明白這一點,也絲毫無法減輕我們內心的焦慮。
因為競爭確實是越來越激烈了,我們的生存難度正在變得越來越大。
為什麼會產生這樣的現象呢?
這其實是一種自然的演化趨勢,並不是“哪個壞蛋”或者“哪群壞蛋”刻意而為之,它是一種自然發展規律,每個人只是想要活下來,想要活得更好而已,它就變成這樣了。
而且,更糟糕的是,這種趨勢似乎是不可逆的。
也就是說,未來的競爭情況還會更激烈。
除非人們找到新的生態位,比如新的可用能源、比如新的宜居星球等等。否則,只要資源是有限的,生物之間就會存在競爭,這是自然的鐵律。
這有點類似王東嶽的遞弱代償理論。
當人們之間的競爭越來越激烈的時候,人們的生存難度就會變大,這個時候如果我們想要保持我們原來的生存優勢,就不得不提高我們的生存能力。
而當每個人的生存能力都提高之後,競爭又變得更激烈了,於是生存難度又變得更大了。
因為人們的生存難度變得更大了,所以我們又不得不再次提高我們的生存能力。
……
你發現沒有,這是一個無解的死迴圈。
也就是說,競爭一定會變得越來越激烈,這是一條不可逆之路。
那怎麼辦呢?兩條路:
1、從人類的角度來說:人類必須去尋找新的生態位,比如新的清潔能源,比如移民火星,比如探索宇宙等等。因為競爭的源頭來自於資源的有限性,所以我們必須從源頭解決這個問題。
2、從個人的角度來說:不要扎堆競爭,每個人都要去尋找自己的生態位,跟別人形成錯位競爭,這能一定程度上減輕個人的競爭壓力。
針對個人的競爭之道,針對個人的生存之道,後來我寫了《成為第一》、《深耕細作》、《與眾不同》、《生態位》這幾篇文章。
但我最近發現,其實錯位競爭也好,生態位也好,它們並不是競爭的本質,它只是競爭的方法論之一。
競爭的本質其實在戰爭裡面,而且孫子早在2500年前就已經給出了答案,這個答案就寫在《孫子兵法》裡面.
叫做「以強勝弱」。
.
以強勝弱
這個世界根本就沒有以弱勝強。
因為所有的以弱勝強,本質上都是以強勝弱。
一直以來,人們都非常熱衷於看那些“以弱勝強”的傳奇案例,比如赤壁之戰、官渡之戰、鉅鹿之戰等等。
因為這能滿足人們對英雄、對謀略的嚮往之情,畢竟誰不喜歡“談笑之間,檣櫓灰飛煙滅”呢?
但可惜,歷史上根本就沒有以弱勝強的案例,不僅人類歷史上沒有,從邏輯上來說,整個生命史上都沒有。
所有的以弱勝強,在邏輯上來說,都是以強勝弱。
我的證明如下:
假設,有兩股力量,一股叫做力量A,一股叫做力量B,力量A大於力量B,如果這兩股力量在同一條水平線上碰頭,誰會獲勝呢?
答案當然是:力量A獲勝。
那麼歷史上那些所謂的以弱勝強的案例都是怎麼發生的呢?
很簡單,弱的一方面找到了或者製造了某種勢,在這個勢裡面,“弱”的一方面比“強”的一方更強,所以弱(其實是強)的一方獲得了勝利。
我舉幾個例子:
1、官渡之戰
參戰兵力:曹操2萬兵力,袁紹11萬兵力。
傷亡情況:曹操8千兵力,袁紹10萬兵力。
單從數字上來看,這絕對是一次經典的以弱勝強的案例。但事實上真的是以弱勝強嗎?
曹操的強:
①集中兵力:不是分兵把守黃河南岸,而是集中兵力,扼守要隘,重點設防,以逸待勞,後發制人。(類似企業的深耕細作)
②名正言順:挾天子以令諸侯,名正言順。(我是正當企業,而對方是灰色企業)
③資訊優勢:袁紹的謀臣許攸投靠曹操,並給曹操帶來了資訊和計謀。曹操採用了許攸的建議,偷襲了袁紹的烏巢,燒掉了袁紹的糧草輜重,斷掉了袁紹的補給。
④敵將投奔:張郃、高覽聽聞烏巢被破,於是投降了曹操。
④聲東擊西:曹操聽從了謀臣許攸的建議,聲東擊西,分散了袁紹的兵力,致使關羽斬殺了袁紹的大將顏良,袁軍潰散。(這一招類似企業的錯位競爭,我深耕細作,而對方分散多元)。
袁紹的弱:
①決策無能:相比曹操,袁紹實在是差太多了,尤其是在決策上,屢次失誤,他手下的謀臣,比如沮授,多次給他提出了極好的策略,結果都被他否決了。(在今天來說,就是企業的創始人無能,企業的戰略不行,雖然資本雄厚,但沒卵用)
②大將投奔:謀臣許攸投奔曹操,並給曹操帶去了很多機密資訊;張郃、高覽聽聞烏巢被破,也投降曹操。(類似公司的企業高管被挖走)
③大將被殺:顏良、文丑、淳于瓊三位大將都被曹操用計斬殺。(類似企業高管紛紛離職)
④補給被斷:烏巢被曹操偷襲,糧草輜重被斷。(類似企業現金流被斷)
⑤軍心動搖:大將投奔的投奔,被斬殺的被斬殺,一戰接一戰的失利,糧草輜重還被燒了,導致軍心動搖,失去了氣勢。(類似企業員工徹底失去了工作動力)
……
以及各種因素,就不一一列舉了。從這些點可以看出,曹操並不弱,袁紹也並不強。
這裡面的核心在於,士兵的數量並非強弱的“唯一指標”。
就像今天的企業,不能單純以資本論強弱一樣,企業的創始人、企業的戰略、企業的組織能力、企業的產品、企業的服務……這些都是重要因素。
所以強弱是各種指標的綜合,曹操雖然在兵力上比袁紹弱,但在其他方面都遠遠強於袁紹。用一張圖來展示就是這樣的:
2、赤壁之戰
參戰兵力:孫劉聯軍5萬兵力,曹操20萬兵力。
傷亡情況:曹軍戰死數萬,病死十餘萬。
孫劉之強:
①以逸待勞:相對於曹軍的長途跋涉,孫權的部隊可以說是非常的安逸了,體力充沛,此為第一強。
②地利優勢:孫權的軍隊熟悉水戰,而曹操的北方士兵都不善於水戰,長江天險極大地提升了孫劉聯軍的戰力,這為後面的火攻打下了基礎,此為第二強。
