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鎮宇墊底被淘汰,我很不忿。
《導演請指教》這檔欄目讓人很迷惑。
或是無所不盡其極地誇讚,參見對韓雪作品《半鏡》的評價,一個以乳腺癌女性困境為主題卻相當平庸的作品,恨不得給它捧上天。
或是毫不留情面給予抨擊,參見對相國強作品《不差錢的事》點評,一個低俗且惡趣味的作品被指責的確無可厚非,不過相國強自以為是的回擊也是一種奇觀。
亦或是,如辯論賽一般,那邊叫好,這邊再把作品貶得一無是處。
製片人、專業影評人、大眾影評人、加上李成儒之間,吵吵鬧鬧,觀眾看得過癮,節目播放量蹭蹭之上。
如果說之前的表演,還有著一定的公平度而言,畢竟每位導演還可以被救回,可進入第三階段以後,一旦在比分上落敗,就真的迴天無力了。
第三階段共有8名導演參賽,其中吳鎮宇的作品,不僅讓人眼前一亮,更讓挑剔大師李成儒給出了開播以來的第一個滿分。
這個作品名為《阿英》,余男飾演的妻子阿英因為得了阿茲海默症逐漸失憶,慢慢開始用帶著童真趣味的視角去看待這個世界,前一秒自己正在跑步追逐下一秒不知道為什麼突然發現自己躺在了床上,更不記得身邊那個男人是誰。
面對妻子的病態,吳鎮宇飾演的丈夫阿榮不離不棄,即便工作無法顧及,也不離開阿英身邊一步。
在阿英的潛意識裡,唯一銘刻著的是丈夫對自己的承諾,那是在光影交錯,微風徐徐的海邊,她破天荒地向阿榮求婚,她與阿榮耳鬢廝磨,忘情熱吻,阿榮大聲宣誓:“我愛你,大海知道,天空知道,白雲知道,我知道,你一定知道,無論你怎樣,我都愛你。”
這句誓言被手寫到照片背後,並被摺疊放到漂流瓶裡,作為他們感情的見證。失去記憶的阿英,要去海島尋找漂流瓶,去回味那曾經的海枯石爛,而阿榮卻將這段往事忘得一乾二淨。
整部30分鐘的短片,取景於寧波,鏡頭美輪美奐,故事很自我,筆者一直跟著兩位主演的情緒起伏不斷共情。筆者甚至願意稱之為節目開播以來最讓人喜愛的一個作品。
但最終得分卻讓人大跌眼鏡。
播出過程中,彈幕中不斷湧現,節奏拖沓,鏡頭沒聚焦之內的話語,前者倒還可以理解,可後者就無從吐槽了,鏡頭虛化是影像拍攝中的慣用技巧,怎麼都2022了還有人把無知當優越秀呢。
線下展映,觀影人數甚至不及10人,給出的多是故事漫長、無法投入、提不起勁頭的評語,讓人一度懷疑,現在的觀眾就這水平了嗎?
難怪2017年馮小剛就說,這屆的影迷不行,製片人導演們只會去拍迎合市場的片子,而不是深耕細作一些會引人思考的好作品。
如今看來,影迷素質的倒退是更甚從前了。
再看現場點評階段,除了李成儒袒露自己大為感動,其餘的影評人褒貶不一,且多數認為短片節奏過慢,甚至指出漂流瓶這個物件太過幼稚。
方勵評價:“是一個很溫暖的短片,我看到了中年危機,當一個火焰快要熄滅的時候,我們重新去點燃他,其實把自己也點燃了,能去愛本身就是特別燦爛的。”
陳祉希說:“生活時候有些東西就是淡淡的,但就是擊中你了,這就是愛情,就是那樣的一個感受。”
郝蕾點評:“一度差點要掉眼淚,因為兩個太偉大的演員了,我很驕傲,在演藝圈有這樣兩個偉大的演員。”
同時她也指出,因為片子是歐洲文藝電影的風格,電影發燒友會很享受,對普通觀眾卻是有門檻的,因為它不是強節奏強情節的片子。這句話確實預示了片子最終的慘敗。
到了王晶點評,他倒是沒有吝嗇誇讚之語,說這是參加這個節目以來,唯一一部能打動他的電影,又是很高的評價。
曾經獻出“三如”和“三浪”箴言的李成儒,他的點評每次都是最為犀利的,這次依舊沒讓人失望,他形容電影有四好:四好,導演好、編劇好、演員好、女演員比男演員好。
他還稱讚吳鎮宇找到了余男最性感的部位,並且大膽使用,反覆使用,比如兩個的反覆接吻,這幾句話真是說到筆者心坎裡去了。
基本上幾位製片人褒者居多,即便有指出瑕疵,但瑕不掩瑜,但還算正常範圍內,等到了所謂的專業影評人那裡,就完全就變了樣了。
尤其是名為袁子彈的影評人,她認為整部影片藉助漂流瓶這個媒介來傳遞兩個人的感情羈絆,未免太過幼稚,這不足以承載她對愛情的想象,片中的夫妻二人都是成年人,她們應該有著更為成熟的表達情感的方式。
筆者不禁要問,漂流瓶傳情怎麼就幼稚了呢?
