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蛙,是怎樣一種動物?坐井而觀天,聒噪且煩人,似乎自古以來的青蛙都給人不太好的感受。
而在1909年秋,年僅16歲的毛澤東以一首《詠蛙》徹底改變了青蛙在文學作品中的形象。
當時毛澤東正在離家鄉五十多里的湘鄉縣東山高等小學求學,他胸懷大志,對舊中國的黑暗現實忿忿不平。看到學校附近秀麗的良田美景,他觸景生情,寫下了這首託物言志的《詠蛙》:
獨坐池塘如虎踞,
綠蔭樹下養精神。
春來我不先開口,
哪個蟲兒敢作聲?
短短的四句話,不僅形象地描繪出了青蛙所處的環境和它的狀態,還淋漓盡致地表達了毛澤東遠大的志向與博大的胸懷。
詩中的青蛙如老虎一樣獨霸池塘,在樹蔭底下養精蓄銳。自古以來,有哪位詩人如此形容過青蛙?一向以短視、聒噪形象示人的青蛙立刻變得高大起來,並且霸氣十足!誰能想到蹲在池塘裡的青蛙,也可以如虎踞龍盤!
隨後毛澤東將青蛙擬人化,如同君臨天下的帝王開口講話:“春來我不先開口,哪個蟲兒敢作聲?”,巧妙地將自己的理想與抱負隱藏於青蛙的話語中。
託物言志是中國詩人特別喜歡使用的方式,但是他們都沒有做到像毛澤東這首詩中那樣直觀並且身臨其境。
不管是周敦頤的“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還是王安石的“縱被東風吹作雪,絕勝南陌碾成塵。”,亦或是陸游的“零落成泥碾作塵,只有香如故。”
人們在閱讀時只會先感嘆物,然後再根據物來感嘆詩人想要表達的精神。
但是我們在閱讀這首《詠蛙》時,是直接將自己代入到青蛙之中,彷彿自己就是那個縱橫天下、改天換地的偉人。即使是黃巢的“他年我若為青帝”,也以一個“若”字略遜一籌。
可以說年僅16歲的毛澤東就將託物言志的手法提高了整整一個檔次,詩中表達出來的豪邁氣勢可以說是無人能敵,其藝術成就非同凡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