③資訊優勢:曹操熟讀《孫子兵法》,一定不會不知道對方可能會用火攻這一計謀,但曹操依然信心十足,因為他在資訊上缺失了,他不懂氣候學,洞庭湖一代因為地形風的原因,可能會吹東南風,而這一點周瑜是知道的,此為第三強。
曹操之弱:
①舟車勞頓:曹操遠道跋涉而來,而且長期征戰,士兵的身體早已疲憊不堪。(正如公司長期加班不是長久之計)
②水土不服:導致曹操赤壁之戰大敗的最大元兇就是這個,曹操攻打孫劉聯軍的時候,正值瘟疫盛行,孫權的軍隊具備一定的免疫力,而曹操的軍隊從北方而來,水土不服,染上了疾病,死傷大半,再加上飢寒交迫,更是雪上加霜。(正如身體健康是革命的本錢)
③組織能力:新收編的劉表部隊,雖有七八萬之眾,然而還沒有來得及磨合就上了戰場,士兵心懷猜疑,士氣不足。(類似於企業剛剛新招員工,就讓新員工投入戰鬥)
④不善水戰:北士卒不習慣坐船。(類似企業剛剛踏足一個新領域)
⑤士氣不足:初戰失利、不善水戰、戰船被燒,疾病侵襲,飢寒交迫,死者大半,一系列原因導致曹操的軍隊士氣低靡。(類似企業員工對未來失去了信心)
還有一系列因素,可以看出,雖然曹操兵力雄厚,而且謀略過人,但因為天時地利人和都不佔,導致他的軍隊看似強大,實則虛弱。
更可怕的是,曹操的虛弱還被周瑜給識破了,在資訊上也失去了優勢,導致謀略上處處被動。
這裡面的核心還是在於,強弱並非只在於兵力這一個指標,甚至也不完全在於主公謀略。
曹操個人的領導才能沒得說,而且也深諳兵法,但是組織能力不行,新收編的軍隊還沒磨合,而且長途跋涉,還不熟悉水戰,不懂氣候學,更要命的是還染上了疾病。
所以,這些指標綜合起來,最終導致兩方的力量天平發生了傾斜。
以上就是為什麼曹操和孫劉能夠在各自的交戰中以弱勝強的原因,表面上看曹操在官渡之戰中是弱勢的一方,孫劉在赤壁之戰中也是弱勢的一方,但實際上,二者都是強勢的一方。
當然,這種強,並不完全是一開始就具備的,有的強是在謀略的製造下體現出來的。
比如曹操採用聲東擊西,分散袁紹的兵力,從而達到了以強擊弱的效果;比如孫權藉助詐降、火攻、東南風,燒燬了曹操的戰船。
這就是戰勝的本質「以強勝弱」。
它在邏輯上是無懈可擊的,它就是不證自明的公理。
什麼是邏輯?什麼是不證自明?回到剛剛這張圖:
在同一水平線上,根本不可能出現以弱勝強,如果某一方獲勝了,那麼那一方必定是強的那一方。
這就是邏輯,這就是宇宙法則。
如果沒有這樣一條法則,那麼這個世界就會完全亂套,就會失去規律,因為任何的強不再具有意義。
希望大家再認真體會一下紅色字型那段邏輯,它就是整個「戰勝」的第一原理。
為什麼要體驗邏輯?邏輯真的這麼重要嗎?
在西方部分哲學家的眼中,他們甚至認為,只有邏輯才是絕對真實的,只有邏輯才能通往宇宙的終極真理。
因為現實會欺騙我們,眼見未必為實。你以為你看到的是顏色,其實根本沒有顏色,只是你大腦對光波的加工而已;你以為你聽到的是聲音,其實根本沒有聲音,只是你大腦對聲波的加工而已……
只有邏輯能觸達真理。
西方最厲害的演繹思維,非常核心對一點就是,它必須基於絕對正確的起點。那麼如何才能保證起點絕對正確呢?
答案還是邏輯。
以正確的邏輯為起點(也叫不證自明的公理),才能進行正確的演繹推理。
比如著名的「在同一平面(二維),兩點之間,線段最短」,這就是絕對正確的邏輯起點。
在這種絕對正確的邏輯起點上去做演繹推理,才能得到一套穩固的知識體系,否則你可以想象一下,如果今天的某些數學知識是錯誤的,那對建築、機械、科技、航天來說,將是毀滅性的災難。
而「以強勝弱」就是這樣一條類似於歐幾里得五大公理的邏輯,而且它還是被孫子、曹操等人實踐過了的邏輯,具有絕對的真實性。
又因為它是邏輯,是戰勝的本質,所以它不僅適用於戰爭,也同樣適用於競爭;而且它不僅適用於地球,也適用於地球與外星人之間的戰爭,甚至適用於整個宇宙。
總之,宇宙間一切的對抗、競爭、競技,都需要遵守這一法則。
但是上面那段邏輯,其實還有個bug,什麼bug?
其實也不算bug,邏輯好的讀者可能看出來了,我加了一個限制條件「同一水平線上」。
在現實世界裡,我們很難找到完全處於同一水平線上的對抗,很難找到力量都能集中到同一水平線上的對抗。
在現實世界裡,我們一般都有多股力量,而且它們分散在各處。
那麼這個時候,剛剛那個第一原理還有用嗎?
當然有用,這就是第一原理的強大之處,所有東西就是基於它的延伸和演化,掌握了它就可以解決一切與之有關的問題。
比如我舉個例子,為什麼現實世界裡會出現“以弱勝強”的案例?
就是因為弱的一方找到了某種勢,或者製造了某種勢,這個勢就是一條新的水平線,在這條新水平線上,弱者成了強者,強者成為弱者,於是以弱勝強就發生了。
但是你知道,其實是以強勝弱,只不過是在一條新的水平線上發生罷了。
聲東擊西就是一個典型的案例:
正面抗爭肯定打不贏,因為在這條水平線上,對方比你強,你必敗無疑。
那怎麼辦呢?
分散敵人的兵力,然後逐個擊破。雖然正面抗爭打不贏,但是我先把你力量分散,然後再打擊你的脆弱部分,在這條新的水平線上我比你強,我就能戰勝你。
所以,本質上還是以強勝弱。
這就是戰勝的本質,也是《孫子兵法》的核心思想。
《孫子兵法》開篇第一章就講“計”,什麼是“計”?
注意,這個“計”不是計謀的計,而是計算的計。
計算什麼?計算各自的力量,看看是否滿足以強勝弱的條件,滿足了才能打,不滿足絕對不能打。
當然也不是絕對不能打,打還是可以打的,但是如何才能打呢?
