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以食為天,多年以來食品安全一直是個沉重的話題!經過這麼多年的努力,情況有所好轉,但還不夠!餐飲企業使用過期變質,假冒偽劣產品屢禁不止,不顧食品安全,頻頻挑戰國人的神經。
毒大米、毒奶粉、地溝油、過期肉……我們為何老在食品安全上栽跟頭?為何在華的跨國公司都不斷髮生食品安全危機?
從全球來看,美國在食品安全方面一直領先世界!很少有聽到相關食品安全問題報道。尤其是這種故意置人民安全於不顧違法牟取暴利的案件。
這時就有人提出疑問?難道美國資本家都是善良的?他們不會昧著良心賺黑錢?
並不是這樣,早在100多年前,這些(黑心操作資本家就玩了個遍了!但是為何現代這樣的事情在美國幾乎不再發生?
百年前的美國,究竟發生了怎樣的故事?這一頁,請讓我們從一個人和三部書說起。
在美國,近一個世紀以來,有三部非常有影響力的作品,直接推動了其在食品安全方面的變革,這就是著名的《屠場》《寂靜的春天》《快餐王國》。這三部作品,又被稱之為“美國食品安全三部曲”。
19 世紀末20世紀初,美國的工業化飛速旋轉,機器轟鳴聲響徹雲霄,從城市到鄉村一派繁榮景象。美國經濟由此取得驚人的增長,而社會矛盾層出不窮,包括腐敗橫行、貧富懸殊、生態惡化等等現象日益嚴重。
食品安全領域也是重災區。19世紀中期,歐洲人遭受食品摻假帶來的嚴重危害,美國人對此投出鄙夷的眼光,並且高傲地認為,美利堅的食物是全世界最棒的。可是好景不長,伴隨著工業化、城市化的狂飆,在鉅額利潤的驅使下,食品市場出現了制偽、摻假、摻毒、欺詐現象。據說牛奶摻水、咖啡摻炭對當時的紐約老百姓來說是司空見慣的事。更有甚者,不法奸商在牛奶中加甲醛、肉類用硫酸、黃油用硼砂做防腐處理。當時,肉類食品加工廠裡的環境骯髒不堪,生產商在食品中新增大量有毒的防腐劑和色素,幾乎沒有一樣食物可以倖免。
就在這個時期,一個美國式的英雄出現了,他的名字叫哈維·華盛頓·威利(Harvey W. Wiley)。這位美國純淨食品藥物運動的核心人物,於1844年出生在印第安納州的一個寧靜的小村莊,23歲從哈維諾大學畢業,四年之後在印第安納醫學院獲得醫學博士學位,兩年後又在哈佛大學拿到科學學士學位。1874 年,他被普度大學聘為化學教授,1878 年到歐洲當訪問學者,主要研究糖化學,以期推動美國的製糖業發展。
1883年,威利認識了時任農業部部長洛林。這個在會議上的偶遇,改變了美國的食品行業。洛林很快就任命威利為農業部首席化學家。威利到了農業部化學局工作之後,重點關注食品加工的摻假問題。
威利的工作業績堪稱卓越,其中他領導了一項著名的防腐劑實驗,有人形象地稱之為“試毒實驗”——挑選一批志願者透過食用不同的食物,來證明摻假食品或濫用防腐劑對人體的危險。這個試驗為威利起草《純淨食品及藥物管理法案》打下了基礎,也引起整個社會對於濫用防腐劑的關注。
儘管人們對食品摻假深惡痛絕,可是在當時的美國大轉折時期,官商勾結比比皆是,大公司控制著議會。從1889 年內布拉加斯州的參議員帕多克首次將純淨食品的議案提交至國會討論,到1905年威利起草新的《純淨食品及藥物管理法案》,提議失敗了百餘次。罐頭生產商、威士忌酒生產商等等是最大的反對力量。
威利屢敗屢戰,他不停奔走在政府部門、新聞媒體、婦女組織、生產商之間。1906年1月,參議院審議新的《純淨食品及藥物管理法案》,經過艱難的博弈之後,2月21日法案獲得透過。讓威利倍感意外的是,此前支援法案的眾議院這次態度相當曖昧。到了6月,眾議院仍然沒有明確的態度,反對力量漸漸佔了上風。堅持了23年的威利再一次陷入了絕境。
威利沒有想到,一部小說帶來的輿論影響力打破了僵局,並徹底地扭轉了局面,美國食品安全終於迎來曙光。
這部小說的名字叫《屠場》,他的作者叫厄普頓·辛克萊(Upton Sinclair)。
辛克萊出生於美國大西洋(600558,股吧)沿岸的港口城市巴爾的摩,他在紐約長大,就讀於紐約市立學院,1900 年放棄了繼續在哥倫比亞大學攻讀研究生的機會,立志成為一名“扒糞者”,並夢想創作一部能與《湯姆叔叔的小屋》媲美的小說。
1904年,辛克萊如願以償成為《訴諸理性》週刊的記者,專門調查報道勞工狀況。他來到美國食品加工重鎮芝加哥,到肉類加工廠與工人生活了整整七週,掌握了大量揭露牛肉托拉斯的一手資料。工人們惡劣的生活和工作條件使他憤慨萬分,在“淚水和痛苦”中,他用三個月時間完成了紀實小說《屠場》。
“醬肉車間的肉都是酸的,搓上蘇打粉除掉酸味,再賣給街邊自助餐店;毒死的老鼠、發黴的香腸、腐爛的畜肉,以及破桶裡面的殘渣、廢料,統統倒進了絞肉機,和鮮肉一起絞成肉餡製成香腸,若要做成燻腸以更高的價格出售也很簡單,加點明膠染成棕色;來自政府部門的豬肉檢查官員與參觀者興高采烈地談論使用帶結核肉菌的危害性,但是數十隻死豬從他身邊過去,他視而不見也沒有檢査……”
