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椎動物·獼猴
Macaca mulatta
獼猴,隸屬脊椎動物,哺乳綱,靈長目,猴科,獼猴屬。國家二級保護動物,主要棲息於石山峭壁、溪旁溝谷和江河岸邊的密林中或疏林巖山上,國內多地有發現,照片攝於普洱。
獼猴是典型的獼猴屬動物,軀體粗壯、尾巴短、有頰囊。所謂“頰囊”可以理解為口中儲存器。它們信奉只有到了嘴巴里的食物才是自己的,所以發現食物後,獼猴會先把食物搶來塞進嘴巴的“頰囊”中,這時它們的腮幫子鼓得圓圓的,就像小倉鼠一樣(因為小倉鼠也有頰囊),等到了無人打擾的安全地方再慢慢享受美食。
獼猴是雜食性動物,食譜非常豐富。它們會吃樹葉、嫩枝、野菜、果實,也不放過小鳥、鳥蛋、各種昆蟲,偶爾也捕食其他小動物。不過隨著季節的變化,它們的食譜也會發生變化。在果實充盈的季節,那麼主食就是果實;當果實較少時,它們就吃更多的嫩葉。
相對大多數動物來說,獼猴對食物的利用率低得令人髮指,獼猴用餐時會有邊採邊吃邊丟的壞習慣,厲行節約那是不存在的。這一點可以參考孫悟空吃蟠桃的場景。
在獼猴的世界裡,雌性早熟,雄性晚熟。雌猴3歲就性成熟了,而雄猴則要在4歲半左右,多偶制是獼猴婚姻的普遍現象。
在小獼猴的成長過程中,父親永遠是缺位的,它們幾乎都是被母親帶大,周圍也都是姨媽、外婆這類母方親屬。
這是因為,父母的婚姻制度是在是有點亂。除了雌性會在一段時間內與多個雄性交配外,雄性也會經常更換所在的族群,而且在每個族群中也都會選擇不同的配偶。
也因此,小獼猴會有N個同父異母或同母異父的兄弟姐妹,它也很有可能終其一生都未見過父親一方的家庭成員。
但神奇的是,美國杜克大學的研究者們卻發現,獼猴可以辨認出不曾謀面的同父異母的兄弟姐妹。也就是說,它們完全是看臉的高手!
而國內的研究也發現,和人類一樣,獼猴的面部也存在著細微的差別,它們也會依賴於面部識別進行它們的社會交往活動。
由於獼猴在系統發育、形態生理以及遺傳背景方面與人有許多相似之處,因而被廣泛應用於醫學和生物學的某些研究中。
美國科學家透過對獼猴的研究,發現了人的社會地位與慢性健康狀況之間的聯絡;國內研究者發現,獼猴在第一次感染新冠病毒後表現出了更強的免疫反應;此外,研究者們還透過對獼猴的研究,在糖尿病發病機制、抑鬱症等領域有了新的發現。
子涵,普洱市作家協會會員,作品在《環球人文地理》《雲南畫報》等雜誌期刊及新華網、人民網等媒體刊發;寫作之餘熱愛攝影,用鏡頭記錄人文風俗。
開啟生物多樣性寶庫,讓雲南走向世界,讓世界瞭解雲南!我們也熱切期待您的參與,如果您在雲南拍攝到了精彩的物種照片,歡迎投稿,一旦錄用,稿費從優。
投稿方式:傳送照片至郵箱[email protected],並留下作者聯絡方式。
策劃統籌:趙娟 連惠玲
文字整理:連惠玲
海報設計:鄭弼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