柯爾貝爾(1619—1683 )法國政治家、經濟學家
柯爾貝爾可比他經商致富的父親鬧的動靜大,他以制定了“秩序的準則”來取代“混亂的準則”而名垂青史。
世界幾千年,沒有一個人像這位財政總監一樣,在這樣大的國家實行這樣多的改革,並完成這樣多。
早年,柯氏為宰相馬薩林處理私人財務。1661年,馬薩林在臨終前,向路易十四舉薦了柯氏,他說:“陛下,我對您虧欠不少,但我把柯爾貝爾留給您,足以彌補一切。”
柯氏有句名言使人銘記:“向人民抽稅,就像拔天鵝的羽毛,關鍵是要儘可能地拔,但又不讓天鵝被痛到。”
他制定的規則為現代法國建立了基本模式,併為其他國家在政治及經濟改革開了條路,日後拿破崙只是繼續並修葺他所奠定的基礎。
路易十四曾說:“我對柯爾貝爾完全有信心,因為我深知他的智力、能力與誠實。”
柯氏的確是歷代公務員的楷模,他謹慎、小心、內斂、剋制,每天工作15個小時,只吃麵包和肉湯。他努力工作,全身心奉獻,從不貪腐,秉持著忠義之心而希冀平步青雲,能力極強卻從不犯上作亂。
中產階級的出身和經濟傳統的培養,使他講求規律與效率。法國正期待這樣一個人,將其從鄉民社會的停滯與封建社會的割據中,轉變成一個全國性的統一系統。
經濟學家李斯特說,“法國工業的全盛時代是從柯爾貝爾開始的”,的確如此。
柯氏採用重商主義政策,經過不懈努力,為帝國打下雄厚的物質基礎,但他推行的專制而嚴格的管理制度,又成為工業發展的障礙,況且他根本無力阻擋偉大的舵手路易十四的種種不軌行為。政治體制改革之難,千古如此,各國如此。
從17世紀開始,幾乎所有的國家,無論名義上是君主制、共和制、聯邦制、民主制還是獨裁製,都在尋求帶有柯爾貝爾主義特徵的經濟政策,都將自身的存在歸功於政權的集中和對經濟活動的大範圍控制。
正如柯爾貝爾主義一樣,集權主義政府探尋打造國民經濟,之後按照國家利益將之合理化,一致地發展了計劃經濟。
柯爾貝爾主義註定會超越柯爾貝爾而流行下去,儘管後來受到修正。
耗盡心血,失寵失意,且揹著從上到下、從國內到國外各種黑鍋,這位經濟強人倒下了。
其實,柯氏在改革者行列中還算是幸運兒,沒有被罷官、收監、砍頭。
他的殯禮只敢在夜裡舉行,以免被街頭憤恨的群眾侮辱。
聯想到被路易十四他爺爺搞死的幾位財政大臣,柯爾貝爾確實也算善終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