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2年,朝鮮戰爭已經取得了重大勝利,尤其是在上甘嶺戰役後,聯合國軍受到了極大損害,所以不得不和中朝進行和談,整個朝鮮戰爭的局勢基本已經確定,可就在這個時候,主席沒有任何喜色,反而緊急調派了24萬大軍,開赴朝鮮戰場,這究竟是怎麼回事?為什麼會在戰爭快勝利時,派遣如此龐大的隊伍進入朝鮮?難道戰爭還會有變數嗎?感興趣的看官記得點贊加評論,關注館館給你驚喜!
虎口掏心的金城戰役
1953年的7月,為了促進和平,實現最終停戰,志願軍發動了金城戰役。
當時志願軍面對的敵人,就是朝鮮軍首都師第一團,這個部隊就是韓國著名的白虎團,這個部隊在襄陽守備戰中,曾經取得過重大勝利,一戰成名之後,就被南韓總理李承晚授予“虎頭旗”,這個部隊的裝備非常先進,普通士兵的全套裝備,都是來自於美國,他們的防禦陣地也非常多樣化,從坑道到環形戰壕,在軍事工事中,還暗中加建了很多火力點,更重要的是,除了精良的裝備和強有力的工事,白虎團還有來自於美軍的坦克和飛機支援,更有一級軍隊美軍555榴彈營的支援。
可以說這個部隊的裝備實力,可是非常雄厚的,而那個時候我軍的裝備只有小米加步槍,大炮都是稀有資源。
應對敵軍的部隊,正好是我軍的203師,面對敵人取出強大的裝備實力,我軍決定正面對抗和縱深穿插結合,而且面對這個戰場,決定採取特定的“虎口掏心”戰術,我困部隊派遣一個營的兵力,加上一個偵查班,直接衝著敵人的中心部位而去,整整十二名偵察兵,在艱難攻打後,竟然真的打入了敵人的團部,之後迅速開槍發動訊號,大部隊就在這樣的情況下,直接把白虎團的團部殲滅,指揮所被我軍部隊全殲,群龍無首之下,對方部隊已經大亂,這也為我軍部隊取得勝利打下了堅實基礎。
為了能拿下戰爭的勝利,在戰鬥之前,我軍已經深入進行研究,尤其是對戰場和敵情,進行了全方面的分析,當時我軍的偵查員冒著危險,進入敵方陣地進行偵查,甚至還進行了短暫的伏擊戰,將敵軍白虎團的五名戰士俘虜,更加明確了對方的軍事工事構成,和敵軍的主要兵力部署。
在金城戰役開始的時候,我軍部隊的主要兵力,集中在敵人的右側,其他的穿插點就在整個陣地的東側,之後整個穿插小隊,提前隱蔽在陣地的前沿,主攻部隊在正面對抗敵方主力部隊,為了給穿插部隊留足時間,主力部隊進行了猛烈的炮火攻擊,敵軍根本無法抽空實施炮火封鎖,只能投擲全部精力來對抗我軍主力部隊,在這樣的情況下,我軍穿插部隊,直接從敵軍的山腳下,順利進行穿插推進,鐵路河流,包括敵軍的佈雷區和鐵絲網,我軍戰士們來到三千米遠的炮火封鎖區,因為在此之前,我軍部隊已經摸透了敵人的規律,一般情況下,每隔十分鐘,敵軍就會進行炮火換防,穿插部隊就是趁著這十分鐘的時間,直接衝出了敵軍的炮火封鎖區,在戰士們的不斷努力下,穿插小分隊迅速佔領了北亭嶺以北的高地,徹底截斷了白虎團的後退道路,為主力部隊全殲白虎團創造了有利條件。
敵軍的炮火封鎖區有3000米,我軍戰士要安全穿越封鎖區,甚至還要直入敵人心臟,這樣艱難的任務,我軍戰士真的能順利完成嗎?
