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作家莫言的妻子杜勤蘭文化水平並不高,早年與莫言異地,也只能以畫代字進行簡單的通訊。
比如,她會畫一個胖胖的漢子,穿著厚厚的襖子,正啃著白麵饅頭,並在畫紙右下角,寫一個小小的“蘭”字。
收到信的莫言懂得畫的意思,這是叮囑他在外面要吃飽穿暖,照顧好自己。
他同樣不寫字,回覆她一封可愛的“畫信”:窗外鞭炮齊鳴,一男一女坐在炕上其樂融融地吃餃子。這顯然是說在期待春節回家過年時與她相聚。
在莫言的文學事業屢攀高峰後,曾有人質疑,他與妻子的精神世界根本不對等,如何能繼續生活下去?
然而,我們看到的現實是:莫言和妻子依然恩愛,並攜妻子一起領取諾貝爾文學獎。
在瑞典華人為莫言榮獲諾貝爾文學獎而舉行的慶祝宴上,莫言還出人意料地讓人端出來一大盤餃子。這是他請妻子杜勤蘭提前包的。
他對眾人說,他一直覺得,妻子包的餃子才是世間最好吃的美味!
一盤餃子如一個錨,穩定著他們的感情基底。即便獲得事業上的巨大成功,莫言仍不忘誠心感恩妻子的陪伴,肯定妻子的付出。
縱使面前是山珍海味,他依然忘不了妻子做的家常麵食。
從古至今,“貴易交,富易妻”的現象太多。擁有了權勢和地位後,改換朋友乃至妻子大概更加容易。近年來,世界幾大富豪頻頻離婚,便是例證。
因此,莫言所作出的選擇讓許多人不解。這不禁讓我們思考,學識水平和文化層次的對等,是否就是和諧婚姻生活的必需品呢?
莫言夫婦是靠什麼逾越了精神世界的距離?
01 靈魂的相通
莫言曾說,他的愛情選擇與內心深處的靈魂有關。
他很早就已經認定,和他朝夕相處的糟糠之妻就是與他攜手一生的對的人。
靈魂這個詞太過虛無縹緲,若替換成更具體的詞彙,我寧願相信那指的是一個人的底層價值觀。
在朝夕相處中,莫言大概深深感受到杜勤蘭的價值觀與他十分契合。
他們結婚時,按照當時的婚俗,聘禮為“三大件”:腳踏車、縫紉機、手錶。但是,以莫言的積蓄僅能夠負擔前兩件。
杜勤蘭也知道他的部隊津貼情況,便寬容大度地表示,手錶就不要了,只要你以後對我好就行。
莫言成名後,常有一些人上門請莫言幫忙站臺或代言。
當金錢沒能打動潔身自好的莫言時,他們便避開莫言,轉而將錢塞給杜勤蘭。
可是結果還是一樣:杜勤蘭支援並複製了莫言的做法。
據說,莫言生活中對朋友十分仗義,在朋友需要時總是大方借錢。
杜勤蘭深知他的性情,有時莫言不在家,她也當機立斷先將錢借給他人應急。
由以上這些生活細節可知,杜勤蘭重情義,並不很在意金錢物質。並且,她能體諒莫言,支援莫言的為人處世之道。
這並不是一件容易做到的事。生活中有太多夫妻為此類事情爭吵。莫言與妻子的結合也啟示我們,在擇偶時應該以相似的德性為衡量標準。
在作出抉擇前,我們可以透過想象具體的生活場景,或者在實際生活中觀察,對方與自己在生活過程中是否存在價值觀層面的分歧。
這有助於我們理性判斷,是否能夠與對方持久而和諧地共同生活。
另外,杜勤蘭看著莫言事業的成功,也曾積極學習文化知識。
她還能為莫言的文學創作提供素材和靈感。由此可知,雖然文化程度不高,她卻並不狹隘,具有上進心,而且對莫言的文學創作也是感興趣的。
她一直陪在他身邊,並努力理解他的精神世界。否則,缺乏交流而導致的精神空間上的分離會使得人們淡忘愛意。
不過,精神交流的方式或許比我們想象的寬廣。
雖然杜勤蘭難以完整閱讀莫言的每部作品,但基於共同的生活背景和經歷,她大概比外人更能隱隱約約懂得部分莫言想描寫的故事,想抒發的情緒,想表達的思想吧。
另外,據他人的描述,莫言在日常生活中是沉默寡言的。
他大概更樂意透過文字將自己的思想注入作品中;大概更希望在長時間地專注寫作後,頭腦能夠得到放鬆,日常生活是簡單輕快的吧!
噹噹網聯合創始人李國慶和俞渝的婚姻關係破裂,就與事業、生活無法分開有關。為了公司的決策,他們常常從辦公室爭吵到家裡。
灑脫放飛,不拘一格的李國慶擅長出奇制勝;金融出身的俞渝思維縝密,擅長資本運作。
但這種作為商業夥伴的原本互補的性格,疊加上夫妻關係,就成為了兩邊失利的原因。可見,事業與生活宜分開處理。
我們不能簡單粗暴地透過文化水平的對比,就斷定兩個長久生活在一起的人會缺乏共同語言。
平淡的生活,不一定有那麼複雜。
只要能找到其他的對話口,這種相伴也可以是美妙而愉悅的。
與杜勤蘭相處起來,莫言大概是很輕鬆自在的。
他認為他們的靈魂是共通的,大概就像自己與另一個自己重逢。如此,便是極致地喜歡。
02 長久的陪伴
相識於微時,是很多美好愛情故事的開始。莫言夫婦年輕時相識於棉花廠。
由於家庭成分不好以及性格內向,莫言面對心有好感的杜勤蘭,一直是猶猶豫豫的。
直至拿到應徵入伍通知書,莫言才終於決定向杜勤蘭當面表白。
不過,都已經將對方單獨約出來後,他還是結結巴巴,難以開門見山表明心跡。
這狀態,弄得杜勤蘭有些急了,便故意說,要沒別的事咱就回吧,因為天氣太冷了!