這就是後面的謀,透過謀略來達成以強勝弱。
但注意,即使是謀,也還是要計算,謀略以後計算發現還是無法滿足以強勝弱,那也不能打,只有等到以強勝弱這個條件滿足了才能打。
所以,《孫子兵法》絕對不是一篇關於奇技淫巧的兵法,謀在實力計算後面,打在計算後面,打是最不重要的,其次是謀略,核心是計算,計算什麼?計算是否滿足以強勝弱的條件。
《孫子兵法》稱之為「先勝而後戰」。
什麼意思?就是滿足了以強勝弱的的條件才能打。
可見孫子的智慧,他不僅是個軍事學家,更是一個邏輯學家。
他深刻地洞察到了「從邏輯上來說,根本就沒有以弱勝強這一說法,雖然在開戰之前,確實會有強弱之分,但是在開戰中間,一定是強勝弱,這是自然法則,這是自然鐵律」。
所以,要滿足了以強勝弱的條件才能打。
此之謂「先勝而後戰」。
太精彩了!
建議大家抽空一定要用模型樹去看看《孫子兵法》,其思想極其深刻,對今天的我們來說,具有極大的啟迪性。
正如英國著名戰略家李德哈特對《孫子兵法》的評價:
世上只有兩部軍事戰略書籍,這兩本書超越所有其他兵書戰策,就是《孫子兵法》和克勞塞維茨的《戰爭論》,而《戰爭論》比起《孫子兵法》來說,還是過時了。——英國著名戰略家李德哈特
.
如何才能以強勝弱
那麼,如何才能以強勝弱呢?
如果我現在沒有別人強,我怎麼才能戰勝他呢?
如果我現在已經是最強,我如何才能鞏固住這個地位呢?
很簡單,還是回到剛剛那條第一原理「在同一水平線上,只有一方能獲得勝利,就是強的這一方面」。 我們死死抓住這句話。
獲勝的關鍵,就是想盡一切辦法創造出這樣一個條件:在某個水平線上,讓我比對方強。
不過,第一步還不是這個,孫子的厲害之處在於,他敏銳地洞察到了,在“謀”的前面還有一個步驟,叫做“計”。
一、計
計謀,計謀,我們經常把這兩個字合在一起念,但其實在《孫子兵法》裡面,“計”和“謀”是兩個意思。
《孫子兵法》開篇第一章就講“計”,什麼是“計”?
這個“計”不是計謀的計,而是計算的計。
計算什麼?計算各自的力量,看看是否滿足以強勝弱的條件,滿足了才能打,不滿足絕對不能打。
當然也不是絕對不能打,打還是可以打的,但是如何才能打呢?
這就是後面的謀,透過謀略來達成以強勝弱。
但注意,即使是謀,也還是要計算,謀略以後計算發現還是無法滿足以強勝弱,那也不能打,只有等到「以強勝弱」這個條件滿足了才能打。
這就是計的重要性,計是謀的前提,更是打的前提。
千萬不能瞎謀,更不能貿然進攻,一定要先計算清楚,看看敵我雙方的形式。
所謂知己知彼,百戰不殆。意思不是說,知己知彼就能百戰百勝,而是說知己知彼,看看是否滿足「以強勝弱」,不滿足就不打,滿足才打,這樣就永遠不會失敗。
孫子將其濃縮成一句話「先勝而後戰」。
而如何才能先勝而後戰呢?
答案就是計,計算雙方的實力。
1、計算實力
但注意,這個計算實力不是瞎計算,一定要緊緊圍繞「在同一水平線上,只有強者戰勝弱者這一種結果」這個第一原理。
所以,我們首先要看看對方有多少水平線。
比如赤壁之戰,周瑜就不能單看兵力這一個水平線,他還要看天時、地利、人和這些水平線,要看到各種水平線。
這就是周瑜的厲害之處,其他大臣都只看到兵力這一條水平線,所以個個都勸孫權早點投降,但是周瑜不同,他看到了曹操在兵力之外的虛弱。
他看到了在其他水平線上,自己能夠以強勝弱的可能。
這就是優秀軍師的強大之處,他能看到別人看不到的維度。
在這個基礎之上,我們才能去做強弱對比。
記住,一切拋開水平線談強弱的行為,都是耍流氓。
回到我們今天的商業競爭,就是要看到對方的每一個生態位,要看到對方的領導者、組織、戰略、產品、服務、品牌、資本、供應鏈、渠道商等等這些維度。
然後再去看,在每條水平線上對方的實力如何,孫子兵法把這個叫做「虛實」。
如果對方在某條水平線上或者某幾條水平線上比你弱,你就可以從這些點切入進去,實現以強勝弱。
這就是《孫子兵法》裡面所講的「避實擊虛」,避開對手強勁的部分,去打擊敵人虛弱的部分。
簡而言之就是一句話,計就是計算自己與對方在各個水平線上的實力,看看自己在哪些地方滿足以強勝弱,哪些地方不滿足以強勝弱。
然後從那些滿足以強勝弱的地方切入。
但如果摸不清敵人的虛實呢?
這就很難辦了,在戰爭裡面最重要的東西就是資訊,資訊不足或者資訊錯誤,就無法摸清敵人的虛實,從而就很容易出現以弱打強的局面。
不過《孫子兵法》也給了一些方法,比如先虛晃一槍,看看對方的反應,然後再根據對方的反應來判斷敵人的虛實。
在拳擊上,也經常會有這樣的虛拳,就是想看看對方的反應,從而判斷對手的虛實。
除此之外,斥候和間諜也是獲取資訊的重要方式,尤其是間諜,一個優秀的間諜,其對戰爭的貢獻不亞於一個優秀的軍師。
巧婦難為無米之炊,一個優秀的軍師,沒有資訊也很難做決策。
以上就是關於計算實力最重要的幾點。除了計算實力,我們還需要計算一個東西——代價。
2、計算代價
並不是滿足了「以強勝弱」就能打。
你還要計算代價,如果付出遠小於收穫,那就不要打。
古人常講「窮寇莫追」,為什麼?
給人家留條活路,對方是亡命之徒,要硬啃下來是會付出很大代價的。
但也不是不能追,而是要巧追。
東南西北先留條活路,讓對方逃命,打消敵人的拼死之心,然後等對方跑累了,再設計殲滅他。
反正核心就是儘量減小獲勝的代價。
這裡面有個原則非常重要,叫做求全思維,孫子非常重視這一點。
什麼是求全思維,就是能不打就儘量不打,不戰而屈人之兵才是上策。
保護好對方的財產與人民,因為投降之後,對方的財產也是你的財產,對方的人民也是你的人民;而且,你自己的財產和軍隊也能得以保全。
項羽就沒做到這點,為了洩憤,他攻入咸陽城的第一件事就是殺人,並燒掉了阿房宮,據《史記》的記載「燒秦宮室,火三月不滅」,大火足足燒了3個月。
以上,就是關於計算代價的全部內容。
核心就是想盡一切辦法減小戰爭的代價,如果代價太大,即使滿足以強勝弱,也不要輕易打。
而且即使是打,也要儘可能地求全,能不戰而屈人之兵,這是最好的結局。
王陽明晚年就很好地做到了這點,每次剿匪之前都要給匪徒寫一封信,對方看完信就直接投降了。
這就是用兵的最高境界。
總結起來,計就兩點:計算實力+計算代價。如果滿足以強勝弱,而且代價也合理,那就可以放心地打了。
但如果條件不滿足怎麼辦呢?那就得靠謀。
二、謀
什麼是謀?