其實關於漂流瓶傳情還有一個美麗的傳說:
大海中有一個關著怪物的漂流瓶,無憂無慮的怪物有一天愛上了一個人類女孩,可她卻發現女孩只是為了得到他的力量,於是他狂奔到女孩面前詢問女孩是否愛她,女孩回答:“什麼是愛,在一起就是愛嗎?”說完便用劍刺向自己的心臟,並用手指向天空說:“這樣你就會永遠記住我”。隨即便跳海了。
怪物不明白女孩為什麼這樣做,直到後來他到女孩的家鄉才知道,女孩子將手指向天空其實是宣誓的意思,這正代表著她對怪物永遠的愛。
知道這一切的怪物追悔莫及,於是回到漂流中,永遠的漂泊在大海中陪著女孩。
因此漂流瓶作為從古時流傳至今的傳情之物,用來作為二人海誓山盟的見證其實就再合適不過了。
如此讓人感動的作品,又有兩位專業影評人則持了不同意見。
一向滿口術語的王旭東認為,短片形式大於內容,吳鎮宇是否認真做過調研,真正瞭解得了阿斯海默症人是什麼樣的,而不是拍出這種不明所以的東西。
楊超也持了類似觀點,他欲抑先揚,指出第一場戲放在奧斯卡,戛納都沒有問題,因為兩個人的演技太過驚豔。但拍電影要對電影負責,要接受網友檢驗,兩位主角是想要追尋自己記憶的閃光,但中斷太過漫長似mv,如果不搞清楚病症,就不會拍出讓觀眾可以接受的好片子。
吳鎮宇則認為,這就是自己電影本來的面貌,並不是迎合大眾的商業電影。大家說了很多意見,好像真的有本書,但真的可以照著拍嗎?
誠然拍電影,是要有理論基礎,但如果一味地照葫蘆畫瓢,沒有自己的個人特色,倒不如不做。做就放手大膽做,總會有喜歡自己片子的人存在的。
對於片子線上下展映的慘狀,冉高鳴倒是非常不忿,他說他不同意現場其他所有影評人的批評意見,他覺得不去電影院看這部片子是不想與陌生人共鳴,這部片子是沒有門檻,如果拍的特別明確,他寧願去看走進科學。
這段發言贏得了滿堂彩,《阿英》確實是一個很私人的作品,它迴歸到人類最初始最單純的愛,那就是無論愛人變得如何,都要不離不棄,即便那個人忘了自己是誰。
最終評分階段,吳鎮宇的阿英只拿到了平均分90.1分的成績,排在倒數第一已經是板上釘釘的事情了。
如此高水準的作品,來到淘汰的邊緣,真的讓人唏噓不已。
同場競技的王一淳導演的是懸疑短片《日出之前》,打著致敬希區柯克《後窗》的口號,啟用了演技生澀的朱志鑫,劇本也十分拙劣,原本是一個偵探一般的人物可以透過觸控別人的行李感知一些不為人知的秘密,結果卻告知大家原來一切都只是一個小人物的臆想,這樣的反轉瞬間讓讓前面的鋪墊白費,觀眾頓時自己被耍了,難怪冉高鳴直呼“就這”。
現場的評委也給出了種種批評之聲,但還是拿到了97.4的高分,排在第二,大家難道都是閉著眼打分的嗎?
難怪孟中在節目中直接放言,大家對王一淳是不是太寬容了,她如同相國強一樣地辯駁自己的作品,聲稱大家都希望自己的影片有個主題,那就有個主題好了,如此不情願不尊重電影的觀點表達,卻還是得到如此高的寬容,是他萬萬不能接受的。
孟總話沒說完,護犢子心強的郝蕾直接打斷他的發言,反駁孟總不要公報私仇,並稱自己並沒有包容王一淳,她是第一個指出王一淳作品的問題的,自己是很公平的。
可捫心自問,你是說不滿意,但你對真正的缺點隻字不提,卻總是反覆強調是剪輯的錯,這種甩鍋操作還真是讓人耳目一新。
再回頭看吳鎮宇這個作品,哪點弱於其他作品呢,竟然破天荒地排倒數第一。
如果前兩個階段,吳鎮宇改編的《想見你》,還會讓觀眾不明所以,或者原作珠玉在前,改編版在20分鐘的有限時間內想達到媲美原版的效果,還是太困難了。
這一次的作品,怎麼也不至於拿如此的低分,以至無緣最終的閉幕典禮。
錄製離別感言時,吳鎮宇依舊很謙卑,他說:
“我很開心,他們都理解我,讓我覺得我可以當導演,如果沒有你們的保護了,我也不能拍出,讓自己那麼滿意的作品。《記》、《閱》、《阿英》三部作品會成為我寶貴的回憶。”
“好,大家好,結束了”,打板結束。
自始至終,吳鎮宇都很感謝這個舞臺,至少給了一個表達自己的機會。
筆者認為,60歲的吳鎮宇打從一開始就不該來這個節目,功成名就的他何必來趟這趟渾水,讓自己成為別人的談資,卻又無法得到公平公正的待遇。
或許是金錢的力量推動,或者是想證明一些什麼吧,但顯然結果不是一切,到頭來大家笑話的是賽制,以及一些所謂的製片人、影評人、觀影人。作品到底好不好,真正喜歡電影的人自然是心知肚明的。
吳鎮宇,趕緊遠離這個是非之地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