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歷史的格呼叫一句話來概括
那就是“王侯將相寧有種乎”(或者“天子寧有種焉?兵馬強壯者得之耳”)。古代中國是一個小農社會,農民是中國歷史的主角,中國古代的皇權貴族系統在農民起義主導的改朝換代中不斷換人。
而歐洲日本的歷史的階級次序相對森源,它們歷史的持續的主導者是森嚴的分封制封建貴族系統,印度和波斯的情況則介於中國和歐洲之間的中間狀態。
造成這樣的原因是什麼?
歐洲和日本相對穩定的分封系統來源於地緣的支離破碎
古代歐洲和日本也是農業社會,但是它們的分封制為基礎的封建制度卻長期持續,地方貴族系統穩定性很強,歐洲的羅馬帝國如果按照拜占庭崩潰持續了超過1500年以上,地方封建領主貴族系統在西羅馬滅亡後也持續了1500年以上。
中國的封建社會結束很早,中國歷史可以分為“上古(夏商周秦漢)--中古大分裂-近古(唐宋元明清)”,中國的封建社會在秦朝大一統後就開始瓦解,真真意義上的地方封建貴族已經不存在(反覆被打倒的皇室貴族在中國歷史上不是真正意義上的貴族),中古大分裂時期地方世家進一步被削弱,到唐朝以科舉制度從選取職業經理人,利用草根軍閥和文官系統取代了地方貴族系統,徹底結束了封建制度,到明清時代,中國已經形成了世界上最強大的中央集權皇權大一統帝國。
和歐洲封建社會(特徵是地方封建領主,地方世家貴族)綿延上千年不一樣,中國的封建社會結束很早,秦漢時期分封制就開始走下坡路,但是魏晉南北朝時期地方貴族世家仍舊有世襲的政治和經濟特權。
隋唐時期,中國最後的封建制度殘餘被消滅,標誌著貴族系統的消失。中國由封建社會徹底演變為皇權集權專制帝國時代。可以說,唐朝以後,中國沒有再一次出現貴族與皇帝聯合執政分享權力的的局面,唐朝以後的皇帝利用文官和宦官階層作為自己的職業經理人和打工仔,填補貴族股東們被消滅以後的權力真空。皇室在中國歷史上被反覆打倒,皇室不是真正意義的貴族,而唐朝以後中國就沒有了真正意義上的貴族。
唐朝以後,因為此時士族已無實力於皇帝抗衡∶如李世民所說“其子孫才行衰薄,官爵陵替,而猶然以門地自負,販蠰松,依託富貴,棄廉忘恥”,地方貴族喪失了經濟實力,沒有了可迅速組成軍隊的大量依附民,也失去了強悍果敢的精神,甚至由於長期的和平宗族的向心力也消弱了!有幾位清流認識到這些?又如何有效的對抗皇權?
士族代表的地方勢力衰落了,以專制皇權為主要內容的中央集權從未有過的擴大了,初次掌握了從未有過的國家力量──這便使唐王朝擁有了給以人深刻印象的機會!可惜專制皇權是無限集中為目標的,於是宦官專權便又一次作為皇權專制的延伸出現了,而無龐大宗族背景的寒族武人尤其是胡人武人也讓皇權青睞,處與弱勢的文官官僚也只有結黨才有某種安全感,士族的地位再一次下降,皇權進一步擴大。
高度集權的宋朝、明朝和印加帝國滅亡的原因──打敗了皇室(大帝國的經濟和軍事實力全部由皇室掌控),便擊敗了整個帝國!
