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環球時報
【環球時報綜合報道】今年全球經濟復甦在一波又一波的疫情中顛簸前行。供應鏈瓶頸、通貨膨脹、地緣政治緊張等難題,或將繼續影響2022年主要經濟體。美國、日本、德國、俄羅斯、印度五大經濟體明年經濟形勢如何?和中國經濟往來將有什麼變化?《環球時報》記者對此進行了調查。
美國:疫情將拉低經濟增長
美聯儲本月早些時候預測,明年美國經濟將增長4%,但2023年以後,美國經濟很可能將進入增速為2%的長期增長軌道上。由於新冠確診病例激增,經濟學家紛紛下調美國2022年經濟增長預期。高盛預計,明年美國經濟年化增長率為3.5%,比美聯儲預測的前景低0.5個百分點。
《華爾街日報》稱,初步跡象表明,新冠病例的激增已經讓美國經濟部分領域受到干擾。疫情期間,產品短缺一直是阻礙消費者支出的一個主因。此外,商品供應短缺也在明年繼續推高通脹。明年美國財政刺激力度逐步減弱,也可能給經濟增長帶來一定影響。
美國戰略預測公司高階副總裁貝克近日對“美國之音”表示,2022年,美國在半導體、通訊和資訊科技等關鍵領域,將繼續走對中國越來越強硬的路線。但英國《金融時報》30日評論稱,金融市場、貿易、投資和政府監管已成為中美經濟外交的主要內容。中美市場依然對企業傢俱有足夠吸引力,但企業家必須考慮很多變局。
日本:經濟回暖或超預期
日本內閣府近日釋出預測,日本2022財年名義GDP增長率預計為3.6%。日本民間機構的預測也基本與日本內閣府持平。日本智庫大和總研近日釋出預測稱,由於經濟活動的恢復和岸田政權採取的經濟刺激措施,個人消費和資本投資的增長率正在增加,日本明年實際GDP增長率為4.0%,可與歐美國家的高增長相媲美。
日本貿易會近日公佈的預測結果顯示,儘管日本明年進口可能會受到資源價格影響,但在出口方面,由於中國等國經濟復甦的關係,日本以汽車為主的運輸裝置和半導體等電氣裝置的出口都會增多。日本貿易會認為,2022年日中兩國貿易往來會進一步增強。
一位日本實業家對《環球時報》記者表示,日本推動所謂的將供應鏈從中國轉移是不現實的。在疫情期間,該實業家也曾嘗試把工廠製造的供應鏈從中國轉移到越南,但是越南的工廠說,“我們的原材料都來自中國,原材料不進口我們無法制造。”長達兩年的疫情,反而讓部分日本企業認清了沒有從中國轉移的必要性,他們正致力於企業供應鏈在中國國內的合理化、穩固化。
德國:更多行業依賴中國市場
據德國《商報》報道,德國Ifo經濟研究所釋出的預測稱,持續的供應瓶頸和第四波新冠疫情,進一步拖累德國的經濟復甦,該機構將2022年德國全年的經濟增長預估由今年9月的5.1%調降至3.7%。2023年GDP預估從此前的1.5%上調至2.9%。Ifo首席經濟學家沃爾姆豪森表示,“持續的交付瓶頸和第四波新冠疫情正在明顯拖累德國經濟。最初預計的2022年強勁復甦將被進一步推後”。
德國《經濟週刊》則表示,今年中國有望連續第六年保持德國最大貿易伙伴的地位。明年,德國和中國的貿易仍將加強。中國目前是德國第二大出口市場,尤其是對德國汽車製造商而言,來自中國的訂單緩解了新冠疫情所帶來的危機。目前,包括大眾、寶馬和戴姆勒等在內的德國汽車,每10輛就有3到4輛賣往中國。德國機械、電子技術、化學產品等也依賴中國市場。德國工業聯合會等商業組織要求政府給德國企業進入中國市場創造更公平的競爭條件,要求歐盟儘早透過中歐投資協定。
俄羅斯:俄中貿易是亮點
儘管受疫情嚴重影響,但俄羅斯經濟今年交出的答卷總體好於預期。俄羅斯《公報》援引專家觀點認為,明年俄經濟增長在2.2%—2.8%之間。俄塔斯社援引的專家預估稱,明年俄通脹率將從目前的8%下降至4.5%-5%左右,大宗商品價格預期穩定、供應鏈恢復、世界各國收緊預算政策以及各國邊境開放,將有利於明年通脹放緩。與此同時,明年盧布匯率將保持今年的穩定態勢。
與中國的經貿關係成為俄羅斯經濟今年的亮點之一。今年前11個月,兩國之間的貿易額增長31%,達到1230億美元,已經超過疫情前2019年全年水平。俄羅斯媒體分析稱,俄中貿易額在3年內翻一番的計劃看起來非常現實,並列出天然氣、核電、旅遊為三大增長潛力巨大的部門。俄羅斯普列漢諾夫經濟大學國際商務和海關事務高階講師奧列格·伊萬諾夫認為,明年兩國貿易額將在今年基礎上再增長12%—18%。印度:經濟面臨兩大難題
印度儲備銀行預測,本財年(2021年4月至2022年3月)印度經濟將增長9.5%。據印度《經濟時報》報道,因為奧密克戎影響,惠譽將印度2022年經濟增速下調至8.4%,同時2023年上調至10.3%,這得益於印度供應鏈恢復以及消費引領疫情後復甦。
印度經濟明年主要面臨兩大問題:奧密克戎和通脹。印度18電視新聞網報道稱,隨著奧密克戎再次威脅中斷經濟活動,印度經濟正在經歷令人擔憂的通脹壓力。印度11月批發價格通脹指數達14.23%,創16年新高。印度經濟復甦取決於利率,特別是給中小企業的借貸利率。任何通脹壓力及其導致的利率上升,都會威脅已經蹣跚的印度經濟。
據印度《商業標準報》報道,在抵制中國貨背景下,印度和中國貿易今年仍達到一個里程碑,雙邊貿易額已突破1000億美元。分析稱,印度一直希望減少與中國的貿易逆差,但要使雙邊貿易更加平衡,不能透過限制中國對印度的出口來實現,這隻會損害印度經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