當時偵查班的一名戰士楊育才,為了能順利完成穿插任務,專門採取了易容偷襲戰術,他身材高大,和美軍的身材非常相似,所以為了能一擊制敵,所以楊育才直接換上了美軍的衣服,搖身一變成為美軍顧問,而他帶著的十二名偵察兵,直接化妝成南朝鮮士兵,這些偵查兵攜帶著大量的武器,衝鋒槍和燃燒彈手雷,甚至還帶上了電臺各地軟梯,等等特戰工具,在穿過敵人封鎖區的時候,總會碰到南朝鮮巡邏軍隊,這時候楊育才就發揮了自己的才智,直接用英語和對方交流,要知道楊育才可是小學都沒上完,說的英文自己都聽不懂,拿著南朝鮮士兵看到美軍部隊都非常害怕,楊育才不聽分說直接把對方訓斥一頓,然後帶著偵查班直接離開,而那些南韓士兵根本沒有任何反應。
偵查小隊在向著白虎團團部行進的過程中,恰巧碰到了一個躲避的敵軍,對方還以為偵查小隊是撤退隊伍,沒想到直接被我軍抓捕,並且問出了接頭口號,白虎團的確切位置,也被我軍偵查班得知,在小隊行進到勇進橋的時候,再一次碰到了敵軍督察部,雖然對上了口令,可是敵軍的哨兵依舊試圖上前檢視,偵查班中有兩個朝鮮士兵,他們直接用朝鮮語大罵對方,敵軍直接讓我軍小隊離開。
在三個多小時的穿插過程中,這個偵查小隊行動迅速勇猛異常,一路上戰鬥了十一次,在距離白虎團團部只有三公里的時候,整個偵查小隊和敵軍裝甲團碰到,對方的彈藥已經把公路堵死,根本不可能穿過他們繼續行進,於是為了能儘快趕到目標地區,楊育才果斷命令小隊,兩兩分成一組,每個人的目標都是一輛車,敵人沒有任何防備,甚至還以為是自己的部隊沒有看清,一邊躲避一邊求饒,偵查小隊看著情況沒有問題,直接趁亂衝過封鎖路段,直奔白虎團團部而去。
在整場金城戰役中,志願軍出動了1000門大炮,首先在炮火力量上佔據優勢,整整1900噸的炮彈攻擊,讓韓國部隊遭受了極大創傷,僅僅花費了一個小時,我軍的主力部隊已經突破了韓軍的一線,二十一個小時過後,韓國160平方公里的土地,已經被我軍士兵佔領。
在金城戰爭進行的十五天後,敵軍傷亡人數已經高達53000人,而中國志願軍也同時取得了金城戰役的重大勝利。可是明明朝鮮戰爭已經要結束了,為什麼中央要繼續出兵24萬呢?花費人力物力財力,給韓軍造成致命一擊的真正原因到底在哪裡?
賊心不死的南韓總理
其實在1952年的秋天,整個朝鮮戰場局勢已經非常鮮明,當時美軍發動了上甘嶺戰役,可是沒想到卻被我軍直接打退,所以節節敗退的美軍不得不和中朝進行談判,美國方面為了顯示出自己的誠意,甚至沒有太多反對的,直接在停戰協議上簽字,正當大家歡呼雀躍,以為勝利已經徹底來到的時候,沒想到一個重磅訊息直接砸了過來,大哥美國確實在停戰協議簽字了,可是小弟韓國居然拒絕在停戰協議上簽字,而遠在國內的主席,也收到了這個訊息。
當時很多人都認為,聯合國軍的主力部隊,一直都是美軍,所以南韓是否簽字其實並不重要,可是主席卻並不這麼認為。
南韓方面的沒有簽字,更是直接確定了,對方對朝鮮戰場依舊賊心不死,戰爭已經進行到現在這個階段,不管是對哪個國家來說,都已經造成不可估量的損害,所以主席一直希望,朝鮮戰爭可以儘快結束,但是南韓的拒絕簽字,也就意味著戰爭依舊要繼續,在這樣的情況下,主席作出了一個驚人的決定,那就是繼續抽調24萬軍隊,進入朝鮮戰場作戰。
人數如此眾多的軍隊入朝作戰,真的可以派上用場嗎?如果沒有派上用場,反而刺激了美聯軍繼續戰爭的神經,好不容易談下來的停戰協議,是否會真的生效?每一個問題都非常重要,在這樣的情況下,對於主席的這個決定,很多人都表示希望主席不要衝動,再三勸諫主席出兵要三思,這些不理解主席決定的人,在戰爭局面上都非常保守,甚至還有的人認為或許南韓會自己停戰,很顯然這種僥倖心理,讓很多人都產生搖擺心理,但是對於這個決定,主席反而是最堅定的那一個,主席認為,停戰協議只要有一個國家沒簽字,那就是沒有生效。到底結果如何沒有人知道,南韓現在的態度,很明顯就是南韓總理李承晚,並不滿意這個協議,而接下來一定會繼續打仗,所以一定要再次出兵,提前做好所有的準備,讓對方徹底失敗,這才能儘快結束戰爭,給世界人民一個和平安定的環境。
主席的觀點非常有道理,所有人最終被主席說服,24萬中國志願軍,再一次奔赴朝鮮戰場,在他們奔赴朝鮮戰場後,用最快的速度建立了防線,沒想到,就是這個決定,直接讓我軍取得了抗美援朝戰爭的勝利。
朝鮮戰場上,明明一直做後盾的美國都已經投降,而南韓竟然拒絕停戰,甚至做出了很多匪夷所思的行為。比如扣押我方士兵,光明正大動手腳。一個小小的南韓,為什麼能如此硬氣?
