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新聞特約撰稿 周瑾豔
【編者按】
2021年剛剛過去,世界依然在新冠疫情肆虐下艱難前行,大國博弈、地緣政治衝突、新老熱點問題錯雜交織。世界與中國如何從2021年走來,又如何向著2022年前行?上海外國語大學(SISU,“西索”)上海全球治理與區域國別研究院與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合作,邀集各領域專家,呈上“西索世鑑”系列文章,盤點2021年世界大勢,展望2022年世相新局。
2021年,新冠疫情與原有的安全和治理問題疊加,對非洲經濟復甦和政治轉型造成衝擊。美國將大國戰略博弈延伸至非洲,進一步加大了非洲國家探索符合自身發展道路和區域一體化的難度。
經濟復甦道阻且長
新冠疫情重創非洲經濟韌性,對非洲國家的民生造成壓力。截至2021年11月,非洲大陸的新冠疫苗平均接種率僅達到了7%,非洲54國中僅有15個達到接種率10%的目標,一半國家疫苗接種率不足2%。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估計,非洲經濟將在2021年和2022年緩慢復甦,經濟增長率分別為3.7% 和3.8%,復甦速度將落後於世界其他地區。
生產能力薄弱、工業化和經濟多樣化程度低、過度依賴初級商品是非洲經濟復甦緩慢的主要原因,依賴旅遊業、石油出口及其他資源密集型的經濟體受新冠疫情打擊最為嚴重。據聯合國貿發會議估計,非洲2021年貧困人口因新冠疫情增加了三個百分點。2021 年非洲生活在貧困線以下的人口達到4.9億,比新冠疫情前的預測增加了3700 萬。2021年11月底,奧密克戎變異毒株突發,南非等非洲國家被多國實施旅行禁令,對非洲民眾生計和衛生物資供給進一步造成沉重負擔。
受疫情影響,非洲經濟一體化程序亦在艱難中推進。2021年1月1日,非洲大陸自由貿易區在停滯數月後正式啟動,成為非洲國家聯合自強、推動經濟轉型的又一里程碑。然而,受疫情影響,涉及投資、競爭政策和智慧財產權等事宜的第二階段談判可能會持續更長時間。此外,非洲大陸自貿區的後續建設仍面臨諸多挑戰,例如基礎設施不足、各成員國經濟發展水平差距較大、政治動盪和安全問題,以及美國與非洲國家的雙邊自由貿易談判損害非洲經濟一體化議程。
安全難題新舊交織
2021年,非洲仍是世界上動盪地區之一。新冠疫情疊加非洲地區經濟低迷和政治轉型,恐怖主義、族群衝突等傳統安全問題與氣候變化、海盜劫持等非傳統安全問題交織,薩赫勒地區、非洲之角和幾內亞灣的安全形勢尤其嚴峻。
其一,軍事政變“重返非洲”。非洲獨立之初,部分西非國家政局不穩,軍事政變頻仍,但自20世紀90年代以來,在非洲聯盟和西非國家經濟共同體強力介入下,非洲軍事政變發生率已大大降低。2021年,軍事政變再次回潮,西非國家查德、馬裡、幾內亞以及東非國家蘇丹先後發生政變。2021年4月20日,查德總統伊德里斯•代比•伊特諾在與叛軍作戰時不幸陣亡。查德成立了軍事過渡委員會,軍隊宣佈實行宵禁,關閉所有港口,併成立過渡軍事委員會,以接管政府事務,查德進入為期18個月的政治過渡期。2021年5月24日,馬裡繼2020年8月18日軍事政變之後再次發生政變。馬裡政局動盪及法國從馬裡大規模撤軍削弱了區域反恐力量,“聖戰組織”蔓延至鄰國。2021年9月5日,幾內亞部分軍人發動政變,宣佈控制孔戴總統,解散政府,暫停憲法實施。儘管非盟和西非國家經濟共同體堅決反對軍事政變,但幾內亞局勢走向至今不明。2021年10月25日,蘇丹爆發軍事政變,總理哈姆多克被軟禁,軍方不願讓權以及軍方和文官政府在蘇丹發展道路和利益分配方面的分歧是政變主要原因;11月21日,哈姆多克與軍方簽署一項政治協議後復職。此後蘇丹民眾組織多次大規模遊行示威,反對該項政治協議的簽署。
其二,在處於經濟和政治轉型期的非洲國家,發展和民生問題與久已存在的族群問題並存,疊加新冠疫情後轉變為非洲內部政治動盪甚至武裝衝突。曾經長期保持政局穩定的衣索比亞,2020年11月因新冠疫情推遲大選引發的提格雷衝突至今已延續一年多並不斷升級,“提人陣”武裝聯盟在2021年11月一度推進到首都周邊城鎮,總理阿比不得不親赴前線指揮作戰,目前聯邦政府已收復除北部提格雷州以外的大部分地區。除提格雷衝突外,埃塞聯邦政府還因復興大壩問題及埃塞-蘇丹邊境爭端同埃及、蘇丹關係再度緊張,影響整個非洲之角的安全與穩定。
