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黨史,豐富而醇厚。除了那些人們耳熟能詳的經典故事,那些令人自豪激昂的高光時刻,百年曆程之中還有許多豐富的側影。
側影更顯高光。基於此,《新華每日電訊》2021年終報道,定格了同樣發端於1921年的幾個側影。我們選擇的人和事,與黨同齡,與國同運。有些側影可能並不為眾人熟知,卻能讓百年黨史的拼圖更完整、更立體、更多彩。
作者:新華每日電訊記者塗銘、莫鑫、張驍
一身“中國紅”的北京公交“大1路”從天安門前駛過,遠遠看去,車型宛若一條靈動的海豚。以“1路”為代表的北京公交一路駛來,親歷了北京交通百年發展的風雨兼程,也見證了北京城市變遷的日新月異。
2017年大1路更換的“中國紅”純電動公交車扮靚長安街。楊光攝
1921年北京電車股份有限公司成立,線路通車籌備近4年後,1924年12月18日,北京第一條有軌電車線路1路(前門至西直門)開通,這是北京市第一條供城市居民乘用的公共交通線路,全長約7公里,運營著10輛有軌電車。
有軌電車車頭掛了一隻銅鈴鐺,司機只要一踩踏板,鈴鐺便會發出“鐺鐺”的響聲,提醒行人閃避。“鐺鐺車”的名號由此而來,北京城市公共交通事業也正式起步。
100年,北京公交運營線路從1條躍升到1700多條,位居全球城市首位;公交車規模從10輛發展到2.3萬輛;服務乘客從運營初期的每年10萬人次增加到歷史最高的49億人次。
與黨同齡的北京公交,是我國地面交通發展和城市現代化程序的縮影。
100年,見證者共話情懷與熱愛
2021年初冬凌晨,北京城市燈火漸熄,氣溫低至零下10攝氏度,孟貴隆家裡卻格外熱鬧。她剛剛做好夜宵,等待丈夫和兒子下班。
孟貴隆的兒子張鵬和丈夫張繼國同時走進家門,脫下外套,在“圍爐夜話”中結束了這一天。
張鵬、張繼國都是北京公交44路的駕駛員,張鵬的爺爺張存善更是44路公交的“元老”。“一家三代公交人”成為北京公交系統的一段佳話。
1982年9月,張存善退休後,年僅18歲的張繼國從山東老家來到北京“子承父業”,一干就是近40年。張繼國曾創下紀錄——行駛100多萬公里安全無事故、繞著京城走了5萬多圈。
在爺爺、父親的共同薰陶下,張鵬從小就有很深的“公交情結”。高中畢業後,機緣巧合下參加公交招聘,幹了近6年的售票工作。2018年10月,張鵬也坐進了駕駛位。
如今,他們一個在二環路外環跑,一個在內環跑,常有同事開玩笑說:“嚯,這爺兒倆,每天繞著二環路‘內外聯動’啊。”
回望職業生涯,張繼國不禁感慨:“時間過得太快,城市面貌也變化得太快,當年咱們開的是冒黑煙的柴油車,如今都變成純電動車。”
從2017年開始,為助力北京環保事業發展,44路外環和內環公交車相繼換成純電動車。“這車環保又好開,追趕父親紀錄的信心更足了。”張鵬說。
100年來,北京公交從“鐺鐺車”走來,正努力打造國內領先、世界一流的現代城市客運出行綜合服務企業。2021年,北京公交共運營線路1719條,線路長度28406公里。“十三五”期間,公共電、汽車行駛里程總和超過60億公里,客運量總和超過146億人次。
北京公交,早已成為這座城市以及市民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來到北京小夥馬騰騰的家,記者彷彿步入北京公交歷史博物館。他珍藏的一個大箱子裡,塞著數十本收藏冊,裡面有10萬張北京各時期的公交車票。
“別看車票很小,上面卻印著公司名稱、票種、站名、面值、票號等多種資訊。車票上的每一處小變化,都記錄著歷史的變遷與發展。”馬騰騰說。
