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同步傳送於同名微信公眾號“修外求內”,歡迎前往關注。
前言
在人類歷史裡的工具發展趨勢就是降低人類工作負擔的過程,汽車作為運輸工具的發展史也是降低人類負擔的歷史,現在汽車要進一步降低人類的負擔就要靠包括自動駕駛在內智慧化發展趨勢了。
智慧化正在加速殺死混動汽車
汽車智慧化對汽車的最大改變是什麼?
很多人可能會下意識想到會讓我們駕駛更方便,其實智慧化更直接的改變是倒逼汽車能源由燃油向電能切換。
我們知道汽車要實現智慧化就要加裝各種各樣智慧硬體,而像鐳射雷達、高效能晶片這樣智慧硬體基本都是電能驅動的。這也就意味著汽車的能源消耗大頭將由傳統燃油汽車的動力燃油消耗,切換為智慧化所需的電能消耗。
汽車能源的消耗大頭由燃油切換為電能,自然會倒逼汽車由燃油車切換為純電車。那麼混動汽車的存在意義在哪裡呢?
我們可以說環保、充電不便等理由,但是本質答案只有一個:混動就是汽車由燃油切換為電動的過渡產品。
既然是過渡產品,那麼它的存在週期就取決於新事物發展速度。
新事物發展速度越快,它的存在週期就越短。新事物發展速度越慢,它存在週期就越長。如果新事物始終不能進化到位,那麼它也是有可能長期存在的。
所以對混動車而言,它生命週期取決於汽車智慧化帶來的能耗油電比例變化。個人預期當純電車非(行駛)動力能源消耗佔比超過一半時,混動汽車即面臨生存危機,佔比超過70%時,混動汽車即沒有存在必要了。
很多人理解中混動汽車是汽油車加個大電池包,而混動車最終形態應該是電動車加個燃油補電系統。實際上理想ONE就是電動車加燃油補電系統的初級形態,那麼純電車需要加個燃油補電系統的存在意義就是純電車加燃油補電系統成本不高於單純的純電車輛。
這裡成本可以分為兩個部分:配置成本和使用成本。
對於配置成本,我們可以很直觀理解到純電車加個燃油補電系統肯定比原有純電車要貴不少,那麼目前混動車輛目前依然大行其道原因就在於(在人們理解中)純電車與混動車使用成本差還要貴過兩者間的配置成本差。
目前純電車和混動車使用成本差主要體現在補能成本差上。這裡補能成本差主要體現在便利度成本差(加油速度快、加油站數量更多)和能源費用差(油費、電費差距)。
便利度成本差目前是混動優於純電車的,能源費用差是純電車優於混動車。而考慮到能源費用差基本難以縮減(主要由能源開採及使用成本決定,電能明顯低於燃油),而便利度成本差是可以透過基建加以縮減甚至逆轉的。也就是說當基建越過某個平衡點後,純電車加電比燃油車加油更加方便(主要由加油站成本及安全要求遠高於加電站決定)。而目前特來電在成都等地推出的小區加電系統的統建統管模式正在小區所輻射的車主越過便利度成本奇點,也就是說對特來電統管統建小區的輻射車主而言,混動車輛加電比加油更方便且成本更低。
那麼混動汽車未來前途在哪呢?
在動力消耗佔比奇高的大功率運輸工具上,如輪船、火車、礦車等。但是在這些領域混動車又要面臨氫能車輛的激烈競爭。
結語
對於人類而言,成本並不僅是不同物品間的購買價格差,往往更多的是人與人之間認知(成本)的差距。
要不要讀大學?要找什麼樣工作?要和什麼樣人共度一生?這樣問題後面的不同選擇對選擇者造成的巨大成本差距就是由“認知差異”所帶來的認知成本差。
燃油、混動OR純電的不同購車選擇中也同樣體現出這種認知成本差,而這也許是關注不同人群“學習能力”差的一個良好切入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