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保險業年終總結
小編彙總了多項資料
遍覽了全年的重要新聞
整理了13個關鍵詞
作為2021年底收官總結
"
1
關鍵詞1:兩大“停售潮”
重疾+短期健康險,涉及千款產品
去年,新版重疾定義公佈之後,要求所有使用07版重疾定義的產品,在2021年2月1日前停售。
因此,繼4.25%年金險停售潮之後,行業又迎來了這一次的“重疾險停售潮”,代理人都在抓緊所有時間出單。
再加上,去年頭部險企卯足了勁兒的在打“開門紅”。
於是乎,2021年壽險業的“開門紅”順利達成,人保健康、平安養老、太平養老、平安健康等多家公司,保費增速超40%!
然而,這波重疾險停售潮還沒結束,監管又下發新規,規範短期健康保險業務,要求條款和宣傳均不得含有“自動續保”“承諾續保”“終身限額”等詞句。
凡是不符合規定的產品,都要在2021年5月1日前停止銷售。
因此,相繼有67家險企近450餘款健康險產品,宣佈將於4月底前停售~
2
關鍵詞2:代理人“大縮水”
百萬年薪不過夢一場
隨後,行業又被年初的代理人實名舉報,和銷售人員“大縮水”風波困擾!
甚至,被媒體指出,“保險業半年離職近百萬人,百萬年薪大餅騙不到這屆年輕人”,而再度登上熱搜。
是的!自從2019年至2021年上半年,在保險中介監管資訊系統,執業登記的代理制銷售人員,即保險銷售員的人數,已經從973萬降至770萬。
就是說,短短1年半的時間,至少有約200萬保險銷售人員離職。
此次,代理人數斷崖式下滑的背後影響因素很多,比如,壽險業改革進一步深化,行業清虛向實。
但是,最根本的可能還是,在保費增速放緩的同時,代理人的收入難以增長。
以平安的代理人月均收入為例,從2020年上半年至今持續負增長,月薪從6189元降至5889元。
而且,在代理人數量進入千萬瓶頸前,保險業的職工人數,也早就開始下降了。
2019年和2020年,保險業職工總數已經連續兩年下降,總人數從2018年末的124萬,降到2020年末的119萬,減少近4.7萬人。
3
關鍵詞3:高管“不容易”
28位董事長,32位總經理“履職”
在行業增速放緩的大背景下,內勤和銷售人員縮水的同時,險企高管們也一樣不輕鬆。
面對股東的規模壓力,行業競爭的困境,最終體現在管理層的,是“一把手”們的更迭加速。
截至目前,2021年,共有28位董事長、32位總經理,獲得監管批覆正式上任,還有3位副總代為主持工作。
其中,財險公司新上任的“一把手”遠超壽險業,或許側面反映出財險業的競爭壓力更大。
比如,財險頭部公司中,已經有四家險企總裁更換了,分別是人保財險、太保財險、大地財產、陽光財險。
而且,還有多家險企都是董事長和總經理齊換人,如,人保財險,安盛天平,京東安聯,三井住友,廣東能源自保等。
近年來,監管系統已經有多位領導被審查,而這一風波也終究會擴大到險企上,永安財險董事長陶光強接受審查調查,成為第三位被調查的險企高管~
今年,監管還發布《保險公司董事、監事和高階管理人員任職資格管理規定》,除省級分公司以外的其他分公司、中心支公司副總經理及總經理助理,以及支公司、營業部經理等,此後都無需進行任職資格核准!
4
關鍵詞4:機構“大裁撤”
也有43家省分新開業,Why?
然而,面對保險業競爭的日益激烈,不少險企的利潤承壓,為保業績在減員、縮編的同時,甚至不惜裁撤機構...
據“13精”不完全統計,從2020年至2021年7月6日,僅一年半的時間,險企裁撤的分支機構已經達到1706家。
其中,3家險企裁撤超百家,國壽713家,泰康201家,人保177家。
進入2021年下半年,機構裁撤的速度也並未放緩,三四季度分別有400餘家和580餘家機構被登出。
不過,這並不代表機構“裁撤潮”真的來了,因為裁撤的機構固然多,但新開業設立的機構也不少。
以省級分公司為例,2021年截至目前,共有43家省級分公司新開業,其中,壽險分公司25家,財險分公司18家。
而且,大家仔細看上圖,現代財產和泰山財產都剛更換過股東,有更充足的資本,也被寄予更高的期望,才會一年內連開2家省分,想要大戰拳腳。
所以,要給這輪機構裁撤定義的話,可能用以頭部險企為典型代表,進行“清理殭屍機構”或者“洗牌大換血”更為貼切一些。
詳見《一年半超1700家機構被撤銷,保險業的“裁撤潮”真來了?》
5
關鍵詞5:嚴監管繼續
監管措施升級,終身禁入保險業
依法從嚴處罰,依舊是這一年的“主旋律”,罰款翻倍,處罰措施加重,不僅會被停新1年、3年,甚至終身禁入或吊銷執照!
