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2年貴州省石阡縣召開縣人代會期間,黨史研究室副主任楊又鑄從基層代表那裡聽說了一件很令人費解的事:
在石阡縣龍潭鎮的大山深處有一個叫甘溪槽村的村子,世代為農,但是村子裡卻有一個奇怪的習俗:每年的九月九他們都會朝著村邊的一座山磕頭跪拜,據說他們不是拜天,也不是拜地,而是祭拜紅軍。
祭拜紅軍?這讓楊又鑄百思不得其解,但後來一個知情人說了一個“困牛山”的山名,引起了他的注意,因為他曾經在資料上看到過,之前中央軍史研究組曾經到他們縣調查並且尋找過一個叫“困牛山”的神秘地址。
那麼在“困牛山”到底發生了什麼?跟紅軍有什麼關係?組織上又為什麼會大費周章地尋找這個地址呢?這一切都得從1934年第五次反圍剿失敗說起。
一、被迫西征,後衛團掩護撤退
1934年4月老蔣對中共蘇區的根據地廣昌地區發起了大規模的進攻,這也是他對我軍進行的第五次圍剿,後鑑於形勢需要,中央決定進行戰略轉移。
8月紅六兵團接到中央的命令,作為先鋒部隊為主力部隊開路,到湘贛地區建立新蘇區。蕭克為軍團長,王震任政委,任弼時是中央代表。經過將近兩個月的行路,紅六軍團於10月4日趕到了貴州地區。
本來按照紅六兵團的計劃,他們會從石阡渡過吳江,進而甩掉緊追不捨的桂系部隊,然後得到足夠的休整時間。
但是在貴州地區,他們接到軍委的命令,說是接到情報桂軍正往南下,他們需要放棄西進,往江口前進。但如果情報有誤,我軍可能會陷入湘黔兩軍的重重包圍。
蕭克、王震、任弼時經過一番討論決定服從命令掉頭北上。然而這個決定讓整個紅六兵團陷入了極其被動的局面。
其實桂軍本來已經決定南撤,但是後來接到命令又和湘黔兩軍匯合,阻止紅六兵團與紅三團的會見。
因此紅六兵團向石阡方向前進的時候與甘溪一帶的敵軍迎面撞上,由於我軍長時間趕路,疲憊不堪,所以即使奮勇拼殺,最後還是陷入了敵軍的重圍。
此時湘黔桂三軍在此地一共集結了24個團的兵力,計劃將紅六兵團一網打盡。紅六兵團本就對此地不甚瞭解,攜帶的彈藥補給也很有限,因此只能盡力跟敵軍周旋。
蕭克知道如果不迅速轉移,紅六兵團極有可能真的陷入敵人的重重包圍,全軍覆沒。因此他決定讓負責部隊前衛任務、善於堅守的紅18師作為後衛部隊,掩護主力撤退。
給紅18師師長龍雲(非雲南王)下達任務之後,王震帶領部隊開路,蕭克斷後,讓紅18師完成任務之後立即追趕主力。
龍雲雖然回覆蕭克說保證完成任務,但是他們現在狀況也不太好,畢竟他們對這裡不熟悉,炊事班錯將桐油當作了食用油,導致整個師的戰士們拉了一整夜的肚子,龍雲也不例外。幾近虛脫的身體面對突如其來的重任無異於雪上加霜。
但是我們的戰士是好樣的,他們決定完成這項艱鉅的任務。紅18師雖然是師級編制,但是當時僅僅有800多人,不過這支隊伍擅長堅守陣地,而且比較堅強,所以對於這一場阻擊戰,龍雲還是有信心的,唯一擔心的就是戰士們因為腹瀉造成的體力不支。
龍雲是侗族人,很早就參加了革命,身經百戰,為革命出生入死,是當時紅軍中傑出的將領,可與粟裕將軍齊名。
但是這次情況特殊,這個身經百戰經驗豐富的老兵也隱隱擔憂,甚至有些力不從心。不過雖然如此,他還是鼓勵戰士們,為了主力部隊,咱們18師一定要頂住。
紅六兵團凌晨五點趁著敵人還沒準備好就開始了轉移,但是眼看大部隊就要全部過河放心撤退了,樹林裡突然竄出了很多敵軍,龍雲粗略一看,大概有三個團的兵力,估計就是先頭部隊。
為了阻擋敵人的腳步,龍雲立即讓剩下的52團去追趕主力軍,然後命令18師的戰士們開始戰鬥。而此時剛剛渡河不久的蕭克聽到河對岸的槍聲,心中很是擔心此時人困馬乏的18師,於是派了49團前去支援。
而這邊,龍雲的18師損失慘重,邊打邊退,但是敵人仗著人多,將龍雲一眾人包圍了起來。正好此時49團也從後方趕來,硬生生從後邊撕出了一個口子,將龍雲他們解救了出來。
這時候龍雲本來可以率部跟著49團的兄弟們一起後撤,但是他考慮到敵人速度較快,我軍戰士們多日作戰沒有好好休息,肯定是極為疲憊,所以為了不暴露主力軍撤退的方向,他讓49團追趕主力,他們18師斷後引開敵人,隨後再與主力匯合。
然而此時的18師僅剩四百多名戰士,龍雲做了最後的動員大會,400多名戰士也做好了英勇就義的準備,他們認為這件事情雖然危險,但是很值。
所以龍雲直接帶著這400多名戰士向甘溪槽村方向疾行,好讓敵人誤以為他們是追趕紅六兵團主力的。事實上,敵人也確實是這麼認為的,因此龍雲一眾人身後就是緊追不捨的敵軍。
龍雲帶著敵人走了與主力軍相反方向的路之後就哪有路往哪走,畢竟這崇山峻嶺之中,誰也不知道到底該往哪走。