從月票、紙質車票,再到“一卡通”,如今的刷碼、刷智慧手錶……那張方寸之間印滿鉛字的小票券正成為過去,馬騰騰想豐富收藏越來越難。但他發現,即便智慧化高度普及,北京公交仍保留著提供紙質票的功能,以滿足不同群體的需求。
在歷史長河中,百年時光也如白駒過隙。對張繼國“一家三代公交人”,對視北京公交車票為“珍寶”的馬騰騰來說,這百年間有他們對奮鬥精神的傳承,對公交事業發展的情懷,也有著對北京日新月異發展的自豪。
100年,服務為民初心不改
北京懷柔的大山深處,公交H13路沿著山路蜿蜒而上,司機常景生注意到車站前有兩個熟悉的身影。他把車停好,站起來向車內乘客解釋道:“這位乘客腿腳不便,我下車幫忙背一下,耽誤幾分鐘請大家理解。”
“其實,常師傅不用說我們也都理解。李建兵是這車的老乘客了,他的情況我們都知道。”車上的一位乘客說。2008年,李建兵不幸遭遇車禍,導致下身癱瘓,每週都要坐公交車去做康復治療,一直都是他父親推著輪椅陪著去。
常景生每次遇到李建兵父子出行,都會主動背李建兵上下車,這一背就是13年。
李建兵說,這些年來,他打心眼兒裡感謝常師傅。這條線路的其他駕駛員師傅遇到他也都會幫上一把,像親人一樣照顧他,讓他不再為出行犯難。有他們的幫助,李建兵的生活態度也變得更積極樂觀了。
常景生和乘客李建兵結下的“公交情”,是北京公交“一心為乘客”的企業精神縮影。“以人為本,乘客至上”的價值理念,如今已內化於公交司機的每一站接載中。
“進站距離50米時提前減速,停車2秒後開門,關門3秒後再起步。”每一位北京公交司機都對這項“523工作法”瞭然於胸。
“因急剎車導致的乘客受傷事件前些年時有發生,公交集團專門推出一系列措施和工作方法,保障乘客的安全。‘523工作法’就是從司機的實際工作中總結出的操作方法。”北京公交集團安全服務部經理楊斌介紹道。他也是這項工作法的首創者。
自北京公交成立以來,服務手冊承襲至今,日臻完善。在北京公交的轉型升級中,處處可見他們對於服務理念的貫徹與最佳化。
1958年8月,北京市公共汽車公司開闢了第一條夜班車線路,以解決夜間職工上下班的交通難題。在之後的60多年裡,北京的夜班線路不斷增加,現如今,37條夜班公交線路,編織起總長892公里的夜間公交網,為深夜堅守崗位的奮鬥者“照亮”回家的路。
進入21世紀,北京公交發展進入“新賽道”,從建成並運營全國首條大容量快速公交線路,到開通北京市第一條“袖珍公交”,再到首開全國定製公交先河,北京公交一直探索引領多樣化出行方式,提升乘客出行體驗。
如今,北京的“多樣化公交”已形成集商務班車、休閒旅遊專線、高鐵專線、節假日專線、就醫專線等於一身的創新品牌,近500條線路。
百年風雨征程,世紀滄桑鉅變。北京公交精神薪火相傳,秉持的“讓更多人享受更好的公共出行服務”的初心從未改變,一代代北京公交人就這樣在各自崗位上詮釋著北京公交“一心為乘客,服務最光榮”的責任精神。
100年,與黨和人民一路同行
和平時期,北京公交車是為人民服務、保障乘客出行的“工具”;革命戰爭時期,它也曾是傳播進步思想、為新中國成立保駕護航的“武器”。紅色基因,早已植入百年北京公交的血脈。
據《北京公交百年大事記》記載,1921年6月21日,北京公交的前身北京電車股份有限公司成立。數年後,電車公司內出現宣傳共產主義思想的傳單,地下黨組織悄然組建……公交車成為“車輪上的堡壘”。
1949年,回到人民手中的北平城百廢待興。當北平市軍事管制委員會派出軍代表接管時,全市只有49輛有軌電車、5輛公交汽車能行駛,北平城的公共交通處於完全癱瘓狀態。
