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炸掛糊食物時,把握好3個細節,炸好後酥脆不糊不油膩,別再弄錯
眼見到了臘月間,離過年越來越近了,商場超市到處都張燈結綵歌聲不斷,越來越有過年的氣氛,很多人開始陸陸續續地給家裡置辦年貨,有人買了很多半成品食物,到時候稍微加工一下就可以上桌了非常方便。不過我覺得想要過年有年味,還是親手做吃得最好,不要去買半成品,雖然辛苦一點,但享受制作過程也是一種樂趣,而且自己做的東西新鮮又真材實料,比買的好多了,你覺得呢?比如炸藕夾、炸茄盒、炸小酥肉等,自己做最香。
我之前偷懶買過一次半成品炸小酥肉,買回家大火炸一遍就可以了,吃起來外殼挺酥脆的,但裹的肉不怎麼好,感覺像不新鮮的肉,也像用了不怎麼好的油,總之怪怪的,後來就沒再買過了,想吃了都是自己做,吃起來很香,炸一盤都不夠吃。
那麼炸這類掛糊食物怎麼做才最好吃呢?如果不掌握正確做法,很容易出現炸好不酥脆,或者外糊裡生、油膩膩的情況。
炸掛糊食物時,把握好3個細節,炸好後酥脆不糊不油膩,別再弄錯!下面我來分享一下這3個細節,學會了今後想炸什麼都容易,快來看看吧,等過年一定用得上。
細節一:食材要保持乾燥
掛糊類食物常見有炸酥肉、炸帶魚、炸蘑菇、炸藕夾、炸茄盒等,炸好後外面有一層薄薄的脆皮,吃起來很酥脆,不過要想做出這樣的效果,食物在掛糊之前,一定要保持乾燥,尤其本身水分大的食材更要注意這一點,比如炸蘑菇就是如此。
如果水分沒有處理掉,等到裹糊的時候容易脫糊,或者下鍋炸的時候半天炸不幹,這兩種情況都會導致炸出來的食物不酥脆,剛出鍋沒一會兒就回軟了,非常不好吃,所以食材保持乾燥很重要。
細節二:麵糊呈現流線型
炸這類掛糊類食物,麵糊是重中之重,不僅要注意麵粉、澱粉之間的比例,還要注意用水量,水太多的話調出的麵糊太稀,水太少的話調出的麵糊太稠,稀麵糊很難掛糊,容易出現脫糊的情況,稠麵糊會讓食材表面裹上厚厚的一層糊,炸好後外部很厚內部炸不透,會出現裡面不熟的情況,即使熟了口感也受影響。
所以麵糊要不稠不稀為好,水要分次往進加,一次少加一點,加一點攪拌均勻,接著再加,一直加水攪拌到麵糊呈現流線型,也就是挑起麵糊後,麵糊是往下流得像一條線,看起來十分順滑,如果太稠的話挑起來是一大塊,如果太稀的話挑不起來,或者麵糊快速滴落,這樣都不行。
調麵糊方法很多,分享兩種你試試,一種是麵粉和澱粉比例一比一,加入適量啤酒,攪拌成細膩順滑的麵糊後,再加一大勺食用油攪拌。另一種澱粉三勺,麵粉一勺,雞蛋一個,適量清水,攪拌成細膩順滑的麵糊後,加一大勺食用油攪拌。
細節三:油溫要會判斷
掛糊類食物一般都要炸兩次,第一次炸定型,還要把食物炸熟透,第二次炸酥脆不油膩,兩次炸制的油溫不同,不能亂來。
第一次食物下鍋時,油溫要燒熱到五成熱,也就是筷子放進鍋內冒出很多密集的小泡泡的狀態,而且達到這個溫度後,先將火調小,把食物快速放進鍋內之後再調中小火慢炸,炸定型後撥動,每一處都炸到位,第一次炸不要著急,時間稍微長一點,炸成微黃色即可。
第二次食物下鍋時,油溫要燒熱到七八成熱的程度,也就是鍋面能明顯看到微微冒煙的狀態,把食物倒進鍋內快速油炸,炸成金黃色撈出,完成二次復炸後就大功告成了,變得非常酥脆,且不油膩。
這三點細節十分重要,今後再做油炸食物要多注意了,你都學會了嗎?可以在家試試看。我的分享就到這裡了,喜歡我,就請關注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