謀就是我們經常所說的謀略、計謀。
那麼謀什麼呢?核心還是那四個字「以強勝弱」。簡而言之就是,找到或者製造某種勢能,讓我們在同一水平線上比對方更強。
那麼如何才能讓我們在同一水平線上比對方更強呢?
我們可以把它拆分為兩部分來分析:強我+弱敵。
1、強我
首先是強我。
什麼是強我?強我就是「基本盤」,就是「打鐵還須自身硬」。
很多人喜歡耍小聰明,很享受那種「雖然實力不濟,但是我機智過人呀」的感覺。
這是用兵的大忌。
聰明如越王勾踐,回到越國之後,也不是立馬對吳國發動攻擊,為什麼?因為自身實力不濟呀!
這也是《孫子兵法》有別於《三十六計》的地方。
《三十六計》所謂的謀,更多是弱敵之策,這是二流的謀。那什麼是一流的謀呢?一流的謀就是先強我,先讓自己變得強大,先讓自己處於不敗之地。
昔之善戰者,先為不可勝,以待敵之可勝。不可勝在己,可勝在敵。故善戰者,能為不可勝,不能使敵之可勝。——《孫子兵法》
什麼意思?
牛叉的人應該是先讓自己處於不敗之地。
簡單來說就是,你管得了自己,管不了別人。
為什麼?因為管別人是一件很難的事,需要滿足各種條件,而且有機率在裡面,但是管好自己卻很容易,所以要先管好自己。
赤壁之戰,如果曹操敵軍隊不得病,或者如果曹操知道東南風,那麼歷史又將是另一種結局了。
正如杜牧所說的「東風不與周郎便,銅雀春深鎖二喬」,如果沒有東南風,銅雀臺恐怕就要多添兩位美女了。
所以孫子反覆強調,先讓自己強大起來,這才是基本盤!
善戰者,立於不敗之地,而不失敵之敗也。是故勝兵先勝而後求戰,敗兵先戰而後求勝。——《孫子兵法》
道德經也在強調類似的理念:
夫不爭,則天下莫能與之爭。——《道德經》
這就是謀的基本盤——先強我,即先讓自己處於不敗之地。
那麼具體應該如何強我呢?
《孫子兵法》給出的答案是五事七計:
兵者,國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故經之以五事,校之以計而索其情:一曰道,二曰天,三曰地,四曰將,五曰法。道者,令民與上同意也,故可以與之死,可以與之生,而不畏危。天者,陰陽、寒暑、時制也。地者,遠近、險易、廣狹、死生也。將者,智、信、仁、勇、嚴也。法者,曲制、官道、主用也。凡此五者,將莫不聞,知之者勝,不知者不勝。故校之以計而索其情,曰:主孰有道?將孰有能?天地孰得?法令孰行?兵眾孰強?士卒孰練?賞罰孰明?吾以此知勝負矣。——《孫子兵法》
我來翻譯一下:
- 道:即政治。
- 天:即天時。
- 地:即地利。
- 將:即將帥。
- 法:即法制。
.
- 主孰有道:軍民一心
- 將孰有能:將帥有才
- 天地孰得:天時地利
- 法令孰行:法紀嚴明
- 兵眾孰強:兵力強大
- 士卒孰練:訓練有素
- 賞罰孰明:賞罰分明
這就是《孫子兵法》所強調的基本盤,對應到今天,就是一個國家的政治、經濟、科技、軍事、文化、教育,做好這些就能立於不敗之地。
諸葛亮就是輸在政治和經濟上,明明阿斗扶不起來偏要扶,六出祁山,勞民傷財,最後硬生生把蜀國給拖垮了。所以司馬懿罵他這是逆天而行,意思就是不遵循天道。
這就是基本盤的重要性,這個沒做好,再聰明也沒用。
對應到企業我認為就是三個方面:
(1)對外:使用者
使用者就是企業的道!
很多企業喜歡整天盯著競爭對手,這是大忌,企業的道是使用者而不是競爭對手。
那麼使用者看什麼呢?
產品和服務。
有的公司是產品驅動,比如蘋果;有的公司是服務驅動,比如海底撈。這都可以,它們的本質是一樣的。
但是有些企業卻不這樣想,他們認為營銷才是最重要的,這是不對的,如果你的產品是個垃圾,越大力營銷越會讓更多人知道你的產品是垃圾。
可口可樂之所以以營銷為主,因為可樂本身就是一個無敵的產品。即使這麼久了,也依然沒有能與之抗衡的產品,可見其產品的無敵。
在我看來營銷其實是產品的放大器,營銷是00……00,而產品是1,沒有1的0沒有意義。
服務同理,如果你的公司以服務為主,那麼服務就是你的產品。
(2)對內
對內則要複雜一點,它涉及到企業的方方面面。
比較核心的有這些:
企業文化:決定企業的凝聚力和企圖心,類似政治對國家的重要性。
組織能力:包括管理、制度等等,類似孫子所說的法令孰行、兵眾孰強、士卒孰練、賞罰孰明等等,當然,現代管理學比這個更完善。
企業戰略:核心是生態位,決定了企業做什麼和不做什麼,是一切的
企業創始人:企業的精神領袖,也是戰略的主要制定者,類似軍隊的將帥。
(3)時機
大概可以分為三個層面:時代趨勢、國家政策、慾望發展。
時代趨勢:比如理論的發展,牛頓力學、電磁學、相對論、量子力學;比如技術的進步,蒸汽機、電、計算機、手機、網際網路……
國家政策:比如改革開放、碳中和……
慾望發展:比如人們對美好生活的追求,人們對懶惰、快樂、快速的追求等等,從書籍——碎片文章——短影片——虛擬現實,就是一條慾望發展之路,人們總是在追逐更快的、更強的刺激。
時機這東西,早一點不行,晚一點也不行,要剛剛好才行。
賈躍亭曾經提出來的東西,後來都應驗了,但是他提得太早,時機未到,不好做。
當然,他的失敗還跟貪婪有關,做的東西太雜,沒有一個深耕細作的,如果他專心做好一個,樂視現在可能是個偉大的公司。
這就是強我的另一個超級重點,我將其稱之為「深耕細作」。
《孫子兵法》稱之為「集中兵力」,這點跟毛主席當年的一個軍事戰略非常相似「集中優勢兵力打殲滅戰」。
為什麼深耕細作是強我的一個超級核心呢?