其三,由社會力量自下而上發動的社會抗議與騷亂呈上升趨勢。2021年7月,南非因前總統祖馬被判入獄引發大規模抗議,並演變為自1994年種族隔離結束以來最嚴重的暴力事件,導致誇祖魯-納塔爾省和豪登兩省蒙受巨大經濟損失。2021年7月,突尼西亞主要城市發生大規模遊行示威,抗議政府抗擊新冠疫情不力,缺乏有效措施提振經濟並解決失業問題。
其四,氣候變化威脅非洲社會經濟發展,進一步加劇糧食不安全、貧困和流離失所,對脆弱群體造成更大沖擊。非洲國家亟需來自國際社會的資金、技術和能力建設支援,以減緩和適應氣候變化,減少安全威脅。
非盟和非洲次區域組織仍有實現區域自主安全的意願,非盟和西非國家經濟共同體、東非政府間發展組織等機構積極調停非洲衝突,試圖以非洲方式解決非洲問題。非洲聯盟也不斷推進機制改革,非盟委員會成員已由過去的10人縮減至8人,以提高領導力和執行效率。然而,非洲集體安全機制建設仍面臨內部融資困難、成員國投入不足、外部支援回撤、自主能力與意願不適配等困境。
大國博弈與國際合作共存
隨著中美戰略博弈加劇,美國將新一輪的大國競爭引入非洲,透過“民主峰會”和“民主更新總統倡議”試圖拉攏非洲國家建立價值觀聯盟,對中國施壓。透過“重建更美好世界”在非洲支援基礎設施專案,以抗衡中國的“一帶一路”倡議。2021年4月27日,美國國務卿布林肯與奈及利亞總統布哈里、肯亞總統肯雅塔分別進行影片會晤;11月中非合作論壇舉辦前夕,布林肯首次訪問非洲三國(肯亞、奈及利亞、塞內加爾),提出美國將非洲視為地緣政治的參與者。
歐洲國家法國和德國反省歷史罪行,力圖重塑歐非關係。2021年5月,法國總統馬克龍訪問盧安達期間公開承認,法國對1994年發生的盧安達大屠殺負有巨大責任,並希望與盧安達重歸於好,盧法兩國之間超過25年的相互敵對狀態得到緩和。德國緊隨其後,承認殖民統治奈米比亞期間曾對赫雷羅族人和納馬族人犯下種族滅絕罪行,並宣稱將設立總額為11億歐元的基金,幫助當地扶貧和發展。為增強法國在非洲的影響力,法國於2021年5月發起非洲經濟體融資峰會,20多名非洲國家和政府領導人及歐盟委員會主席、國際貨幣基金組織、非洲開發銀行等國際金融機構負責人與會,會議同意說服富裕國家重新分配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特別提款權,使非洲國家獲得提款總額達到1000億美元。
新興經濟體土耳其日益重視與非洲的聯絡。2021年10月,土耳其在伊斯坦布林舉辦土耳其-非洲經濟和商業論壇;12月土耳其主辦第三屆土耳其-非洲夥伴關係峰會,來自非洲的100多名部長和16位國家和政府首腦出席峰會,與會方承諾在建立和平與安全、改善非洲基礎設施投資等各領域合作,
面對大國競爭和新冠疫情,中非合作逆勢上揚。2021年11月,非洲知名民調機構“非洲晴雨表”釋出報告顯示,中國在非洲影響力排名第一,63%受訪者認為中國對本國的政治經濟影響“非常”或“比較”積極,66%受訪者認為中國在非洲的政治經濟影響是正面的。
2021年11月29日至30日,中非合作論壇第八屆部長級會議在塞內加爾首都達喀爾舉行,會議通過了《達喀爾宣言》《達喀爾行動計劃2022-2024年》《中非合作2035年願景》《中非應對氣候變化合作宣言》四份成果檔案,達成多項共識。中國將以無償援助和聯合生產的方式再向非洲提供10億劑疫苗,同非洲國家共同實施“九項工程”。
在延續中非傳統合作的同時,中國以非洲國家最緊迫的發展需求為著眼點,推動中非合作向衛生健康、改善民生、綠色發展、數字經濟、能力建設等領域轉型升級。中國重視國際合作,認為“非洲是國際合作大舞臺,不是大國博弈競技場”,因此中國發起了“全球發展倡議”和“支援非洲發展夥伴倡議”,旨在爭取包括美歐等非洲傳統合作國在內的國際社會的支援,為非洲疫後重建和發展匯聚更強合力。
(周瑾豔 上海外國語大學上海全球治理與區域國別研究院助理研究員)
責任編輯:朱鄭勇 圖片編輯:施佳慧
校對:張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