莫言這才不得不深吸了一口氣,囁嚅地說:“杜勤蘭,你知道不?我一直喜歡你!”
杜勤蘭的回覆則豪爽而乾脆:“那你趕緊託媒人上俺家提親啊。”自此,兩人相戀並最終步入婚姻。
他們倆人有著深厚的感情基礎。當時,杜勤蘭對莫言的肯定、欣賞與愛慕,與他後來的成功毫無關係。
在莫言受家庭影響常遭人排斥時,杜勤蘭堅定地選擇了他。
這種果斷與篤定,會給一個難以受到周邊環境接納的人帶來很大的安全感吧!因此,也不難想象,在獲得了成功後,莫言還是會回到這個給他安全感的家。
而且,在尋常的婚姻生活哪有那麼多轟轟烈烈的經歷,不過是漫長歲月里長久的陪伴與關照。
年輕時,莫言在部隊擔任圖書管理員,迷上了讀書和寫作,時常為此熬到深夜。
晚上肚子餓了,沒什麼宵夜,他便事先準備一兩根大蔥,餓時就著開水充飢。
然而,這種方式使他付出了健康的代價——時間一久,他患上了嚴重的胃潰瘍。
杜勤蘭得知這一情況後,想方設法找到一位老中醫,求得了一劑藥方。
有幾味藥在藥店沒買到,她還自己上山去採。考慮到部隊裡煎藥不便,杜勤蘭別出心裁地將中藥熬好並逼出藥汁,再將藥汁和進高粱面裡做成煎餅,託人帶給莫言。
之後,莫言讀書寫作到半夜,便有了飄著中藥香氣的煎餅充飢,健康狀況也慢慢好轉。
這種體貼的細節,是多麼打動人啊!它雖然樸實無華,卻直抵人心的最柔軟處。莫言夫婦之間的感情也可見一斑。
在有了女兒後,杜勤蘭隨女兒一起學習,一如既往地將家庭照顧得很好。
在生活層面,她無疑是一位有力的賢內助。
無論外人如何認為,婚姻生活如人飲水,冷暖自知,莫言必然感受到了妻子的好。
其實,夫妻之間的平等,又何須一定是文化學歷層次的對等。
只要雙方都在付出,兩人找到了某種比例的平等——丈夫掙得了經濟收入,妻子照顧好了家庭,他們之間的關係就維持了某種程度的平等,就可以達到持久的和諧。
03 精神的對話
莫言與杜勤蘭的愛情婚姻生活,或許可以證明:精神的對話對婚姻而言是錦上添花,並非不可或缺。比起精神對話,感情交流或許更重要。
按常理推之,文化層面的深入交流,大可以在友人之間進行,在同行之間展開。
在成名之後,有大批文學評論家和作家對莫言的作品發表見解,莫言並不會缺乏交流的聲音。
因此,家人之間,大可不必如此強求。
而且,高學歷的夫妻雖然有能力進行深層次的對話,但往往也容易因觀點的分歧產生隔閡。
南京一對哲學夫妻的離婚曾引起社會強烈關注,那位丈夫表示,“我愛哲學勝過一切,我不能和一個學術觀點跟自己不一樣的人生活下去。”
同樣的,我身邊的朋友中也有數對高學歷夫妻。他們常常因為對社會事件的觀點分歧,或者育兒模式的理念不同而鬧得並不愉快,甚至分道揚鑣。
其實,高學歷夫妻婚姻中類似的矛盾十分常見。他們都接受過高等教育,因此,結婚對他們而言並不只是簡單地傳宗接代,而更多地是最大化實現自我。
從心理維度看,高學歷夫妻普遍自我意識更強,在生活中更容易否定和貶低對方。
有些高學歷者是自己研究領域的專家。
面對伴侶,他們更容易基於自己的學識,過分堅持自我,而難以接納對方的觀點,安撫對方的情緒。
他們往往為了證明自己觀點的正確性,而一味壓制對方。這使他們常常忽視了培養夫妻感情的重要性。
不過,這也並不是說高學歷夫妻的結合就一定不利。
例如,美國威斯康星大學社會學助理教授克里斯廷·舒瓦茨曾經發表在《美國社會學評論》雜誌上的一項研究就發現:夫妻受教育程度接近,能降低離婚率。
但是我們也要注意,學歷高低僅僅足夠證明一個人的智力水平或者學習能力;而婚姻生活更多考驗的是我們的情商,考驗我們經營婚姻的能力。
時至今日,婚姻依然是絕大部分人的歸宿,是人們對自己所做人生選擇的一種考驗。
在離婚率居高不下的情況下,白首不相離也依然是人們對婚姻的美好期盼。
莫言常說,他最大的成功不在寫作上,而是有個幸福的家。
願我們從莫言夫婦的愛情故事中收穫的不僅僅是感動,更是一份婚姻的智慧,進而點亮我們自己的愛情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