因為我們前面講到,拋開“同一水平線”講“強弱”的行為都是耍流氓。
簡單來說就是,即使你的整體實力很強,但是如果你的力量太分散,那麼在每一條水平線上你可能都是弱者,會被敵人逐個擊破,最終一敗塗地。
樂視就是極好的案例。
所以,力量要集中,這是強的前提。
反應到企業來說,就是要找準你的生態位,然後在裡面深耕細作,高築護城河。
這些護城河可能有哪些呢?
可能有規模優勢,可能有先發優勢,可能有主場優勢,可能有渠道優勢,可能有經驗優勢……在你深耕細作這條路上,你會積累很多這樣的優勢。
這些優勢,這些護城河,就是你能否立於不敗之地的關鍵。
反應到個人來說,也是如此,一定要找到自己的生態位,然後在裡面深耕細作,不斷積累。
千萬不要「這裡一下,那裡一下」,否則最後你會發現「自己一事無成」。
2、弱敵
強我講完了,下面講講弱敵之策,這可能也是大家最喜歡的部分。
首先,我想告訴你一個原則「不論你是強者還是弱者,都要儘可能地去弱敵」。
為什麼?因為我們要儘可能地減小獲勝的代價!
我小時候就不懂這個道理,為了在同齡人面前裝*,彰顯自己的拳頭很硬,打架的時候經常喜歡拿自己的拳頭去打別人的拳頭。
這是很傻叉的行為。
而李叫獸就很聰明,他從小就懂得以強勝弱這一點,他說「打架的第一原理,就是拿自己最堅硬的地方去打敵人最脆弱的地方」。
你看,多聰明,人家那麼小就深諳《孫子兵法》。
這是對於強者而言,那麼對於弱者來說呢?
那就更要想盡一切辦法弱敵了(當然,要在強我的基礎上,因為強我才是基本盤),本身就比對方弱,還不弱敵,那就真的一點獲勝的可能都沒有了。
那麼如何才能弱敵呢?
我把弱敵分為三類:找勢、造勢、等勢。
(1)找勢
什麼是找勢?
所謂找勢,就是找「我強敵弱」的點。
用《孫子兵法》的話來說就是「避實擊虛」,找勢就是找敵人虛弱的點。
夫兵形象水,水之形,避高而趨下;兵之形,避實而擊虛。——《孫子兵法》
用兵就像流水,水是從高往低流,用兵是避實而擊虛。
《孫子兵法》的虛實篇非常重要,是用兵的核心,大家一定要好好看看。
正如唐太宗對其的評價:
朕觀諸兵書,無出孫武。孫武十三篇,無出虛實。夫用兵,識虛實之勢,則無不勝焉。——李世民
翻譯一下就是:我讀過的所有兵書,沒有超過孫子的,而孫子的《孫子兵法》又以虛實為核心,用兵能識虛實之勢,則戰無不勝。
簡而言之,用兵的第一原理就是「以強擊弱」。
《三體》之所以如此精彩,就是書中的主人公羅輯等人,在一場看似絕望的對抗中,找到了敵人的虛實,最終在一條新的水平線上,完成了以強勝弱。
那麼三體人的弱有哪些呢?
首先,三體人不能撒謊;更重要的是,在對宇宙社會學的洞察上,三體人並不比地球人有優勢;而且三體人在歌者文明面前,跟地球人在歌者文明面前,並沒有任何區別。
憑藉這三點,羅輯等人把戰場從“拼科技”這條水平線,拉到了“拼宇宙社會學的洞察”這條新的水平線上,完成了一場力量懸殊到絕望的「以弱勝強」。
著實令人大呼精彩!
當然,以強擊弱並不是個秘密,這一點懂兵法的人應該都知道,但難就難在如何準確找到敵人的弱點。
那麼如何才能快速而且準確地找到敵人的弱點呢?
剛剛我們前面講了有幾種方法:比如火力偵查,虛晃一槍,看看敵人的反應;比如斥候,派探子去打探情報;比如間諜,深入敵人內部,獲取一手資訊。
這些都是戰爭中比較常用的手段,但到了現代戰爭,基本上都是拼科技了,二戰中圖靈透過計算機破譯了德軍的大量情報,為二戰的勝利做出了極大的貢獻,這就是現代資訊戰的典型案例。
除此之外,在商業競爭中,我認為企業創始人的認知也是極為重要的。
如果你能夠洞悉人性,能夠洞悉商業的本質,就能夠快速根據競爭對手的業務佈局,找到他們的弱點。
當然,要良性競爭,不要做違法之事。
什麼是良性競爭?我提供一條計謀「錯位競爭」。
現在很多人都在提錯位競爭,什麼是錯位競爭?
很簡單,就是《孫子兵法》裡面所說但避實擊虛,看看對手的生態位是什麼,看看對手哪些地方是實的,哪些地方是虛的,然後避開對手的實,把對手的虛作為自己的生態位,這就是錯位競爭!
我舉個例子:
京東就是典型的錯位競爭(避實擊虛)的案例。淘寶早期的時候,啥都做,魚龍混雜,品質很難保證,所以品質難以保證就是它的虛,就是它的弱點。
劉強東敏銳地洞察到了淘寶的這個弱點,做了自營,僅僅透過這一條就搶走了淘寶的很多追求高品質的使用者,這就是錯位競爭。
黃崢也如法炮製,做了拼團,搶走了淘寶的很多追求價效比的使用者,這也是錯位競爭。
當然,這也不怪淘寶貪心,因為它本來是最強者,最強者就應該佔據最肥沃的生態位。不過它的命運就是,很容易被其他競爭對手逐個擊破。
現在像“得物、唯品會、小紅書、抖音”等這些平臺,也都在對電商領域虎視眈眈。
根據我個人的洞察,商業的發展趨勢,就是不斷細分市場,不斷深耕細作,不斷與眾不同的過程。
這是大勢所趨。
因為後者來只有透過這樣的策略,才能完成對強者的顛覆式創新。
所以,作為先來者,作為最強者,你必須要自己革自己的命,自己去顛覆自己,去分化新的公司做細分市場。
李善友教授把這種創新稱之為邊緣創新,在我看來也不叫邊緣創新,本質其實很簡單,就是在新的水平線上,完成對大公司的以強勝弱。
OK,以上就是關於找勢的部分。
但如果已經盡力了,還是找不到敵人的弱點怎麼辦呢?
或者說找到了敵人的弱點,但敵人即使是弱點的地方也還是很強怎麼辦?
那就要造勢了。
(2)造勢
如果說找勢是一種佛系的弱敵之策,那麼造勢就是一種積極的弱敵之策。
什麼是造勢?