作為南韓的總理,李承晚的態度非常堅決,那就是站在南韓的角度上,考慮朝鮮戰場形勢。
南韓以他為首的政治集團,主要的戰略目標就是統一朝鮮,如果在停戰協議上簽字,也就意味著統一朝鮮的夢想徹底破滅,而最重要的是,就是會直接影響到李承晚的選舉工作,而連帶人不僅僅是他自己,連李承晚所代表的黨派,基本上已經沒有了再次選舉的可能性。
其實除了這個之外,李承晚拒絕簽字的另一個原因,就是害怕國內出現暴亂。在1948年到1949年的兩年時間中,李承晚在國內進行了大規模屠殺活動,主要目標就是國內的共產黨人,而且因為屠殺共產黨人,還牽連了無關群眾,所以整個南韓群眾,對於李承晚的看法都是統一抱怨,雖然在整場戰爭中,南韓國內並沒有爆發太大的內亂,但是李承晚非常清楚,這僅僅是因為朝鮮戰爭的阻攔,如果一旦在停戰協議上簽字,或許南韓國內就會出現清算活動。
換一個角度說,南韓軍隊的實力,其實遠不如朝鮮人民軍,這個在戰爭初期已經有了徵兆,當時朝鮮半島的情況很明顯,美軍依舊是佔據主力優勢的,如果停戰協議上兩方簽字,美軍一定會從朝鮮半島撤軍,而此時的南韓面對的,就是實力遠超於他們的朝鮮士兵,畢竟當時朝鮮直接打到南韓首都的事情,至今還歷歷在目,所以李承晚不希望美軍撤兵,原因之一就是希望美軍可以繼續替他們抵抗朝鮮人民軍。
當然南韓軍隊,不希望簽訂合約的其中原因之一,就是軍費問題。
如果南韓不在停戰協議上簽字,那也就意味著這個協議沒有生效,在這期間,美軍要不斷給南韓部隊,提供足夠的物資補給,數量龐大的物資補給,對於南韓軍隊來說,就是一次數目不菲的資源,但是如果雙方達成停戰約定,那麼也就意味著這次物資補給就會消失,而南韓方面早就不滿足於保衛國家,而是開始侵略朝鮮,所以沒有了美軍的支援,很顯然,南韓的所有期望都會落空。
相比於實力薄弱的南韓士兵,美軍的實力和裝備,都是世界數一數二的,戰術體系都是非常先進的,在整個朝鮮戰場上,給我軍造成的傷害可不小,有很多時候都佔據上風,如此強大的美軍,為什麼最終會選擇停戰呢?