據”13精“不完全統計,2021年保險業罰款總額已超3億元,遠超於去年。
隨著,保險業全面進入屬地監管時代,監管分局的實際權力加大,監管效率和質量提高,監管分局罰款力度也隨之加大,罰款佔比已達到47%。
此外,至少11家險企、23家中介被採取監管措施,還有2位代理人,被終身禁止進入保險業。
今年,也是中介艱難的一年,銀保監會以及多地監管局陸續釋出檔案,規範保險中介市場。
還有中介公司自願退出保險代理市場,成為今年登出的第13家保險中介,詳見《中介深陷“圍城之困”》。
6
關鍵詞6:相互寶關停
各大平臺退出,告別互助時代
最後,沒想到保險業的年底最大新聞,會是以“相互寶”官宣,即將關停收尾。
12月28日,相互寶釋出通知,平臺將於2022年1月28日24時停止執行!
至此,其與美團互助、水滴互助、輕鬆互助等為代表的,總參與人數超1.5億的四大互助平臺,已經於今年悉數宣佈關停。
也許,對於不少人來講,會有所失落,或者遺憾。但是,不管大家的感受如何,互助時代走向終結,都是不可改變的現實。
至於,在其快速發展的背後,衍生的鉅額流量,想要實現的所謂“理想”,和對保險業的反哺,功過與否,都留給後人評論吧~
7
關鍵詞7:保險股“下跌”
一年市值蒸發超萬億
總結到這兒,好像2021年的保險業,用一個關鍵詞也能形容,那就是“難”!!!
這一點,更直觀的體現在上市險企的股價上~
從年初至2021年7月28日收盤,中國9家上市險企總市值已經蒸發近萬億,下跌幅度近30%。
而且,需要大家注意的是,目前總市值僅為2.3萬億,這一數值,正是資本市場最艱難的2018年,保險股的總市值。
而且,隨著時間的推移,這一情況並未好轉,大家都在想要抄底保險股的路上越走越遠。
以至於,截至昨日收盤,A股5家上市險企的股價悉數下跌,仍舊全部跑輸上證綜指,最大跌幅為中國平安下降近40%,還算好的是中國人壽,下降近20%~
那麼,2021年就沒有什麼好期盼的了麼?
8
關鍵詞8:牌照“開閘”
外資東風正盛,行業增資補血ing
首先,從資金實力的角度看,今年,共有13家險企成功增資,擴大公司註冊資本,累計增資額近114億。
其中,財險公司增資較多總共9家,壽險3家,集團公司1家。
對外發布增資計劃的公司,還有18家險企,涉及增資額度約272億,除2家已宣佈失敗外,其餘仍待監管審批。
對於行業來講,另一個較好的訊息是,險企牌照的審批有所放開,先後有3家公司獲批籌建,其中,中國農業再保險已於去年開業。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由工農中建交五大行等17位發起人,投資近111.5億的國民養老,響應國家號召,瞄準第三支柱,戰略版圖龐大。
隨著保險業不斷加大對外開放,近兩年,外資保險公司得以快速發展。
也因此,出現了首家外商獨資的保險控股“安聯控股”,第一家外商獨資的壽險公司“友邦人壽”,第一家從合資轉外商獨資的壽險公司“中德安聯”。
未來,可能還會有更多的外商獨資公司...
9
關鍵詞9:“惠民保”熱度不減
從112款到189款,遍佈28省
在互助平臺相繼關停後,展望未來能接替補上這個“缺位”的,可能就是最近最火的城市定製型商業醫療險“惠民保”!