這些細節震撼人心,可辛克萊接連遭到五家出版社的拒絕。他們要求辛克萊刪掉那些對生產環境的描寫,然而辛克萊堅持說不。最後,終於有一家公司決定一字不刪來出版此部小說。
《屠場》對社會現實的影響遠遠大於其藝術貢獻。傳說當時的美國總統西奧多·羅斯福在白宮邊吃早點邊讀這本小說,讀到這裡時,羅斯福大叫一聲,跳起來,把口中尚未嚼完的食物吐出來,又把盤中剩下的一截香腸用力丟擲窗外。
厄普頓·辛克萊後來曾就此調侃,“我想打動公眾的心,卻不料擊中了他們的胃”。這本“扒糞”文學的先驅之作甫一問世,美國國內肉類食品的銷售量急劇下降,歐洲削減一半從美國進口的肉製品,整個美國畜牧業陷入一片恐慌。而書中暴露的美國肉品加工行業的種種內幕,引發了公眾對食品安全和衛生的強烈反響,直接推動了1906年《純淨食品及藥物管理法》的透過。
《寂靜的春天》1962年在美國問世時,是一本很有爭議的書,是標誌著人類首次關注環境問題的著作。它那驚世駭俗的關於農藥危害人類環境的預言,不僅受到與之利害攸關的生產與經濟部門的猛烈抨擊,而且也強烈震撼了社會廣大民眾。《寂靜的春天》是一本引發了全世界環境保護事業的書,作者是美國海洋生物學家蕾切爾·卡遜,於1962年出版。1970年,美國國會通過了國家環境政策法案(the National Environmental Policy Act),成立了美國環境保護署(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gency,簡稱EPA)使環境保護不僅有法可依,也有了執行這一使命的實體。這本書同時引發了公眾對環境問題的注意,促使環境保護問題提到了各國政府面前,各種環境保護組織紛紛成立,從而促使聯合國於1972年6月12日在斯德哥爾摩召開了“人類環境大會”,並由各國簽署了“人類環境宣言”,開始了環境保護事業。
中國的環境保護事業也是從停止沙城農藥廠的DDT生產開始的,而後全面禁止了DDT的生產和使用。
經過一百多年的時間,美國食品安全的問題表面上得到較好解決。但一個不能忽略的事實是,美國三分之一的成人超重和三分之一的兒童肥胖。
在今天的美國,食品問題一步步演化為突出的公共健康問題。轉基因食品、荷爾蒙和其他各種新增劑開始出現。誘人、漂亮的外形下面,食品安全,仍然是一個問號。
出版於2001年的《快餐王國》一書充分繼承了扒糞新聞寫作的傳統。作者艾瑞克·世洛舍的核心觀點是,《屠場》一書發表近一個世紀過去,但大工業化食品生產改變甚小,甚至隨著壟斷程度的加深,工業化達到了無以復加的程度。
全書詳細講述了麥當勞成功的神話。以麥當勞為代表的美國快餐文化最初伴隨美國西部開發、高速公路網的延展和大工業農業的發展而在市場上佔據了一席之地。1979年,麥當勞公司的主席弗裡德·特納靈感凸顯,發明了無骨的麥樂雞(McNuggets),一改過去只有逢年過節才能吃雞而且過程繁瑣的缺點,使吃雞成為一件方便快捷的事情。
麥當勞在該產品推出市場後迅速成為美國第二大雞肉購買者,僅次於專門銷售雞肉產品的肯德基公司。很快,1987年美國禽肉消費量第一次超過牛肉和豬肉成為第一大肉類,近幾年禽肉佔到肉類總消費量的44.2%,居各種肉類的首位。
如果說辛克萊的書促使人們關注禽肉動物如何被屠宰和加工的環節,到了《快餐王國》的當代,食品的大工業化生產衝向了新的高度。快餐文化成為美國文化的代表,美國人平均將90%以上的食品開支花在購買加工過的食品上。
在美國,看似簡單的“吃什麼”問題背後,隱藏著鉅額的利益博弈。快餐食品的低價完全不反映真實成本,它將對健康、環境和廉價勞工的成本都外在化,轉由整個社會來承擔。由此帶來的肥胖和各種心血管疾病給公共健康帶來了很大危害,使美國公共醫療和保險體系不堪重負。
早在1906年美國就通過了《肉類製品監督法》和《食品藥物法》,經過漫長修改完善,百年之後,美國成為了世界上公認的世界上食品最安全的國家!
美國的管理制度是“塔式”的垂直管理方式,農業部門管肉蛋類,從養殖場到餐桌上從頭到尾!食藥局管除了肉蛋以外其它所有。也是從頭到尾的管理方式,從農場的種子到餐桌之上。環保局管環境,農殘等,美國疾病防疫中心管理後期食源性疾病防控。四個部門互相獨立,各司其職。
美國現在對於食品安全處罰採取零容忍,關於食品安全處罰並沒有設定上限!也就是說,只要你敢幹,就能把你罰得傾家蕩產!
有些小夥伴經常聽到這樣的新聞,美國某人在餐廳吃到奇怪的東西,被賠償鉅額錢財的新聞,這是真的。
美國不但處罰力度大,同時對全美的餐廳實行分級制度,A,B,C三個等級,餐廳有蒼蠅扣分,廚具沒消毒扣分,菜沒洗乾淨扣分,一旦分數到C以上,直接取締!沒有翻盤機會。
綜上所述,食品安全仍舊任重道遠,只有斬斷利益的鏈條,對於嘗試越線者直接零容忍,才能確保無人敢越雷池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