就是用盡一切辦法去製造某種勢能,在這個勢能之上,使得我強敵弱。
具體來說,造勢可以分為兩種:
- 削弱敵人的整體實力
- 分散敵人的整體實力
我們一個一個來看。
①削弱敵人的整體實力
在戰爭裡面比較常用的有這麼幾條。
以逸待勞:我先跑到前面休息,此為逸,等敵人跑過來累得不行,此為勞;或者是經常去騷擾敵人,折騰敵人。
反正就是不要讓敵人太安逸,不要讓敵人休息。
佚而勞之。——《孫子兵法》
毛主席總結紅軍的戰術,核心也是這個。
敵進我退,敵駐我擾,敵疲我打,敵退我追。——毛主席
除敵首領:在戰爭中經常比較用的還有離間計,簡單來說就是把敵人的謀士或者將軍全部離間掉,項羽就中了劉邦這招;除此之外,還有直接斬掉敵將的首領,官渡之戰,關羽就直接斬掉了顏良的首級,沒有了將軍計程車兵立馬就會亂做一團。
親而離之。——《孫子兵法》 擒賊先擒王。——《三十六計》
反應到商業上一般體現為挖人,直接把對手的骨幹都挖走了。
松敵防備:在戰爭裡面,沒有防備是一件很可怕的事。所以,很多用兵之策都是用來削弱敵人的防備的。 比如《三十六計》中的隔岸觀火、笑裡藏刀、暗度陳倉等等;在《孫子兵法》兵法裡也有很多描述,比如:
攻而必取者,攻其所不守也。——《孫子兵法》
要想做到攻無不克,就要攻擊敵人沒有防備的地方。
不過把這一點發揮到極致的還是《三十六計》,它怎麼做的呢?
利用我們神經元的一個機制,這個機制跟習慣有關,一件事如果老是重複,我們就會習慣這件事,防備心就會下降。
此計就是三十六計中的瞞天過海。
公元589年,隋朝大舉攻打陳國。戰前,隋朝將領賀若弼因奉命統領江防,經常組織沿江守備部隊調防。每次調防都命令部隊於歷陽集中,還特令三軍集中時,必須大列旗幟,遍支警帳,張揚聲勢,以迷惑陳國。
果真陳國難辨虛實,起初以為大軍將至,盡發國中士卒兵馬,準備迎敵面戰。可是不久,又發現是隋軍守備人馬調防,並非出擊,陳便撤回集結的迎戰部隊。如此五次三番,隋軍調防頻繁,蛛絲馬跡一點不露,陳國竟然也司空見慣,戒備鬆懈。直到隋將賀若弼大軍渡江而來,陳國居然未有覺察。隋軍如同天兵壓頂,令陳兵猝不及防,遂一舉拔取陳國的南徐州。
調虎離山:如果敵人佔據有利地形,或者其他有利的勢能之眾,要把他從那個勢能中調出來。
這招在戰爭中也經常用,但核心在於如何才能把對方調出來,這是個難點。
《孫子兵法》給出一計「攻其所必救」,簡單來說就是跑去偷敵人心愛的、心疼的東西。
比如打王者榮耀的時候,跑去偷敵人的老巢,就是一種攻其所必救。
除此之外還有很多計謀,比如利用敵人的貪婪,先送他一點“肥肉”,等對方出來取,再一舉拿下。文丑就是中了曹操這一計謀,被偷了人頭。
弱敵氣勢:如果敵人氣勢正強,一定不要正面硬剛,先削弱敵人的氣勢,再進攻不遲。
曹劌論戰就是經典案例:
夫戰,勇氣也。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曹劌
這一點《孫子兵法》也經常提到,比較經典的案例就是「窮寇莫追」。
為什麼窮寇莫追?可能很多人都不知道原因。
其實不是不能追,而是要巧追。
原因我其實在《恐懼與逃避:關於拖延的一切》已經揭示了,如果敵人沒有活路,他就會立馬從逃跑狀態轉變為硬剛狀態,所謂狗急跳牆就是這個道理。這個時候敵人都氣勢很強,千萬不要硬剛,要給他留條活路,讓他逃,等敵人跑累了,氣勢沒了,再設計一舉殲滅。
歸師勿遏,圍師必闕,窮寇勿迫。——《孫子兵法》
從商之道也是,做事不要做絕,把別人逼上絕路就不好搞了。
關於如何削弱敵人的整體實力就講這麼多,方法論是講不完的,大家自己去舉一反三。
下面我們講講如何分散敵人的整體實力,這才是最強的計謀。
②分散敵人的整體實力
前面說到,戰勝的本質是「以強勝弱」,準確來說就是「同在一水平線上,只有強者能獲勝」。
一定要死死抓住“同一水平線”這幾個字,抓住了它,你就抓住了通往「以強勝弱」的鑰匙。
那麼這幾個字的精髓在什麼地方呢?
精髓就在於,它透露出了一個秘密:
即使敵人的力量再強,但如果敵人的力量是分散的,或者我製造條件讓敵人的力量分散,那麼我就可以集中力量打殲滅戰。
這個東西在商業裡面的變形,就是錯位競爭。
我舉個最經典的案例「田忌賽馬」,這就是典型的錯位競爭。
背景:田忌跟齊威王賽馬,一共有3場比賽,但是田忌的3匹馬都比齊威王要略遜一籌,所以老輸。
策略:孫臏看完後給田忌獻了一計,以自己的下等馬對戰對方的上等馬,以自己的中等馬對戰對方的下等馬,以自己的上等馬對戰對方的中等馬。
戰況:
- 下等馬VS上等馬:輸
- 中等馬VS下等馬:贏
- 上等馬VS中等馬:贏
三局兩勝,田忌贏得了比賽。
太精彩了,孫臏完全把「以強勝弱」這條法則發揮到了極致。
從整體實力來看,田忌比齊威王弱,沒有勝的可能。但是比賽並不要求比整體實力,這個比賽的機制使得對手的實力被分散了。
對方有3匹馬,但對方每次只能出一匹馬,那我就可以充分利用「以強勝弱」這條原則來調整我的策略,以上等馬對戰對方的中等馬,以中等馬對戰對方的下等馬。
這就是《田忌賽馬》這篇文章背後的深層寓意,它在告訴我們在整體實力不如對方的時候,要懂得錯位競爭。
那麼如何才能跟對手錯位競爭呢?
- 核心就是:我的力量要集中,對手的力量得分散!
- 再結合找勢裡面的一條:找敵人的弱點,避實擊虛。
概括成一句話就是:把敵人的力量分散,找敵人的弱點,然後集中力量,打他最弱的那個點。
如此,就能夠實現弱者對強者的逆襲。
這種競爭策略在商業上有個名詞,叫做“顛覆式創新”或者“第二曲線”,它的本質就是上面這個。
然而由於人性裡面的貪婪,人們總是想搞個大的,總是這也想做,那也想做,最終導致每一條水平線都不如別人。
最後的結局就只能是,強者被後來者所瓜分或者顛覆,弱者永無出頭之日。 這就是大多數人平庸的根本原因:
總是喜歡「這裡一下,那裡一下」,最終沒有一件事做得好,沒有一件事勝過別人,以至於老了才發現,自己竟然一事無成。
別人都沒有分散他,他自己先把自己給分散了。。。
所以,不論是企業也好,還是個人也好,一定要記住這點,戰勝的核心之一,就是「敵人分散而我集中」。
但要是敵人也集中怎麼辦呢?
