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hone 13的價格著實讓國內廠商們有點措手不及。
相比越來越貴的國產旗艦機,蘋果在13系列上的“降價”,會在一段時間內影響到國產廠商們的出貨量,甚至影響到某些品牌的戰略佈局。
為什麼國產手機越來越貴?
iPhone系列問世以來,價格一直是大家討論的一個主要點。網上也一直有這麼一個論點:相比國產手機,蘋果手機一直沒怎麼漲價。
但通過歷代iPhone產品的起售價來看,蘋果的策略一直是穩步漲價,且在某一個階段就會有比較大的漲幅出現。比如5到6漲幅800元;8到X漲幅2500元;11到12漲幅800元。
之所以消費者對蘋果的漲幅感知不強,主要是跟消費能力有關。十年前可能需要賣腎買蘋果,十年後的今天則可能一兩個月的工資就能買一部。
換句話說,十年前蘋果手機是“奢侈品”,十年後則僅僅是一款高階手機而已。
還有一種說法:國產手機越來越貴。
幾年前,國產旗艦機的價格一般在2000-3000元之間,但近兩年國產旗艦機的價格定位越來越高,動不動就4000元以上,甚至有的產品已經破萬元。
究竟是什麼原因導致國產旗艦機越來越貴?
1、晶片短缺。
主要是供應鏈出現了問題,導致晶片出現供不應求,晶片製造商坐地起價,導致成本上漲。
2、材料漲價。
除了晶片短缺,智慧手機涉及的重工業材料也有價格上的浮動,比如鋁合金、玻璃。材料上漲導致製造成本上漲。
3、旗艦機的提升,導致成本增加。
十年前的國產手機就是一個笑話。可能有人對這句話並不理解,甚至會反駁,但用過的應該深有體會,無非比山寨機多了一個“Logo”罷了。
而如今的國產機已經今非昔比,無論是影像、效能、螢幕、外觀、電池等等方面,國產廠商已經不再是單一的組裝,而是至少在某一方面有它獨特的見解。
以前提起蘋果,與之對比的只有三星。而如今自媒體、消費者、從業人士已經把蘋果與國產之間的對比這件事看得很淡,就是一件理所當然,這就是進步。
蘋果為什麼玩起“降價”?
此次蘋果13的“降價”對國產品牌的衝擊一定是巨大的,甚至會影響到某品牌的戰略佈局。對於此次蘋果13的“降價策略”,我在一個月前的文章中就有分析。
1、華為。
不排除再次收割華為份額的原因。
目前華為產量依舊沒有恢復,而相當大一部分華為使用者已經到了“換機剛需”。去年下半年華為產能一下子跌到谷底,iPhone12大賣。蘋果已經在中國市場嚐到甜頭,不僅止住了iPhone系列的“五連跌”,其他產品也受到影響有了不同程度的增長。
所以13系列的“降價”,是繼續收割中國市場、收割華為剩餘在網使用者的最佳戰略。
2、低價策略會是一個常態。
蘋果已經不再玩“高攀不起”這一套。
以前從不參加電商活動的蘋果,也親自下場參與到中國電商節中。今年6.18蘋果最高降幅1500元,並奪得多個電商平臺銷量第一的成績。
在手機市場已經完全成熟,並接近飽和的情況下,蘋果試圖低價策略擴大產品的受眾人群。目前來看,它的策略很有效。
蘋果的“降價”對國內眾廠商有什麼影響?
網上有人說,此次蘋果13的“降價策略”受影響最大的是華為。
這一點,我不贊同。
13系列的“降價策略”不排除搶奪華為剩餘份額的動機,但它劍指的方向卻不是華為。13未出之前,華為已經“5G變4G”且產能依然嚴重不足,通俗一點,華為已經暫時失去了與之競爭的機會。
蘋果的“降價”會對華為產生影響,但對於已經跌到低谷的華為影響其實並不大。
蘋果更多針對的則是其他廠商們,比如小米。
四大機構公佈的第二季度全球智慧手機市佔率排名中,小米手機銷量超過蘋果。
歐洲智慧手機市佔率排名中,小米以25.3%的市場份額,首次超越三星成為第一。
目前智慧手機市場已經從原來的“增量”變為“定量”,中低端市場也已經飽和。小米想要保住甚至突破“第二”的身份,就要在高階旗艦機上做文章,但蘋果“降價策略”則讓小米“價效比”的優勢幾乎蕩然無存,再次為缺乏差異化競爭力的小米增加一道阻攔。另外榮耀在國內不斷收回中低端市場,三年全球第一的目標,小米恐怕還要拖一拖。
2020年之前蘋果在中國已經連續五年市場份額下降,這是華為、小米、榮耀、OV等手機品牌圍攻的結果。同樣一旦蘋果開始實施“降價策略”,也會對所有國內廠商賴以宣傳的“價效比”形成衝擊。
寫在最後
“降價策略”蘋果確實玩得起。
成熟的供應鏈控制讓蘋果可以實現高效壓縮成本,品牌的高溢價給蘋果帶來高利潤空間,這些都是國內廠商無法比擬的。
歷年來,蘋果的智慧手機收入排名一直排在第一,佔據超60%的全球智慧手機行業利潤,即便再有千元的降幅,它依然是賺錢的。
最後,給出三個預測。
1、小米會在第四季度讓出“第二”。
2、國內所有廠商“高階機”都會受到價格的影響,大機率會在“雙11”出現跳水,另外雙11的時候,蘋果很有可能對12系列下手,做出大降幅。
3、蘋果還是全球最賺錢的企業,前三財季的總利潤已經達到741.29億美元,有望突破900億。
-END-
配圖來源網路,如有侵權請聯絡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