藥名相似中藥甄別訣
胡軍
藥名相似易混淆,
此訣牢記莫忘掉。
獨活羌活名相似,
二者皆可祛風溼,
止痛還可以解表,
風寒溼痺表證療。
羌活藥性較為烈,
發散力強性上竄,
風寒溼痺在上身,
羌活要比獨活好。
獨活藥性較緩和,
發散力弱下行腳,
風寒溼痺在下身,
獨活效比羌活高。
竹葉淡竹葉比較,
清熱生津熱煩消,
二者功效極相似,
相比功效異如渺,
竹葉清心瀉火強,
淡竹葉清熱利尿。
赤芍相比於白芍,
痛證止痛少不了,
活血止痛用赤芍,
柔肝止痛取白芍,
臨床運用要靈巧,
白補赤散得記好。
火麻仁與郁李仁,
排便滑腸能潤燥,
前者滋補宜於老,
後者利氣潤腸燥。
柴胡銀柴胡相較,
熱證退熱用必要,
柴胡退熱而解表,
疏散少陽半里表;
銀柴胡清虛熱好,
陰虛疳積而發燒。
黃連胡黃連必曉,
二者清溼熱同效,
黃連瀉火解毒強,
胡連虛熱疳熱好。
茯苓比較土茯苓,
二者除溼屬同道,
茯苓利水滲溼飲,
土苓解毒除溼靈。
蘄蛇烏梢蛇效近,
疏風通絡止癢痙。
同是祛風之要藥,
性善走竄內外通,
臟腑肌表無不經,
蘄蛇有毒功力強,
烏蛇無毒力緩輕。
骨碎補與補骨脂,
均能補腎而壯陽,
前偏補腎與強骨,
活血化瘀善療傷;
後偏溫補脾與腎,
固精縮尿選之當。
白朮蒼朮做比較,
燥溼健脾運中焦,
白朮健脾益氣好,
補氣健脾第一藥;
蒼朮相比偏燥溼,
用作溼邪阻中焦。
木通通草相比較,
利尿通淋熱澀消,
產後乳汁不得下,
通乳用之功亦好。
二者功效區別渺,
木通力強通草小。
吳茱萸與山茱萸,
來源功效均皆異。
前者善散肝經寒,
下繞陰器上頂巔,
厥陰頭痛寒疝痛,
降逆止吐瀉五更;
後者溫補不燥峻,
益精助陽平補功,
肝腎虧虛腰膝痛,
陽痿耳鳴頭昏暈,
遺精滑精肝腎損,
衝任不調崩漏症,
月經過多大汗出,
體虛欲脫皆可用。
木香相比青木香,
行氣止痛功相仿。
腸胃氣滯用木香,
瀉痢後重最適宜;
青木香行肝胃氣,
脘腹疼痛兼熱宜,
解毒消腫丁瘡起,
面板溼瘡蛇傷愈。
麥芽稻芽與谷芽,
健胃除滯助消化。
麥芽回乳能消脹,
疏肝解鬱可用它;
稻芽谷芽力較緩,
不傷胃氣助消化。
薑黃比較片薑黃,
活血通絡行氣像,
薑黃活血行氣強,
片姜通絡止痛上。
白前前胡怎麼詳?
降氣化痰止咳像,
素稱二前是何講?
寒熱外感與內傷,
新舊咳嗽相須常。
白前性溫祛痰強,
寒痰咳嗽用之良;
前胡性涼疏風熱,
痰熱風熱咳嗽降。
白前專長於降氣;
前胡又升又能降。
石決明與決明子,
清肝明目眼病除。
前者平肝而潛陽,
肝陽上亢頭目晃;
後者潤便能通腸,
腸燥便秘用莫妨。
磁石比較代赭石,
平肝潛陽各有長。
磁石鎮驚能安神,
心虛陽亢煩躁狂,
心悸失眠耳聾響,
腎虛氣喘用為上;
赭石重鎮氣逆降,
涼血止血噫氣方。
人參黨參怎麼分?
補氣生津功效同。
人參最能補元氣,
復脈固脫救危亡;
黨參補氣功較弱,
但是補氣養血強。
西洋參與太子參,
氣陰兩補功相同。
洋參力強寒清熱,
氣陰兩虛火盛長;
太子參平力較薄,
火不盛者使用多。
沙蒺藜與白蒺藜,
均能明目療目疾。
前者養肝兼補腎,
後者祛風肝鬱通。
麥冬天冬相比較,
養陰清熱潤肺陰。
麥冬養胃能生津,
天冬滋腎潤燥行。
五味子與五倍子,
均為收斂固澀藥。
前者益氣能生津,
滋腎寧心安神靈;
後者斂瘡而收溼,
潰瘍不斂外用明。
肉豆白豆草豆蔻,
溫中行氣功相投。
肉豆澀腸止瀉長;
白豆芳香化溼強;
草豆功與白豆似,
溫燥之功較為強。
桑螵蛸與海螵蛸,
固精止遺功一般。
前者補腎又助陽,
縮尿治遺當要選;
後者固澀力較強,
止帶止血斂瘡瘍。
硫磺牛黃兩相比,
只是名稱略相近。
硫磺外用最為常,
解毒殺蟲療疔瘡;
牛黃清熱解毒良,
開竅息風功最上。
南沙參與北沙參,
養陰清肺有同功。
前者還能兼祛痰;
後者養陰功效偏。
川牛膝與懷牛膝,
活血通絡瘀證全。
前者活血利通經;
後者補肝腎壯髓。
漢防己與木防己,
風溼痺症都可取。
前者走下利水腫;
後者上行祛風痛。
五加皮有南北分,
祛風除溼補肝腎。
南補肝腎強筋骨;
北利水腫而有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