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這裡是祖國的西南邊疆地區,是種植水稻盛產大米的地方,九十年代以前,是各種候鳥遷息路線歇腳的地方,每年從六月份開始插秧季節,從北方遷息的候鳥就陸陸續續飛來了,最先到達的就是野鴨了,因為這裡有湖泊,溼地和沼澤,加上到處都是綠油油的秧苗,食物豐富充足,有的野鴨乾脆不往南飛了,就地生養後代。小時候經常在田埂上撿到野鴨蛋和看見剛孵化出來的小野鴨跟隨著
父母遊蕩,隨著時間的推移,各種候鳥越來越多,最壯觀的就數大雁和灰鶴了,成群結隊的飛過頭頂,還不停的鳴叫著,一會兒排成一個一字,一會兒又排成一個人字,飛落到剛收割完的稻田裡補充能量,吃飽喝足後,又繼續飛往南方的緬甸過冬,來了一批又一批,年年如此。好景不長在,到了2000年以後,這種景觀逐年在減少,甚至是消失了,因為我們這裡的農田都改種甘蔗了,湖泊,溼地和沼澤地都被填埋種甘蔗,原始森林也大面積的砍伐,建蓋的房子越來越多,加工廠也不少,青山綠水逐年在減少和消失,都20多年沒有見到過大雁和灰鶴從頭頂飛過了。哎!記憶中的候鳥還能回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