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高考改革”再掀波瀾,又有7省官宣:取消文理分科。
自2014年“新高考”改革正式啟動以來,浙江和上海首當其衝,成為首批試點地區。隨後在2017年,北京、天津、山東和海南市是第二批,2019年,湖北、湖南、河北、遼寧、江蘇、福建、廣東和重慶8省市為第三批。
直到2021年秋季開學伊始,又有黑龍江、甘肅、吉林、安徽、江西、貴州和廣西7個省份“官宣”取消了舊模式下的文理分科,高考時採用“3+1+2”模式:
語數外3門為統一高考科目,在物理或歷史中選定1門為“首選科目”,在化學、生物、政治和地理中選定2門為“再選科目”。
其中,語數外3門考試滿分各為150分,選擇性考試滿分各為100分,即“新高考”滿分統一為750分。
01 “3+1+2”的好處。
新高考的“3+1+2”模式,相對曾經試行的“3+3”模式,選擇難度是顯著降低的。
在“必考3門+選考3門”的舊模式中,考生和家長需要從物理、歷史、化學、生物、政治和歷史6門中選定3門進行備考,足足有20種選擇方案,令人困惑和煩惱。
而在“必考3門+首選1門+選考2門”的新模式中,考生和家長面臨的選擇從20種減少為12種,選考難度降低,選科模式也得到了最佳化和簡化。
但是根據近年來試點地區的考生方案來看,高三學生在自主選擇感興趣科目的同時,還需考查和分析所在學校開設課程的計劃方案,避免選擇太過小眾的預選科目組合,給學校、班級和自身造成不必要的利益損害。
一般來說,首選自己比較感興趣和擅長的科目,然後根據自己理想專業對學科的要求,來斟酌預選科目。
02 高考選科的重要性。
建議同學們在高考選科以前,除了興趣愛好和擅長科目以外,還需要考慮將來想要從事或發展的專業方向。
雖然“新高考”賦予了每個考生多達12種的選擇權利,但是根據各高校和專業的招錄條件,不難發現有些選科組合的可報專業比例較高,而有些選科組合的可報專業比例較低。
比如,“物理+化學+地理”的可報專業比例高達99.40%,“物理+生物+政治”、“物理+生物+地理”和“物理+政治+地理”的可報專業比例均為99%,而“歷史+政治+地理”的可報專業比例則只有52.90%。
不難看出,儘管試行“新高考”模式的省市已經取消了文理分科,但是相對而言,選擇“物理、化學、生物”理科類專業的升學前景,還是要明顯優於選擇“歷史、政治和地理”文科類專業。
具體來說,以後想要選擇文學、哲學和藝術等文科專業的同學,在高考時選擇歷史或物理為“首選科目”,對將來的求學深造並無影響。而如果你想要學習理工科專業,那麼在高考前就將物理作為首選科目,無疑是更為明智的選擇。
03 物理vs歷史,怎麼選?
那麼,物理和歷史這兩門“二選一”的首選科目,到底哪門課更容易學呢?
很多學生和家長一定都認為,歷史只要死記硬背,將課本背得滾瓜爛熟就能考到高分,而物理則需要牢記各種原理、定律和公式,無疑需要耗費更多的腦細胞。
所以很多學習有困難的學生盲目地選擇了歷史科目,卻發現不管怎麼勤學苦讀,連及格都難如登天;而物理雖然需要勤學敏思,還需要計算、分析和邏輯能力,但很多同學在高考時拿到80分以上很容易。
事實上,如今的歷史高考和往年有了很大的變化,不但要求考生熟悉掌握書本上的編年史、重大事件和人物演變,更要求考生根據各種原汁原味的文言文材料,結合歷史背景和課外知識,對相關事件作出理性客觀的解讀、思考和論述。
如果考生在平時對歷史沒有興趣,只知道死記硬背和刷題備考,卻很少去做額外的大量擴充閱讀,缺少了日積月累這一重要環節,那麼在歷史學科的高考中,肯定無法獲得令人滿意的成績。
再者,就像以前的文理分科一樣,如今對於首選科目的選擇,實際上也決定著高三考生未來的專業方向。
從資料上來說,只要選擇“物理”,那就意味著你在高考後填報志願時可以選擇97.4以上的專業方向;如果你選擇“歷史”,那就意味著你在將來填報高考志願時只能選擇低於88.70%的專業方向。
所以,如今試行“新高考”的省市地區越來越多,可是“取消文理分科”和“3+1+2”模式的變化和意義,還需要各位考生和家長仔細斟酌。
畢竟,高考非小事,選科是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