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所周知,美國在上個世紀三十年代,發生過一起席捲世界的經濟大蕭條。用和珅這句話來形容美國的經濟大蕭條,再合適不過。
和珅:“災民還算人嗎,行將餓死的人已經不是人了,那就是畜生,只要能活著,還什麼牲畜吃的麩(fū)糠和草料,那都是好東西,草根、泥土、樹皮,都可以吃。在災區,樹皮都被啃光了,如果不設法變通一下,那麼災民早就變成白骨了。”
一、大蕭條前的美國,有多繁榮?
經濟大蕭條前的美國非常繁榮。
在上個世紀二十年代的美國,經濟的繁榮達到了空前絕後的地步,以汽車行業為例,美國汽車的勞動生產率,在十數年間提高了160%,汽車的售價卻低至300至600美元不等,幾乎家家戶戶都能擁有一輛轎車。
一戰的爆發,更讓遠離戰場的美國大發戰爭財,國內的鋼鐵工業和軍工業向歐洲持續不斷地輸出著商品,不僅使美國成為世界上最富有的國家,還成為世界上最大的債權國,擁有全球40%的財富和一半以上的黃金儲量。
在最能體現經濟的股市上,已經連續十數年出現牛市,道瓊斯指數(美國股票價格平均指數)每年的增長率都在30%以上。美好的未來似乎無需多言,美國人已經相信永遠掌握了繁榮密碼,美國永遠也不會出現苦難與貧困。
但歷史總能證明,“打臉雖會遲到,但永不缺席。”
二、美國為何會爆發大蕭條?
從1929年10月24日這一天開始,美國人堅信的“繁榮密碼”徹底破滅了。1929年10月底,短短數日,美國的股市突然暴跌,數以億計的財富憑空消失。很多人,包括享負盛名的富豪,其積累的一輩子的財富,在短短數日間化為烏有。
大名鼎鼎的蘭德公司董事,耶魯大學經濟學教授歐文·費雪,他依靠股票交易,短短數年就賺取到了超過1000萬美元的財富,因此,他也被譽為美國最富有的經濟學家。然而在股市徹底崩盤以後,他的財富,包括他家人、親戚、朋友的財富,統統在一夜之間蒸發殆盡。從一個千萬富豪,淪落成身無分文的乞丐。
危機爆發後的幾年時間裡,仍在不斷加劇。美國的經濟支柱——銀行,紛紛倒閉。在1930年12月份,一個月間,就有上千家銀行瀕臨破產,352家銀行倒閉;高達13萬家的工廠破產;數以百萬的人失去賴以生存的工作,淪為難民,食不果腹,衣不蔽體。
在華爾街附近的摩天大樓上,隨處可見傾家蕩產,還不起債務的人,從高樓一躍而下,結束自己的生命。短短兩週,美國就有超過300億美元的財富憑空消失。
這在當時究竟是多大的一筆財富呢?
1929年,佔據全球40%財富的美國,其人均收入總值也才830億美元左右,這等於超過三分之一的美國人一年的收入,在短短兩週之內,消失了!
為什麼繁榮一時的美國,會突然爆發這種毀滅性的大危機呢?
1929年發生的大蕭條,最神奇的地方,莫過於它出現在一段“盛世”後。如果說美國經濟在20年代初就不景氣,那麼出現危機還容易理解一些,可偏偏整個20年代,美國的經濟都處於快速騰飛階段,人民的財富越積越多,呈現一片繁榮景象,那到底是什麼原因,讓這繁榮景象,在頃刻間就轉為席捲世界的大蕭條呢?