不僅是正規的保險產品,且大多投保條件寬鬆,對既往症和年齡的限制也少,更重要的是還不斷迭代升級。
而且,現在“惠民保”產品也已遍佈28省,約189款產品在240餘個地級市落地,參保人數超9600萬。
粗略測算,總保費或已超百億,詳見《“惠民保”升級浪潮來襲》。
期盼,這個新的爆款產品,能在2022年繼續向三四線城市延伸,提升參保率,為行業健康險發展貢獻一份力量。
10
關鍵詞10:財險業“提速”
車險恢復,預期明年增速約9%
2022年,對於財險公司而言,能夠期盼的可能是保費增速了。
在車險綜改,經歷長達一年負增長後。由於,有了較低的基數做支撐,明年車險也將恢復正常增速,拉動財險業保費規模繼續擴張。
預計,明年(2022年)車險的增速將恢復到往日水平,大機率在4.5%左右。
再考慮,預計明年農險仍能保持20%的高速發展。
以及,健康險受監管政策的影響,很難保持以往那樣高速的增長率,但若仍能保持20%的增長率(考慮政策性業務佔比高),其他財產險保持今年的增速。
綜合考慮,明年財險業整體的增速預計在9.1%左右。
11
關鍵詞11:河南暴雨
行業賠付97億,綜改讓利2000億
更重要的,行業再難,也有大家值得自豪的地方!
一方面,車險綜改讓利於民,累計為車險消費者減少支出超過2000億元。
在改革實施一年多來,“降價、增保、提質”的階段性目標基本實現,消費者普遍獲益,獲得感顯著提高。
截至今年10月底,車輛平均所繳保費為2762元,較改革前降低21%,87%的消費者保費支出下降。
另一方面,今年以來,雲南青海地震、河南強降雨、湖北十堰燃氣爆炸、山西洪澇災害等重大災害事故頻發。
其中,針對河南暴雨事件,保險業已支付賠款97.04億。
同時,保險業疫情專屬保險理賠金額,也已達4.9億。
12
關鍵詞12:50餘項政策檔案
網際網路人身險新規、償付能力新規
最後,面對即將在明年執行的網際網路人身險新規,已經有超17家險企,因自身戰略調整,或不符合經營條件等因素,宣佈暫停網際網路業務。
再加上,意外險新規也將在年後執行,要淘汰賠付率過低的產品,對連續三年超過500萬,再保後賠付率低於50%的產品重新報備。
凡是,不符合新規的產品,2022年6月30日前完成整改。
這也導致大家,普遍認為保險業2022年的發展恐怕比今年還難。
不過,在監管今年下發的政策性檔案中,也包括《關於進一步豐富人身保險產品供給的指導意見》和《關於開展專屬商業養老保險試點的通知》等。
其中,專屬商業養老保險,截至2021年11月末,累計已實現保費收入2.7億元,承保人數超過1.7萬人,網約車司機約5600人。
所以,從這個角度看,監管政策檔案,也為行業後續的業務發展,指明瞭方向。
上圖中大多檔案,“13精”都已經解讀過,大家可以去公眾號搜尋,檔案原文也可點選此處,跳轉到“13精”小程式查詢。
13
關鍵詞13:償付能力監管規則(Ⅱ)
自2022年第一季度償報起實施
眼看就是2021年最後一天了,沒想到保險業的年終大禮包,會是《保險公司償付能力監管規則(Ⅱ)》!
昨日,銀保監會正式下發《保險公司償付能力監管規則(Ⅱ)》,共計20項規則。
其中,對原有的17項規則進行修訂,並新增3項規則,分別是《市場風險和信用風險的穿透計量》、《資本規劃》和《勞合社保險(中國)有限公司》。
需要注意的是,自2022年第一季度起,保險公司就要按照規則Ⅱ,編報償付能力報告!
不過,對於受新規影響較大的險企,可以申請分步到位。
最後,說一下,我們對償二代二期影響行業的總體判斷:
第一,實際資本會降低
第二,核心資本會降低
第三,保險風險資本要求可能會略有提高
第四,由於穿透懲罰和集中度風險,市場風險和信用風險資本要求會提高
第五,但是壽險公司的利率風險資本要求會大幅度下降
第六,整體的償付能充足率可能會略有下降
第七,就產壽而言,對壽險的影響要大於對產險的影響
第八,整體上看,實際資本計量更夯實,資本要求計量更精確
第九,此外,二支柱和三支柱的升級上更是充滿驚喜!
看完本文,今年的保險業到底有多難,不用再多說什麼了~
展望2022,券商研報清一色的看法,也都是“更難”~
所以,還能說什麼呢?加油吧,努力吧,保險人們。
最後,祝大家在即將到來的元旦假期,可以“吃好玩好”“酒足飯飽”,來年,有勇氣和底氣,重振旗鼓再出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