《孫子兵法》給出的答案是「分而擊之」。
那麼如何分而擊之呢?《孫子兵法》和《三十六計》都給了一些招,比如聲東擊西、圍魏救趙、攻其必救……
核心就是用計把敵人的主力部隊騙走,然後去偷襲他的脆弱部分。至於用什麼計,這要看情況。
具體就不展開講了,大家可以自行去百度「聲東擊西、圍魏救趙、攻其必救」這些成語。
下面我主要講講第三點「等勢」。
(3)等勢
找完勢、造完勢之後,有時候還需要等勢。
很多人就輸在“等勢”這一點上,性子急,等不得,最終就壞大事了。所以,耐心也是取勝的關鍵之一。
那麼等勢具體等什麼呢?
①等我變強
前面提到「謀的基本盤是強我」,而強我是很需要時間的。
如果這一點都等不了,那麼後面的一切都白談。
就像很多人,整天就想著如何在哪兒找個秘籍,然後立馬屌絲逆襲;卻不願意花時間去積累自己,不願意把基本功打紮實,因為他急於求成,沒有耐心。
這裡我一定要提醒一下,急於求成,是成功路上的大忌。
基本功一定要打紮實,急不得。
《孫子兵法》把等分為兩種:行勝和勢勝。其中行勝就是積累自己,讓自己越來越強。
越王勾踐就是積累自己,等自己變強的典型案例。
臥薪嚐膽10年,什麼概念?你不得不佩服他的忍耐能力。
記得小時候,教室牆上就掛著這樣一條語錄「苦心人,天不負,臥薪嚐膽,三千越甲可吞吳」。
成大事之人,必須要有遠超他人的耐心和毅力。
②等敵變弱
《孫子兵法》裡面有很多是關於等敵變弱的點,比如「銳卒勿攻」,當敵人銳氣正盛的時候,不要打,等他興奮勁、狠勁過去了,等他士氣變弱的時候再打。
再比如「歸師勿遏」、「擊其惰歸」也是同樣的道理,追擊歸師他會跟你拼命,不要打;等到對方疲憊的時候,再狠狠的打。
故善用兵者,避其銳氣,擊其惰歸,此治氣者也。——《孫子兵法》
再比如「多方以誤」也是同樣的道理,當敵人實力很強的時候,一定要防備避戰,要耐心忍耐,並等敵人犯錯,等敵人犯錯。
沒有人永遠不犯錯,耐心等,等對方犯錯。
當然,你還可以主動引對方犯錯,這就是造勢了。
③等待時機
有時候還需要等待時機。
比如赤壁之戰的時候就有兩處等待時機的地方,等什麼?等疾病流行,等東南風。
所謂「萬事俱備,只欠東風」就在於一個等字。
該等的時候能夠等下來,才能成就霸業。
姜文說得好「讓子彈飛一會」。
OK,以上就是以強勝弱的所有部分,分別是強我和弱敵,弱敵又分為找勢、造勢、等勢。
如此四者下來,敵我兩方的實力天平,就會發生極大的傾斜。這個時候再計算一下強弱和代價,如果滿足,就可以開打了。
等一下,這裡面還漏了一環!
漏了哪一環?
資訊。
三、資訊戰
幾乎前面的每一個計謀都需要涉及到資訊。
- 計算雙方的實力需要資訊;
- 計算戰勝的代價需要資訊;
- 弱敵之策需要涉及資訊;
- 以強擊弱需要隱瞞資訊。
前面兩點很好理解,我主要解釋一下第三四點。
前面我們提到了,你懂兵法,敵人自然也懂兵法,甚至比你更懂;你知道以強擊弱,敵人自然也知道以強擊弱。
所以,當你在對敵人用計謀的時候,當你拿自己的強去打敵人的弱的時候,敵人不會傻站在那兒,等你削弱他的實力,等你以強擊弱。
他肯定會作出反應。
比如,當你以強擊弱的時候,他偷偷把自己的弱切換為強,那你就傻眼了。
所以,前面這些計謀要想成功,除了「強我」以外,基本上都需要基於這樣一個前提——敵人不知道你要XXX。
我將其提煉為一個模型「隱藏資訊」。
隱藏什麼資訊?
兩個東西:你的虛實+你的計謀。
首先,你自己的虛實不能被敵人知道了,否則他也會用以強勝弱的計謀來攻擊你;其次,你制定的計謀不能被敵人知道了,否則敵人將計就計,你就麻煩了。
那麼如何才能隱藏我們的虛實,如何才能隱藏我們的計謀呢?
大概可以分為這麼四個層次:
1、凡事保密
首先,自己不要向敵人洩漏資訊。
保密做到極致,甚至連自己人都不能透露,因為天下沒有不透風的牆,即使是自己人,也可能會洩漏資訊。
具體怎麼做呢?
只告訴下屬做什麼、如何做,而不告訴他整體的作戰計劃。
孔子說:“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也是這個道理,每個人只知道自己的任務,為將者掌握全域性。——《華杉講透〈孫子兵法〉》
如果能做到這點,即使敵人派斥候來,派間諜來,也是毫無辦法。
2、迷惑敵人
做好保密工作之後,還要去迷惑敵人,引誘敵人犯錯。
迷惑敵人的方式有很多,說兩個常用的:
①假動作
假動作的目的,就是欺騙敵人、迷惑敵人。
比較經典的就是足球賽和拳擊賽,經常做假動作,為的就是迷惑敵人。
②虛張聲勢+扮豬吃虎
把自己的弱的包裝成強的,把自己的強的包裝成弱的。
前者也就是我們常說的虛張聲勢,後者也就是我們常說的扮豬吃虎。
兵者,詭道也。故能而示之不能。用而示之不用。近而示之遠,遠而示之近。——《孫子兵法》
兵者,詭道也。因此,有能力而裝做沒有能力,實際上要攻打而裝做不攻打,欲攻打近處卻裝做攻打遠處,攻打遠處卻裝做攻打近處。
不過,這一條如果遇到高手,有時也容易被識破。
那怎麼辦呢?
3、猜疑鏈+博弈論
別慌,我們有專門對付高手的方法,那就是「博弈論+猜疑鏈」。
什麼意思?
