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前言
由於眾所周知的歷史原因,巴基斯坦和印度這兩個國家自被帶英建立之日起就處在一種不共戴天的狀態。在與體量本身就比自己大不少的印度的衝突中,巴基斯坦深刻意識到了裝甲部隊的重要性,並一直試圖在質量上贏過印度。作為如今兩國各自的主戰裝備,“哈立德”和T-90S經常被人拿來比較。本期我們就來聊一聊這兩臺車。
02歷史
80年代後期,在印度進口的T-72M對當年巴基斯坦滿是59的裝甲部隊造成的極大壓力下,巴基斯坦找到了老朋友,東亞某大國,提出了新型主戰坦克的開發計劃。該計劃的第一個成果便是85-II AP,後來演變成了東亞某大國自用的大名鼎鼎的96。雖然應付T-72M已經足夠,但對印度自研坦克(當年被吹上天的“阿瓊”,現在看來85-II AP除了火控差點以外基本上也足夠應付了)的擔憂使得巴基斯坦還是願意進一步獲得真正的第三代主戰坦克。90年代初,巴方一面從烏克蘭進口了320臺T-80UD,一面與東亞某大國合作,選擇了北方工業當時尚屬在研裝備的90-II式主戰坦克作為新車的藍本。
這裡捎帶手科普一下巴基斯坦的這320輛T-80UD。除了第一批次為T-80UD基本型(Object 478BE)以外,其餘的均為Object 478 BEH(即圖中型號),效能接近後來的T-84“堡壘”。這兩種型號的主要區分方式在於煙幕彈發射器位置:478BE的煙幕彈和原版T-80UD和T-80U一樣裝在炮塔前面的“接觸-5”模組上,而478BEH的煙幕彈發射器裝在炮塔側面。
隨後,巴基斯坦收到了東亞某大國提供的90-II原型車,但由於其動力系統和火控系統尚不成熟,巴方意圖進一步升級。1991年,4臺不同配置的原型車被製造出來以便測試不同的子系統。第一臺原型車採用了125mm火炮,東亞大國的裝填和火控系統,不知道從哪弄來的民用型MTU-396引擎(應該和同期我國的不少二代車專案同源)和倫克LSG-3000變速箱。二號車火力部分與一號車相同,但換用了西方火控系統,英國的珀金斯CV-12引擎(挑2同款)和法國ESM500變速箱。第三臺原型車是這四臺裡最接近量產型的那臺,裝備了與二號車相同的火力火控系統,但動力換為了烏克蘭的6TD-2引擎和配套的魔改行星齒輪變速箱。第四臺則比較特殊:其裝備了進口的北約標準120mm滑膛炮,動力系統則採用了MTU MB871引擎和倫克變速箱的組合,由於是軍用標準,可靠性指標應該比同源但民用的MTU-396好一些。當然,由於90年代巴基斯坦進行核試驗導致的西方武器禁運,三號原型車最終成為了生產型MBT-2000,即“哈立德”的藍本。1991年,巴基斯坦於塔克西拉重工業公司(HIT)原本的坦克翻修工廠開始生產“哈立德”(初期大體還是組裝),基本宣告了其正式擁有了第三代主戰坦克的製造能力。
當然,印度那邊也沒有閒著。作為對“哈立德”的回應和對“阿瓊”開發進度緩慢的補償,印度在2001年從俄羅斯購買了相當數量的T-90S主戰坦克。第一臺T-90S於2004年送達,而在之後的幾年裡,由於“阿瓊”遲遲未能量產,對其失去信心的印度軍方不斷地追加T-90S的訂單數量。截至目前,印度在各種渠道下的T-90S及其升級型號訂單已經達1500臺以上,足以對巴基斯坦形成數量優勢。
3.1機動
機動方面,在戰鬥全重和T-90S相當,均為46噸左右的情況下,“哈立德”如前文所述裝備了來自烏克蘭的6TD-2發動機和配套的行星齒輪變速箱。作為本公眾號的老
“哈立德”尚在製造過程中的圖片,可見其車尾標誌性的6TD排氣口,這也是區分“哈立德”和90-II的主要方式之一
3.2火力