為了儘快恢復公共交通,迎接解放後首個國際勞動節,1949年3月,電車公司發起“修復百輛車”運動,職工僅用40余天就完成任務。然而,國民黨殘餘反動勢力派出特務,將剛修好的百輛電車燒燬了59輛。當時,這件事驚動了周恩來同志。
長期研究北京公交歷史的胡耀東說,當週恩來同志趕到現場調研,讓電車職工深受鼓舞,大家迅速啟動第二次“修復百輛車”運動。5月1日,修好的車輛在時任北平市委第一書記彭真題名的“五一勞動號”有軌電車引領下參加遊行慶祝活動。9月底,百輛車修復完成,成為新中國成立時的一道風景線。
1949年參加北平遊行慶祝活動的“五一勞動號”有軌電車。受訪者供圖
據北京公交集團統計,從電車公司地下黨組織公開時的35名黨員,到新中國成立後的一個黨總支、四個黨支部、77名黨員,到2020年底已有41個黨委、25個黨總支、360個黨支部、14787名黨員。
堅持黨的領導,是北京公交的底色。而黨員作為“交通鐵軍”的中堅力量,不斷在重大活動、突發事件面前發光發熱。
連續44年,北京公交集團旗下的北汽集團承接全國兩會交通服務任務,先後完成北京奧運會、“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中非合作論壇北京峰會、亞洲文明對話大會等一系列重大保障任務。司機師傅的方向盤裡,有國家形象。
疫情防控期間,北京公交為復產復工開通定製公交服務。劉蕊攝
很多人說,新冠疫情發生後,世界按下“暫停鍵”,但在北京小湯山醫院,彷彿按下“快進鍵”。2020年初,為應對疫情挑戰,北京市決定啟用小湯山醫院,北京公交擔起醫務人員應急運輸保障任務。
作為突擊隊臨時黨支部書記,張國偉從北京公交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王春傑手中接過隊旗時飽含熱淚。72名突擊隊員、47輛車、57天,每天24小時保障醫務人員用車,共運送醫務人員61048人次。
2020年6月,北京新發地暴發聚集性疫情,北京公交接到轉運市場滯留人員任務。這一次,同樣事發突然。很多公交司機在不清楚把人運到哪裡、個人安全如何保障的情況下,毅然請纓參戰。
北京公交453路車黨員司機張景龍發動“轉運第一車”,運送65人次至通州隔離點。工作6小時後,他又擔起前往房山隔離點這一最遠路程的轉運任務。
那天,他穿著防護服駕車300多公里,轉運1000多名滯留人員。憶起那段日子,張景龍告訴記者:“當時顧不上害怕,只關心怎麼把乘客安全送達。”
這樣的故事,在北京公交人中有很多……
今年7月1日,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週年大會在天安門廣場隆重舉行。北京公交投入車輛601部,運輸參會人員1.75萬人。當日下午2點,其所承接的63項運輸任務、438個運輸環節全部按計劃準時完成,他們覺得這是對黨的生日最好的一份獻禮。
慶祝建黨100週年,工作人員正在北京公交集團排程應急指揮中心做好保障工作。王超攝
100年,親歷國家騰飛
提到北京公交,無論長期在京生活、還是短期來京旅遊的人,總能想到橫貫長安街的1路公交車,老北京人愛叫它“大1路”。
“大1路”是北京公交的門面,也是首都北京的名片。開通幾十年,“大1路”的行駛軌跡從未離開“神州第一街”,但車型卻多次迭代升級。
從最早的“捷克喀羅莎”,到“KB670”黃河通道車,再到白色斯太爾、京華CNG單機車、黃海鉸接式客車、福田LNG通道車、“中國紅”純電動公交車……每一種新車型都曾在“大1路”領跑,北京公交也引領著我國地面公交發展。