戰爭結束,南韓自食惡果
其實導致美軍停戰的主要因素,就是美國的國內情況,和我軍戰士的頑強拼搏。
因為長時間的征戰,美國國內的情況已經非常微妙,最初的世界大戰,已經導致國內很多青壯年勞動力被徵兵,很多家庭甚至出現所有男人都戰死沙場,在世界大戰結束之後,本以為會迎來新生活,沒想到又出現個朝鮮戰爭,這也就意味著,美國國內會出現新一期的徵兵,美國國民對於這一次戰爭非常不理解,花費大量人力物力,卻需要投擲在國外戰場,為其他國家而戰,國內的反對聲音非常突出,甚至出現過幾次反對暴動,除了民眾反對,這些美軍士兵也出現了反對聲音,朝鮮戰場上美軍的傷亡率非常高,戰士們並不清楚這次戰爭的目的,也不願意喪命在異國他鄉,在眾多反對聲音下,高層只能選擇退步。
除了這個原因,其實更重要的,就是我國志願軍的強大,我軍士兵的強大,更多的就是體現在士兵素質上,從志願軍參加戰爭開始,我軍士兵過硬的軍事素質,就體現在每一場戰爭上。
我軍僅僅用七天時間,就把美軍打回三八線附近,在朝鮮戰場的前三次戰爭中,我軍更是直接攻打到南韓首都漢城,但是因為戰線拉的太長,後備補給供應艱難,這才讓美軍有了回擊的機會。
雖然志願軍的裝備非常落後,在整個朝鮮戰場上,使用的都是國內戰爭繳獲的武器,可是哪怕裝備落後,可是志願軍依舊在戰場上勢如破竹,不管是美軍的坦克還是飛機,都沒有辦法打擊我軍士兵,前期戰場上,士兵們普遍會開展運動戰,後期就是陣地戰,而且還使用了我軍士兵的拿手好戲,就是坑道戰,美軍的炮火根本無法起到作用,最初60發炸彈,或許可以直接傷害我軍的一名士兵,現在想要傷害我軍一名士兵,已經需要600發炸彈。
在戰場上英勇無畏的志願軍戰士,讓美軍士兵極其懼怕,甚至讓他們喪失了勝利的希望。
失去鬥志的美國士兵,根本沒有戰鬥信心,每天只想著能儘快回家。厭戰情緒非常高漲。而且在戰爭前期,美國的民眾普遍都認為,一個小小的朝鮮,根本用不著花費太長時間,沒想到這場戰爭現在持續了這麼長時間,很重要的是,這場戰爭的傷亡人數非常高,我軍戰士和美軍一度進入對峙狀態,之後我軍戰士的裝備得到了完善,蘇聯方面也向我軍,出售了大量的裝備,中國志願軍的裝備有了更好的替換,幾乎和美軍的裝備火力沒有差別,而且我軍士兵非常英勇,很顯然在我軍士兵的反抗下,美軍部隊根本不可能有勝利的機會。
尤其是在1953年的5月份,志願軍部隊,開啟了全面反擊戰,僅僅是一個小時,美軍的洞南山就被攻破,敵軍四萬多人被殲滅,如果繼續打下去,美軍失敗是確定的結局,而失敗只是時間問題,所以美軍才會選擇在停戰協議上簽字。
在朝鮮戰場的最後一戰,志願軍的表現只能用神人來形容,整場戰爭都沒有使用過如此猛烈的炮火,竟然集中1000門大炮,火力優勢明顯的志願軍很顯然取得了勝利,而自食惡果的南韓會有怎樣的結局呢?
在朝鮮戰場最後一場戰爭,金城戰役失敗後。南韓首相李承晚最後的幻想,也在這場失敗的戰爭中破滅,而這場戰爭能勝利的重要因素,就是主席派遣到24萬志願軍,這些志願軍除了能給南韓軍隊致命一擊之後,更重要的,是向全世界,顯示中國軍隊的實力。
如果美軍想要繼續戰爭,中國志願軍依舊會頑強拼搏,但是極其美軍出兵幫助南韓,這場戰爭的結果依舊是中國勝利,而透過金城戰役,美軍意識到,面對強大的志願軍,他們絕不會獲得勝利,既然這樣,不如趕緊減少損失來的及時,在1953年的時候,停戰協議終於成功簽訂,而這場戰爭,最終的結果,就是中朝獲得最終勝利。
作為南韓首相的李承晚,其實一直以來,他並沒有清楚知道,自己是否有實力拿下戰爭的勝利,而他們也對美國的援助,也有著錯誤的認知,美軍並不是在幫助南韓進行統一,更多的是把南韓當跳板,試圖利用南韓的地理位置,去控制更多的亞洲地區,但是沒想到朝鮮戰爭最後以他們的失敗告終。
在這次戰爭當中,南韓傷亡人數,已經達到了60多萬人,慘重的可不僅僅只是傷亡人數,連經濟發展也受到了極大打擊,因為南韓本就是一個小國,隨便一場戰爭,就可以直接威脅到國家的存亡,加之南韓總理李承晚,不斷計劃進行新的戰爭,所以哪怕朝鮮戰爭已經結束了,但是戰後的經濟恢復,依舊非常緩慢,只能說李承晚就是自食惡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