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洗象池,上羅漢坡—連望坡,過大乘寺—白雲寺—雷洞坪—接引殿,再爬七里坡,過太子坪—天門石—臥雲庵—七仙橋,下午六點半,我們行程80多里,終於登上海拔3077米的金頂。這時頭頂陽光燦爛,腳下白雲如海,清風陣陣,我們完全置身於雲天之上了,莫非做了神仙?
“快去借棉大衣!”不知是誰提醒了一聲,我們趕緊借了棉大衣,吃了很貴的飯,就到四處走走。這裡除了很多殿宇,還有峨眉氣象站。據說這金頂是看日出和佛光的最佳處。聽說萬佛頂海拔3099 米,是峨眉山最高峰,但沒有什麼景緻,還得再走7、8裡,我們沒打算去。
晚上,無論男女都裹著棉大衣,擠在一個大廳裡,老覺得冷,迷糊得不很好。
30號凌晨 5點,我們就到金頂開闊平坦處看日出,此時人已不少,我有幸請攝影師拍了這張“峨眉日出”照。可惜,我們沒有能夠在深 800 米的捨身崖畔看到佛光,那太難遇了。吃過早飯,又看了金頂各處的景觀。
上午,我們動身下山,先原路返到華嚴頂後,選擇南行,順遇仙寺—觀音橋—仙峰寺—九老洞,下九十九道拐,過扁擔巖、獅子坡,到洪椿坪。
九十九道拐以曲曲折折的臺階路為多,不好走。雖然好幾次遇到可愛的猴群,見它們在林間上躥下跳,在路旁看著我們,但並沒有為難我們,也許是因為我們人多吧。在這裡,我們還遇到好幾位戴著頭飾,揹簍裡裝著貨物上山的四、五十歲的少數民族女人,她們步履輕捷,比我們30歲左右的壯漢行走得迅速瀟灑多了,實在讓人臉紅,應該是長期鍛練的緣故吧。
洪椿坪古稱千佛庵,寺前有洪椿樹,故更名。這裡殿宇宏大崇麗。寺內有明代銅鑄佛像、清代七方千佛蓮燈等珍貴文物。蓮燈高2 米,直徑1米,上刻紋龍7條,佛像300餘尊,蓮花數百朵,精緻美觀。洪椿坪四周秀峰深澗,林蔭蔥翠,山間雲霧煙霞,漂浮如雲,夏秋清晨,霧雨菲菲,是峨眉十景之一“洪椿曉雨”。
過了洪椿坪,路逐漸平緩,又兼天氣向晚,我們便傻跑起來,顧不得渾身疲累,顧不得細看沿途的好幾處小型瀑布,過萬渡三橋—白雲峽—黑龍棧道,伴黑龍江,穿一線天,於掌燈時分到了清音閣。晚上住在離白龍洞很近的地方。
31號早晨,我們在傳說白娘子成仙得道的白龍洞盤桓了一陣,才來仔細欣賞這雨霧迷濛中帶著濃重神秘色彩的清音閣。
清音閣位於牛心嶺下黑龍江、白龍江匯流處,兩層殿堂居高臨下,殿正上方有“清音閣”匾額,走下閣前臺階不遠,在碧樹濃蔭掩映之中,只見兩江合流處有一塊數米高的巨石,狀若牛心,名曰牛心石,石上建有牛心亭,又有兩座石橋分跨於黑龍江、白龍江上,這就是著名的“雙橋清音”。這一帶山高谷深,景色幽美。流連之間,忽然聽到一種婉轉悅耳的聲音,莫不是這裡特有的彈琴蛙在吟唱?
冒著雨惜別了清音閣,我們經中峰寺—神水閣—慧燈寺—純陽殿—華嚴寺—雷音寺,到達同樣在峨眉山麓的伏虎寺。神水閣前有玉液泉,泉水清澈甘冽,實在解渴。
伏虎寺因附近“密林中藏伏虎”而建寺鎮壓,或因寺後山形如蹲伏之虎而命名。寺周圍古木參天,濃蔭覆蓋,溪流環繞,流水淙淙,清幽而秀麗。
從伏虎寺東北行二、三里,就到了峨眉山第一寺院報國寺。報國寺“座西向東,朝迎旭日,晚送落霞;前對鳳凰堡,後倚鳳凰坪;左瀕鳳凰湖,右挽來鳳亭”。山門外有一對明代雕刻的大石獅,造型生動,威武雄壯。彌勒殿、大雄寶殿、七佛殿、普賢殿四重佛殿依山而建,一重高於一重。因為峨眉山是普賢菩薩的道場,所以普賢殿安排在最後排、最高處。
紫銅華嚴塔座落在大雄寶殿後的平臺上,高7米,分兩部分,14層,塔上鑄精美小佛像4700尊和《華嚴經》全文,鑄工精細,為明代珍貴文物。我有幸在塔側留影一張。
七佛殿後有尊瓷佛像,2.4米高,千葉蓮花座,佛披千佛蓮衣。佛體高大,比例勻稱,線條優美,光彩熠熠,明代永樂年間景德鎮燒製,也是一件稀世遺物。
蓮花銅鐘懸掛在聖積鍾亭中,高2.8米,鍾唇直徑2.4米,重25000 斤,聲震30餘里。報國寺內還辟有文物、書畫和規模不小的峨眉山生物標本陳列室。
30號31號兩天,我們共行程80多千米,31 號下午 4 點多告別了報國寺外郭沫若先生題寫“天下名山”的大牌坊,就乘車返程了,6點前回到樂山市。
沒想到第二天醒來,大家都下不了床,下了床不能走,腿疼得讓人咬牙切齒。很可能是前一天下山狂跑傷了腿。下行路真不好走哇!
此後幾天,可能三江上游都下了暴雨,因為樂山市水位暴漲。8月3號,我們早上還在進了水的樂山教育學院飯廳用餐,上午進了樂山市,能明顯看見岷江水在一寸寸上漲,可那些店鋪老闆悠哉悠哉,並不著急,彷彿沒事人一般,大概是歷練出來了吧。我們下午接到撤到嘉定賓館的通知,晚上就聽說樂山教育學院的水已經上二樓。<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