火力方面同樣是“哈立德”的勝利。雖然說兩車的火力部分看起來大同小異——均裝備了125mm L48滑膛炮和自動裝彈機,但“哈立德”主要使用的東亞大國125mm彈藥(二期彈外貿型BTA-4)可以在2000米外擊穿等效厚度550~600mm的勻質鋼裝甲,比T-90S裝備的,號稱2000米外能擊穿等效500~550mm的勻質鋼裝甲的3BM42“芒果”要好上不少。此外,由於“芒果”採用了兩段式鎢芯外覆鋼套的結構,實際打傾斜裝甲的時候效果比一體鎢芯彈要差,進一步拉大了與中國穿甲彈的效能差距。此外,“哈立德”還可以發射當年和T-80UD配套進口的烏克蘭穿甲彈。雖然具體效能不得而知,但烏克蘭在外銷方面倒是不怎麼坑人(因為實在沒錢只能拿最好的出來賣),所以提供給巴基斯坦的彈藥也很可能是比3BM42更先進的一體式鎢合金彈芯穿甲彈。除了穿甲彈以外,“哈立德”和T-90S繼承了125mm滑膛炮一直以來的傳統,可以使用多種彈藥,包括反坦克導彈。反坦克導彈方面,“哈立德”可以使用東亞大國或者烏克蘭產反坦克導彈,但這些反坦克導彈受限於自動裝彈機尺寸,各項效能應該和T-90S上裝備的9M119沒有本質差別(除非巴基斯坦有串聯彈頭反坦克導彈,那樣的話就和9M119M1一個水平)。火控系統方面,雖然均裝備了法制第二代熱成像裝置,但“哈立德”的晝夜通道合一的綜合炮長觀瞄裝置比T-90S上晝夜觀瞄分開的設定要好一些。同時,“哈立德”裝備了一個車長周視鏡(和99上那個應該是同款),雖然沒有熱成像通道,但好歹比T-90S這個僅有車長艙蓋觀瞄裝置(雖然說T-80U和T-90系列上裝備的TKN-4S可能是全世界最好的車長倉蓋觀瞄)要好得多。
巴基斯坦的彈藥也很有意思。主要的125mm APFSDS其實有4種:東亞大國的125mm一期彈,巴基斯坦後來在一期彈上使用新型彈託和外殼自行改進的新彈(圖中所示,比原版初速更高),巴基斯坦自研的“Naiza”穿甲彈(和前兩種外形一致但使用貧鈾彈芯)和目前主要使用的125mm BTA-4。
3.3防護
防護方面大概是哈立德的減分項。雖然從表面上看,“哈立德”的正面裝甲厚度絲毫不遜於T-90S——擁有等效厚度至少500mm的首上和炮塔正面裝甲,且首上裝甲傾角為45度左右的小角度佈置,效率較高,但東亞某大國坦克一貫沒有側面,乃至±30度航向角防護的巨大缺陷也被“哈立德”全面繼承。雪上加霜的是,“哈立德”的爆炸反應裝甲佈置區域比東亞大國的主力坦克更為寒酸。初期型僅在炮塔正面和車體首上佈置有爆炸反應裝甲,最近的升級型號也只是又在炮塔前側面貼了兩塊。這樣一來,“哈立德”的側面防護水平毫無疑問的肯定比炮塔前面和側面,車體首上和前半部分裙板均貼滿了“接觸-5”的T-90S要弱。此外,“哈立德”的輪廓比T-90S要大上一些,更不利於其隱蔽性和防護性。其他防護輔助裝置方面,“哈立德”和T-90S均配備了鐳射告警系統和煙幕彈系統。由於T-90S相比於俄軍自用型T-90A取消了略顯雞肋的“窗簾”主動干擾系統(實質上是相比於T-90A的升級,俄軍自己都覺得“窗簾”沒用),其在這方面並沒有和“哈立德”拉開差距。
此前巴基斯坦曝光的“哈立德”車體結構,首上的焊縫清晰可見,證明了“哈立德”為小傾角複合裝甲佈局
被我吐槽過無數次的東亞大國坦克炮塔裝甲佈局(圖為85-IIAP的炮塔),雖然側面有純鋼補強但是依然完全沒有±30度航向角防護,比蘇俄式和西方式防護佈局差得遠
04總結
總的來說,論單車戰鬥力,“哈立德”毫無疑問要比T-90S強一些。其更先進的火力和火控系統足以讓其在T-90S面前達成先手,而優異的機動性也利於迅速轉場和撤離以保持戰鬥力,對於坦克數量不足的巴基斯坦而言算是重大利好。但縱觀印巴兩軍的主戰裝備,前者大量的T-72M和相當數量的T-90S在全面戰爭時期肯定能對本身坦克數量就不多,還有大量59式改進型的巴基斯坦造成很大的麻煩。此外,雖然兩國都號稱能自產第三代主戰坦克,但實質上對坦克戰鬥力至關重要的裝置,比如火控系統,均需要從各自的宗主國進口,在戰時恐怕很難短時間內大規模生產。恐怕巴基斯坦現今進口VT-4也是為了能夠一直在質量方面勝過印度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