之後龍雲帶著部隊好不容易找到了一個當地人做嚮導,然而這個嚮導對這地方也不熟,聽著後邊密集的槍聲,看著前邊霧氣瀰漫的山路,嚮導心中十分緊張,一不小心就把龍雲他們帶到了困牛山這邊。
說起困牛山,這個山之前只是一個無名的小山頭,後來因為經常有村民的牛跑上去在上邊迷路,所以就給它取了個名字叫困牛山,但也僅僅是當地村民這麼叫而已。
所以後來調查的時候,石阡縣的人不知道這個山名,調查也一度陷入僵局。
二、誤入困牛山,被困甘溪
龍雲和52團團長田海清跟著嚮導一路往前走,但是走著走著就感覺到了不對勁,因為他們本來已經要突圍了,但是現在又繞了回來,路還越走越窄,感覺地勢也越來越高,所以直接就問了嚮導。
嚮導這才說自己對這裡也不熟,之前走過幾次,現在這情況緊急,自己一個緊張就給忘了。
龍雲和田海清一聽這話心裡暗道:壞了,這可怎麼辦呀,這好幾百好的兄弟們萬一被敵人給包圍了可就全完了。
就在他們著急的時候,嚮導透過觀察周圍環境,得知他們是走到困牛山這邊了,於是就又跟他們說:“這山上是條死路,不過也不算太高,周圍藤蔓特特結實,你們到時候完全可以順著藤蔓爬下去。爬下去之後順著河流就能走出去了。”
說話間身後敵人離自己越來越近,田海清當機立斷,直接跟龍雲說:“你趕快帶一半人從那邊懸崖爬下去,我帶剩下的兄弟們引開,隨後想辦法突圍。”
龍雲本來是不同意的,但是田海清接下來的一句話讓他瞬間溼了眼眶,他說:“兄弟,不管怎麼樣也要給18師留個根吧。”因此龍雲同意了他的建議,帶著200戰士順著藤蔓爬了下去,沿著河流悄悄地撤了出去。
田海清見龍雲他們都撤完了,帶著剩下的將近200名戰士把敵人引向了山頂。
因為困牛山山勢險峻,山路崎嶇,敵人怎麼攻都攻不上來,所以他們氣急敗壞,直接集中火力向山頂射擊,我軍也不甘示弱,在山頂進行了反擊。
三、上百戰士跳崖救百姓
在戰鬥中田海清不幸中彈身亡,剩下的戰士們英勇頑抗。敵人見遲遲攻不上去,耐心也被消耗完了,他們竟然從村裡綁了數十名無辜的村民,放在他們隊伍前邊當肉盾。
山頂的紅軍戰士們看到敵軍如此殘忍的做法,心裡暗罵:真是連畜生都不如啊,簡直太不要臉了。
罵歸罵,但是他們是絕對不會朝百姓開槍的,所以當敵人帶著百姓們靠近的時候,他們只能朝天空放冷槍,慢慢的敵人就發現他們這招對我軍戰士特別管用,不僅如此他們對於不停哭喊的無辜百姓們視而不見,甚至有人不願意他們還會開槍擊殺。
山頂上的紅軍們知道敵人的秉性,他們是不會對老百姓們手軟的,所以戰士們為了老百姓,為了革命,瞬間達成了共識,一個接一個的從幾十米的懸崖上跳了下去。
這壯烈的一幕讓敵人驚呆了,他們沒有想到為了幾個素不相識的普通人,這些年輕的戰士們竟然如此的奮不顧身。
被敵人挾持的老百姓心中也悲痛無比,他們紛紛跪下,哭著喊著讓戰士們不要跳了,但是我們的戰士們是不會給敵人機會的,所有人毫不猶豫的跳了下去。
敵人見紅軍戰士們都跳下去了,沒有辦法就把這些老百姓們放了回去,自己也撤出了這裡。百姓們一回到村裡就告訴鄉親們自己的遭遇以及紅軍們的壯舉,並且傾巢出去救人。
四、傳承至今的山村民俗
走到懸崖之下的黑灘河河谷的時候,老百姓們看到的是被鮮血染紅的河流以及殘缺不全的戰士們的屍體。
他們痛哭流涕,忍痛將戰士們的屍骨收了起來埋葬在了黑灘河邊,透過尋找又發現幾個被藤蔓纏繞倖存下來的戰士,他們手忙腳亂地將受傷的戰士們抬回了家。
幾天之後,敵軍不死心,再一次返回了村莊發現了倖存的戰士們,又把戰士們抓了出去,嚴刑拷打,最後將這些戰士們殘忍地殺害了。
當時倖存的戰士中有一個年紀較小的紅軍也被敵軍發現了,他們二話不說要動手殺了這個小戰士,好在村民們不忍心,都站出來指責他們,最後敵軍見小紅軍也奄奄一息了,就放了他一條生路。
之後這個小紅軍被村民陳國善收養,改名陳世榮,一直生活在這個小村莊裡,直到2001年去世。
因為紅軍跳崖這天是農曆九月九,所以從那以後,甘溪槽村的村民們每年都會在這一天到困牛山腳下祭奠這些為救他們犧牲的紅軍戰士們。
這也就是我們文章開頭說得令人費解的事。而也正是這件事,解了紅六兵團戰士們以及從困牛山撤離的18師戰士們心中的遺憾。
如今的困牛山不再是一個不知名的小山頭了,已經是著名的愛國教育基地,甘溪槽村的村民們會將紅軍戰士們的故事傳承下去,也會在心裡緬懷那些革命先烈們。
正是因為有了革命先烈們的犧牲,我們才有了現在和平安寧的生活,所以我們要珍惜當下,緬懷先烈,砥礪前行!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