比如還是聲東擊西,你聲張虛勢,高手肯定會猜你這可能是在聲張虛勢;你知道高手肯定會猜到這一層,於是你反其道而行之,把聲東改為真的,把擊西改為假的;高手也會猜,萬一你預判了他的預判呢?你也會猜,萬一他預判了我的預判呢?……無窮無盡。
這就是猜疑鏈。
這種情況,就看誰道高一尺了。
空城計就是猜疑鏈的經典案例,結果還是諸葛亮道高一尺。
當然,打仗不能全靠猜疑鏈,這裡面存在機率,萬一對方不懂這些,直接幹上去,那你就傻了。
那怎麼辦呢?
4、變化無窮,至於無形
把隱藏資訊做到最極致,就達到了一種「假假真真,真真假假,假中有真,真中有假,真假難辨,變化無窮,至於無形」的地步。
倘若你能做到這一步,那就可怕了,任何人都無法得知你的資訊,即使你把資訊主動洩露給他們,他們也不敢相信。
正如《孫子兵法》所說的:
形兵之極,至於無形;無形,則深間不能窺,智者不能謀。——《孫子兵法》
杜牧註釋說:
此言用兵之道,至於臻極,不過於無形。無形,則雖有間者深來窺我,不能知我之虛實。強弱不洩於外,雖有智慧之士,亦不能謀我也。——杜牧
用兵的極致,就是變化無窮,以至於無形。如果能達到這種境界,那麼即使敵人有打入我內部很深的間諜,也無法窺視;即使敵人有智謀之士,也無法對我用任何的計謀。
那麼如何才能做到這種境界呢?
我認為有兩點很重要:
- 假中有真,真中有假。
- 變化無窮,至於無形。
首先,你不能全是假的,那樣很容易露餡,要假中有真,真中有假,假假真真,真真假假,讓敵人真假難辨。
其次,你還要變化,不變化就很容易讓敵人看出規律,一變化起來,資訊就會變得混亂,沒有規律。
而且,不是瞎變化,而是要儘可能地讓你的變化沒有規律,這樣敵人就無法從裡面獲取資訊。
做到這兩者,大概就能在一定程度上做到「變化無窮,至於無形」了。
用孫子的話來說,就是達到了用兵的極致。
.
注意事項
但是大家在用以上計謀的時候,記得注意一下以下幾點。
一、同為攻防,主動出擊
一個人,既是攻擊方,也是防守方。
簡單來說就是,你必須主動攻擊,同時也要注意防守。
注意防守比較好理解,你打別人的時候,別人也會打你,別人打你的時候你就屬於防守方。 那麼我們為什麼要主動攻擊呢?
這一點可能很多人沒想明白。
但另一句話大家應該都聽過「進攻是最好的防守」,為什麼進攻是最好的防守呢?
很簡單,核心還是以強擊弱,避實擊虛。如果你只是被動防禦,那麼你面對的肯定就是敵人最強的一面,而不是敵人最弱的一面。
但如果你主動出擊,那麼你就能夠用自己最強的地方,去擊打敵人最弱的地方。 所以:
- 你必須主動出擊
- 進攻是最好的防守
這也是搏鬥的底層原理,一定要主動出擊,絕對不能只防守。
因為只有主動出擊,才能將「以強勝弱」發揮到最大化。
二、以最強打最弱
不僅要主動出擊,而且要以最強打最弱。
這一點我們在開頭講計算代價的時候已經講過,一定要儘可能地減小獲勝的代價。
我小時候就不懂這個道理,總是拿自己的拳頭去打別人的拳頭,這是一件最傻叉的行為。
記住,一定要儘可能地以自己最強的地方去打敵人最弱的地方。
但注意,千萬不要做違法的事哈。
三、戰爭跟競爭的兩大區別
另外,還要小心,戰爭跟競爭還是稍微有些不同的,不同在哪裡呢?
1、摧毀敵人VS利益最大化
戰爭主要以摧毀敵人或者吞併敵人為目標,說得誇張點,不是你死就是我亡。
競爭則有所不同,他並不追求消滅敵人,消滅敵人並沒有多大意義,競爭的目的是為了獲得利益最大化,只要你不干涉我的利益,你做啥都與我無關。
基於這點,我們會發現一個秘密:最強者不錯位競爭。
如果你是最強者,那麼你就應該去佔領那些最肥沃的生態位。因為你是最強者,沒人能打敗你。 所以某種意義上,錯位競爭其實是弱者的生存策略。
不過,強者也不是完全可以肆無忌憚,因為弱者並不會永遠是弱者,他在跟你錯位競爭的時候,會逐步強大起來,最後就可能會威脅到你。
歷史上顛覆式創新的案例很多,大公司基本上都是被那些錯位競爭的後來者給幹掉的。 那怎麼辦呢?
- 首先,你要深耕細作,不要盲目地多元化。
- 其次,你要自己革自己的命,自己顛覆自己,具體參考李善友的《第二曲線》和克里斯坦森的《創新者的窘境》
- 最後,你可以加入他們,比如買他們的股票。
2、有退路VS無退路
除此之外,商業跟戰爭還有一個地方是不同的。
在戰爭裡面是很難有退路的,要麼消滅敵人(或者讓敵人投降),要麼被敵人消滅(或者自己投降)。
但商業卻有所不同,這條走不通,我可以走其他路,即使失敗也不影響性命,大不了重頭再來。
當然,壓力過大,跳樓自殺的除外。
所以,基於這條區別,隱藏資訊並不完全適合商業。
你需要適當展示你的實力,你需要適當展示你的強大。這是很有必要的,因為別人有退路,如果他發現你實在太強了,他就會打消跟你競爭的念頭,進而去進攻其他生態位。
對於一些執著於一定要跟你競爭的人,再採取上面的計謀進行打擊。
如此,就基本上能夠把戰勝之道發揮到極致了。
而對於弱者來說呢,你也不必氣餒。
正是因為商業並非戰爭,所以我們每個人都並非只有一條路可走,我們每個人都能找到屬於自己的生態位,就像自然界的每個物種一樣。
等我們在這個生態位強大了,我們甚至有可能去顛覆那些龐然大物。
這,就是錯位競爭,就是顛覆式創新。
OK,此文寫到這裡基本上算是告一段落了。這是我今年最大的感悟之一,分享與你,希望能夠對你有所啟發。
最後,我再總結一下:
所謂戰勝之道,戰爭之道,競爭之道,總結起來無非就四個字「以強勝弱」。
願諸君得此兵法秘籍,慎用。
勿要忘記我輩創業之人的使命「為社會創造價值,為國家變得更強大,為人類文明變得更美好而奮鬥」。
吾輩勿要把眼光侷限於爭奪一城一池,我們的未來在星辰大海,在千秋萬代。
感謝您的閱讀,如果覺得文章對你有所啟發,請幫忙點個贊吧~
另外,主頁裡還有更多關於「思維、認知、學習」這三大領域的深度文章,它們是一個體系的,感興趣的讀者可以去我的主頁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