眼下,北京冬奧會和冬殘奧會即將開幕,北京將成為全球首個“雙奧之城”,這背後也有屬於北京公交的“雙奧故事”。
2008年北京奧運會,在“綠色奧運”主題引領下,以北京公交集團和北京理工大學為主體的團隊成功研發、生產50輛新型電動公交車,首次採用快速更換電池的方式,建成我國第一座快換式充電站,在奧運村執行交通服務任務時,未發生一起中途故障。奧運會後,這些車輛被投放到常規線路繼續使用。
慶祝建黨100週年北京公交保障車輛在鳥巢旁待命。王超攝
為服務好北京冬奧會,北京公交和有關方面歷經4年組織開發、試驗、生產、應用,拉動供應鏈體系全程參與“產學研用”工作。目前212輛“吃的是氫,排的是水”的氫燃料公交車準備就位,即將投用。
“基於氫燃料電堆的核心技術,我們的車可以在零下30攝氏度環境中實現120秒內快速冷啟動,適用於冬奧會高寒、山地、長行駛里程等特點。”北京公交集團戰略發展部負責人徐正祥說,北京公交正收集氫燃料車的工況資料,為未來車型平穩快速發展和技術突破積累經驗,這批車完成冬奧保障後,也將服務於常規線路。
10多年間,北京能源結構深刻調整,車輛逐步向“零排放”推進,北京公交在國內首次批次使用純電動汽車、大批次應用混合動力公交車。截至2021年底,清潔能源和新能源公交車佔比接近90%,成為世界最大的“清潔公交車隊”。
1997年6月25日,全國第一條公交專用道在長安街投入使用,公交優先通行的措施開始落實。刁立生攝
“兩次奧運,北京公交提供了最先進的技術和車型。這看似是歷史的巧合,其實也是發展的必然。”徐正祥說,北京公交從未停止對創新發展的探索。
乘客從“站頭登車二三時,兩眼望穿脖梗直;為省金錢六七角,如似嬰兒盼奶吃”的等車煩、乘車難場景,邁向一鍵規劃、線上支付、實時查詢等多功能於一體的智慧出行體驗。
公交技術裝備從“一去二三里,拋錨四五回,下車六七次,八九十人推”發展到綠色化、智慧化、輕量化,公交車從主要依賴進口發展到全部國產化。
場站面貌從臨時借用東華門外十幾間極為簡陋的舊營房,發展到立體化、綜合性、現代化的基礎設施。
黨的十八大以來,北京公交集團全面啟動深化改革,更是邁入發展快車道。在全國率先上崗公交乘務管理員,在全國首發公交企業社會責任報告,在全國首用公交車主動安全預警系統,開通北京首條現代有軌電車,創新司機安全行車獎勵機制,開啟後勤專業化管理改革,建設公交停車樓……
在疏解非首都功能和京津冀協同發展戰略引領下,北京公交加速拓展腳步,為深度打造公交生態產業鏈,啟動淶水公交智造產業園專案;京津冀交通卡全部實現互聯互通;首次拓展水上巴士業務,深度參與雄安新區交通建設……
作為中國公共交通行業代表,北京公交還與國際公共交通聯合會(UITP)簽署合作備忘錄並承辦UITP全球峰會,讓更多國家瞭解中國城市公共交通的新時代發展,在全球公交事業中傳遞中國聲音、分享中國智慧、交流中國方案。
“北京公交將不忘服務乘客初心,牢記國企光榮使命,不斷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美好出行需要。”北京公交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王春傑說,“十四五”時期,北京公交集團將努力建設國內領先、世界一流的現代城市客運出行綜合服務商,讓流動的北京公交,成為社會主義大國首都一道絢麗多彩的風景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