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國債玩得好,世界霸權手中有
美國國債,簡稱美債。美元這張紙,就建立在美債基礎之上。
美國玩國債都是從英國那兒學來的,英國靠國家公債玩成了霸主。
17世紀美國還是殖民地時,英國就已經建立起完善的國家公債制度。
英國政府用國家信用作擔保,有借必還,保證了英國公債的信譽,把公債制度變成了一隻“奶牛”。
而這隻“奶牛”的奶,一擠就是三百年,支援了英國所有重大戰略和對外擴張。
與英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法國,當時法國由太陽王路易十四統治,法國從未建立起成熟的國債制度。
原因很簡單,法國王用王權肆意踐踏公民權利,對民眾絲毫不講信用,隨意賴賬,完全摧毀了法國國債的基礎。
所以,法國籌款手段主要靠收稅,竭澤而漁地收稅。
戰爭玩的就是燒錢。
法國在世界範圍內與英國爭霸,爭奪歐陸霸權、印度殖民獨霸權、美洲殖民地。
法國為支撐爭霸戰爭,只能靠向國內民眾不斷徵稅,造成民不聊生,民怨沸騰。
英國卻透過發行公債籌集戰爭資金,不僅面向國內,還向歐洲發債。
當時整個歐洲流通的各國公債總額達380-400億法郎,其中3/4是英國發行的。
而法國也發行公債,但由於信用不好,數額僅有40億法朗,只佔1/10。
這相當於英國人借了全歐洲的錢來打法國,太陽王再強,也只有失敗這條路。
結果是印度被英國獨佔,美洲被英國奪取,歐陸霸權也搖搖欲墜。
1763年英國打敗法國贏得“七年戰爭”,殖民地加拿大歸了英國。
但英政府之前為籌措軍費發行的公債,需要還本付息。獲得加拿大的戰爭收益一時半會還變現不了,英國人只能向北美殖民地狂徵稅,結果引發北美獨立戰爭。
儘管有時出現馬失前蹄的狀況,但總體而言英國人將公債制度有效運行了兩百多年,幾乎支援了英國所有的重大對外掠奪戰爭。
幫助英國打贏了英法七年戰爭,橫掃了廣袤的印度,掀翻了一代梟雄拿破崙的法蘭西帝國,打趴了大清帝國。
最終擊敗所有競爭者,在19世紀殖民了全球最富饒的3350萬平方公里,建立起日不落帝國。
英國依託國家公債制度,建立了一個完美的正迴圈:
發行國債;借得資金;投入到對外擴張或掠奪;獲得戰爭紅利;部分紅利歸還國債;國債信用上升;發行新國債。
整個迴圈運轉的基礎是,戰爭紅利必須大於借債成本。
若紅利不能覆蓋借債成本,國債信用下降,輕則政府再也借不到錢或以很高成本借錢,影響對外擴張再投入;重則信用崩潰,政府垮臺。
02 美債玩得太大,要脫線了
美國人把英國老祖宗這個迴圈玩得更大,發美債,借全世界的錢。
美國人只要確保兩點:
1. 讓全世界相信:只需要投資美國,即可獲得豐厚回報。所以,美國股市只能向上走,不能下跌。期間或有下跌,但必須快速拉回繼續向上。
2. 確保每一次擴張或戰爭紅利,能輕鬆覆蓋借債成本。
從19世紀末美國人對外擴張開始,遵循的準則就是:低成本低風險高收益,只挑軟柿子捏。
整個20世紀,美國人都幹得不錯,大部分對外擴張都獲得豐厚回報,只有兩次例外。
一次是50年代朝鮮戰爭和60年代越南戰爭,特別是越南戰爭,美國的戰爭紅利遠不足以覆蓋借債成本。
為了應付龐大的戰爭開支,美國不斷超發美元,導致佈雷頓森林體系崩潰,美元與黃金脫鉤。
但美國人找到石油與美元掛鉤,用石油支撐美元信用,這個迴圈又運轉起來了。
第二次就是2001年的阿富汗戰爭和2003年伊拉克戰爭。
2021年9月美國布朗大學戰爭成本研究小組,釋出報告稱:
長達20年阿富汗和伊拉克戰爭,燒掉8萬億美元。美國人之所以沒有感覺到戰爭的成本,因為維持戰爭的資金來源是債務,而非稅收。
報告指出:美國政府透過發債,借貸數萬億美元來負擔戰爭支出,只有軍工石油等少數利益集團獲利,加劇了美國社會的不平等。
這兩場戰爭的紅利,遠遠不能覆蓋成本。
目前美國債臺高築,911時美國債務為5.7萬億美元,2021年已達26萬億。2021年12月美聯儲宣佈:預計2022年加息3次。
現在搬小板凳坐著看,2022年美國加息能否收割到足夠的美元,來填補債務的天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