中古時期的一個重大變化便是隋唐開始極力壓制地方世家士族,擴大皇權,主要的手段便是科舉制、六部制、均田制。(元朝研發的行省制是六部制的延續二次開發,透過割裂人文大區消除地方割據風險)
其中均田制側重在打壓封建地方貴族的經濟實力,科舉制打壓地方貴族的政治特權,六部制重新設計了直屬皇帝掌控的文官官吏職業經理人系統,將世家地方貴族排斥在皇權系統外。
中國歷史和歐洲 日本有兩個巨大不同:
1 中國頻繁的內部農業起義戰亂、王朝更替和人口的大幅波動,這與日本 歐洲的穩定社會和文化發展迥異
2 中國的封建社會特別短,中國前三代是封建社會,但是中國差不過在西元前就結束了封建社會,進入了大一統的皇權專制帝國時代,而歐洲和日本分封制盛行,封建制度模式一直持續到西曆1700年代以後
中國的地緣結構和 日本 歐洲的地緣結構對比
1 地緣------------------》經濟模式基礎----------------》上層建築軍事 政治 防務 模式的差異---------------》文化意識的差異
在古代社會,地形和地緣對於各民族的經濟基礎有決定性的影響,而各民族的社會組織,防務系統模式,政治組織結構模式,無一不是建立在經濟基礎之上,所謂經濟基礎決定各種上層意識。
所以 各民族的政治模式命運無一不能脫離他們的地緣
地緣差異決定了古代中國和日本 歐洲在經濟模式上的差異,進而影響列國的軍政和文化意識:
2 中國與日本 歐洲的地形地緣差異
古典中國的核心區地緣結構是太陽系模式:這是導致中國形成大一統的根本因素,下圖為中國古代漢族王朝核心區常規結構圖。
關東-江南-江淮大平原一家獨大 ,它就是這個地緣系統力的太陽,其他小核心區都圍繞它轉,古典王朝一般只要控制了渭水河谷和伊洛谷地再加上大部分關東平原,統一天下就唾手可得:
紅色區域為中國核心區域
0為中國主核心區
日本和歐洲的地緣格局:
歐洲和日本的的核心區結構和中國大不同:中國以一箇中等規模的大片平原作為主要核心區的地緣,是一種太陽系模式,主核心區如同太陽 引領各小核心區,歐洲和日本是各核心區域勢力均衡 不得不達成一個政治和防務上平衡的格局,後者的核心區結構是 網路狀的 是馬鈴薯模式 沒有一家獨大的一個核心區
歐洲地方封建制度持續比中國要久遠很多,歐洲的地方世家貴族傳承極強
組成日本的五個主要核心區 日本也是長期處於封建制度 地方勢力強大 無法實現皇權的高度專制集權
為什麼只有中國有世界上規模最大 最頻繁的農民起義?
農民是中國古代歷史的主角,小農時代的落後生產力、靠天吃飯的小農農業模式,穀物素食和大豆蛋白養育了古代中國這片土地上世界上最多的稠密人口。
歐洲、印度和日本歷史與中國歷史有很大的一個不同,就是沒有大規模的甚至改朝換代的農民起義。看下資料:
世界上規模最大的農業起義:太平天國戰亂,直接死亡人口6000萬,世界上死亡人數最多的戰爭,(主要被破壞的江南四省:南直隸浙江和江西,戰爭前人口占全國48%,稅收佔78%,戰後人口只佔30%);元末農民起義、明末農民起義(重災區四川人口損失率在90%以上)、唐末農民起義 隋末農民起義 分別是全世界規模 第二 第三 第四的農民起義,死亡人口都在千萬級別!
先明白農民起義模式產生的條件,就知道為什麼這種模式只會在中國強大起來。原因分析將在文末。
同時理解了這種模式,那麼,為什麼這種模式只能堅持14年以下,也能得到解釋!(14年是因為小農時代的糧食儲備技術和系統和壯丁兩大戰爭資源只能支撐一個地區的反覆拉鋸14年,然後就不可持續了,從而使戰爭一方先行崩潰,比如太平天國時期的江南)
日本古代西方國家很少有大規模的農民起義,導致改朝換代的起義更是沒有.甚至中國的鄰國如日本韓國越南等,也是如此.,的農民起義也時常爆發,但烈度上遠低於中國古代。日本的農民起義一般都只侷限於本縣,很快就被鎮壓了。
中國秦朝有陳勝吳廣起義,漢朝有綠林軍起義,東漢有張角領導的黃巾軍起義,隋朝有瓦崗軍起義,唐朝有黃巢起義,元朝有紅巾軍起義,明朝有李自成起義,清朝有洪秀全領導的起義.幾乎每個朝代都是直接或者間接亡於農民起義。
以下原因優先順序依次降低:
1 西歐和日本的封建社會模式 對比中國的大一統皇權高度專制制度 對地方的控制更強
古代西歐和日本都是採取的分封制為基礎的封建制度,權力在地方貴族世家手裡,因為邦國小,管理起來就比較容易,類似中國的春秋時期的分封制,統治者能採取比較正確的應對措施,而不是倒行逆施,逼迫人民起來造反。
歐洲和日本的地方系統分封制的封建貴族穩定連綿1500年,而不是中國每260年就要殺光燒光毀滅前朝皇室貴族的一切。
而中國的封建社會在秦漢就開始走下坡路了!和薩珊波斯 德里蘇丹的高度皇權專制制度,一旦皇室出現被外族擊敗 或者防務和政務管理問題,就會崩潰,而薩珊波斯和德利蘇丹的專制大一統跟中國明清的高度皇權專制完全沒法比,中國明清才是中央大一統專制皇權的集大成者!
2 是地緣決定了中國的高度大一統
中國有一個大規模的關東-江南平原,作為頭號核心區可以整合其他次級的關中 四川 汾水河谷等小核心區,這就是中國得以成為全世界大一統中央集權專制古代王朝的核心要素
而歐洲印度波斯日本各核心區相於頑衡,均勢而平衡!無法形成大一統專制模式!
最大那片光亮區域為關東-江南大平原 中國主核心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