追根到底,其問題還出現在“繁榮”之上,美國當時確實非常富有,擁有全球40%的財富和一半以上的黃金儲量,工業產值每年都飛速上漲,但問題是,這麼多的財富,究竟掌握在誰的手中呢?美國國民收入總值的三分之一,被僅僅只有5%的富豪佔據,美國最大的幾家財團,至少控制了國民生產總值的50%以上。
除此之外,佔據全美國總人口超過80%的普通人,僅僅只掌握不到10%的財富,美國超過60%的家庭常年收入,僅僅維持在數千美元左右,只能維持溫飽。所以說,美國的繁榮,是屬於那些少數的資本家的。
對普通人來說,薪資不高,日子過得本就十分艱辛。然而,資本的慾望是無窮無盡的,儘管已經佔據到誇張的財富,但他們仍想獲得更多的財富。
於是,大量的金錢被用來擴大生產規模,商品數量與日俱增,生產指數在短期內增長了62%。與此同時,資本家也加劇了對工人的剝削。隨著經濟的不斷髮展,商品的價格也在逐年攀升,資本家自然賺取到了越來越多的財富,而工人的薪資,僅僅上漲不足5%。美國的工人一個月辛勤的工作,僅僅只能獲得不足兩百美元的收入。
一邊是資本家不斷擴充的生產規模,另一邊是工人不緊不慢的薪資漲幅。資本階級與工人階級的矛盾,在這裡顯露無疑。
簡單來說,資本家的生產總值大幅度提升,而廣大的人民群眾的收入並沒有明顯提升,這就導致了一個問題,人們的消費水平跟不上貨品的生產速度,就是產能過剩。
那多餘的商品怎麼解決呢?資本家們想到一個辦法,在不大幅度提高工人薪資的狀況下,也能讓工人們有更高的消費能力,那就是超前消費。
於是各種推銷信用消費,分期付款的廣告,一時間充滿了美國的大街小巷。它們鼓勵人們花明天的錢,購買今天的幸福。這只是資本家們擴大再生產的手段,但在拿著死工資的普通人眼中,超前消費就是提前享受“高品質”生活的唯一方法。
很快,超前消費就在工人階層流傳開來,房子、車子、傢俱、電器、大型娛樂用具等所有商品,都能用貸款形式購買,甚至連殯儀館都貼出信貸的廣告,人去世了,殯儀館來“幫你”料理後事。在最為瘋狂的階段,整個美國70%的汽車,75%的收音機,80%的洗衣機等,超過90%的傢俱,都是透過分期付款成交的。
貸款的流行,使得人們的消費能力在短時間內大幅提升,大量的產品有了出處,而資本家們則繼續盲目擴大生產,產值逐年攀升。隨著企業產值越來越高,股市的股價也跟著水漲船高,牛市長期存在,那些抱著“一夜暴富”的投機者們,紛紛將手中的錢投向股市,手中的錢購買股票用完了,就去找銀行貸款,然後再來購買股票。
總而言之,20年代的美國,實體經濟和金融業,在信貸的助推下,可謂是青雲直上。然而,有句話是這樣說的“借來的錢總是要還的”。商品是購買到了,可是貸款的錢是要償還的。
一個人在超額消費後,在接下來的時間就必須節衣縮食,來償還債務。這樣一來,貸款雖然在短時間內刺激了消費,但在還貸款後,人們的購買力反而更低了。可偏偏企業的生產商品的能力卻沒有降低,產能過剩更加嚴重。
信貸帶來的消費提高,逐步形成泡沫。美國所謂的繁榮,就是建立在這樣一個大泡沫中。那麼他的突然崩潰,也就不足為奇了。而盲目提高生產帶來的股價飛漲,終究只是一個假象。一旦商品滯銷,股價漲的有多高,也就跌的有多低。
三、美國千百萬人只因像畜生一樣生活,才免於死亡
其實,早在危機爆發的前一年,就已經有人發覺美國的經濟走勢存在的隱患。這種隱患在1929年10月24日這一天徹底爆發。很多投機者察覺到隱患的到來,紛紛大量拋售手中的股票,股票拋售的多了,股價的下跌就一發不可收拾,這一天便是歷史上著名的“黑色星期四”!
華爾街的巨頭紛紛察覺到這一現象,十分焦急,連夜召開緊急會議,最後一致決定,拿出2.4億美元投入股市,用來穩定股價,試圖解決這一危機。
股價暫時穩定了,不過幾個資本家們妄想憑藉自己的力量,解決美國多年來積攢的隱患,無異於痴心妄想。很快,10月29日,股價再次大規模暴跌,已經到了崩盤的階段。
華爾街到處都是惶恐不安的投機者們,都希望把手中跌到底點的股票紛紛賣出去。短短兩週,就因為股票的暴跌,使300億美元憑空消失,許多人因此賠得血本無歸。
那些傾家蕩產,還不上貸款的人,承受不住生活的壓力,大都爬上華爾街高樓,此時英國的未來首相丘吉爾也在這裡,他住的酒店就有不少人跳樓自盡。導致後來再有人入住酒店時,服務員都會問上這樣一個問題:“您是來開房間的,還是準備跳樓的?”
股市的災難僅僅只是開始。很多人用來買股票的錢,都是向銀行貸款。股票的暴跌,導致他們還不起貸款,銀行也就沒有那麼多現金。而銀行的儲戶看到經濟形勢不對,都蜂擁而至道銀行要求取款,拿不出現金的銀行,一個個瀕臨破產,儲戶的錢也就隨之蒸發。
金融業的崩潰,直接影響到實體經濟,企業失去貸款,為了維持運轉,只能大面積裁員,失業的隊伍日益壯大,多達數百萬。在最嚴重的1933年,美國的失業率就超過25%,等於是每4個人,就有一人失業。生存成為美國人最大的問題。
在美國街頭,沒有收入來源的民眾,排著長隊,只是為了領取一點救濟的食物。
超過3000萬在城市的民眾,生活無法維持生計,這佔據了整個美國超過28%的人口,其中超過200萬人成為流浪漢,露宿街頭,依靠乞討和領救濟生存。他們用廢棄的模板,油皮布,用來在大街上搭起“房屋”,作為棲身之所。
因為長期捱餓,使得這些人身體羸弱,營養不良,時常在街道上走著走著就昏睡過去,甚至暴斃。紐約這個國際化大都市,僅在1931年,就發生數千起街頭暴斃事件。
為了生存,很多人鋌而走險,開始偷竊,搶劫,鬥毆,甚至兇殺,只為爭奪一點點的食物。社會治安持續惡化,社會道德消失殆盡。
以至於在美國一部社會寫實作品《光榮與夢想》中,有這樣的記載:“千百萬人只因像畜生一樣生活,才免於死亡”。
農村的情況比城市還要糟糕。農村每年的現金收入僅僅只有不到100美元,超過100萬農民破產。
美國,這個被譽為世界上最繁榮的地方,貧窮與飢餓成了常態。普通民眾的生活無法為繼,而資本家們同樣舉步維艱,大量商品無人購買,使得企業資金難以週轉,只能走向破產。美國一共有超過13萬家企業倒閉。曾經輝煌的汽車工業和鋼鐵工業,在大蕭條時期,分別縮減了95%和80%。1929年至1933年,美國連續14個季度經濟出現負增長,國民生產總值從1040億美元,縮減到580億美元。
然而,美國經濟已經衰退到如此程度,資本家寧願銷燬商品,也不願降價出售。於是,美國出現了極為諷刺的一幕。
一邊普通民眾沒錢購買食物,衣不蔽體,隨時都有死亡的可能。
另一邊,資本家們為了維持商品的價位,把一桶桶牛奶倒入密西西比河,上百公里的河流被染為白色;數百萬頭活豬扔到水中被活活淹死;親手點燃幾十萬噸棉花,形成的火焰直達天際……資本家們銷燬了大量的生活物資,只為保住商品的價格。
面對如此惡劣現象,美國總統胡佛不但不阻止,反而預設這一事實。他認為這是在尊重市場規律,危機應該用市場解決,總會有解決的辦法,或許用時稍長一些。所以,在他任其4年的總統生涯中,美國政府對危機持放任態度,任由國民自生自滅,美國政府的不作為,資本家的持續壓榨,引發了極為劇烈的社會矛盾。
美國的城市街道中,幾乎每天都有工人的罷工示威遊行。規模最大,影響最深的當屬1932年的退伍老兵遊行,這些老兵長期沒有領導政府承諾下發的救助金,生活無法維持,毅然決然向華盛頓“進軍”。時間不長,就有超過數萬名退伍老兵組成的隊伍,在華盛頓的街道上示威遊行,他們希望政府給一點救濟金,只為自己的家庭能夠生存下去。
這些為美國流過淚、流過汗、流過血的老兵,面對自稱人權自由的美國,總統胡佛卻下令讓軍隊殘忍鎮壓,機槍、坦克,甚至都用上毒氣彈。美軍拿起槍支,向這些手無寸鐵的老兵發起衝鋒,當場就打傷、逮捕數百人,甚至連孩子都遭到毒手。
這次事件過後,美國的社會矛盾到了難以調和的地步,人們對政府失望透頂,總統胡佛更是在不久後黯然下臺。
他下臺後這樣說道:“美國已經到了山窮水盡的地步,我已經無能為力了。”
四、天將降大任於羅斯福!
幸運的是,他的繼任者羅斯福總統,給美國重新燃起了希望之光。他並有像胡佛那般對市場放任,反而一掃過去放任的政策,加強政府對經濟的干預,為挽救已經崩潰的金融業,羅斯福下令讓銀行歇業三天,後來又頒佈一系列法令,提升政府信譽,鼓勵手中還有餘錢的人,把錢存入銀行,幫助銀行增加存款數量,穩定了局面,讓民眾對政府重新燃起信心。
農業領域,大刀闊斧展開新政,大量收購和屠宰牲畜,農產品價格依舊偏高,但因此逐步穩定,農民收入增加。
為了解決城市中的流浪漢與失業人口,推行以工代賑,由政府出資大規模興建基礎建設,招募失業人口前來工作,由政府來發放薪資。很快,美國變成“基建狂魔”,創造出數百萬個工作崗位,失業人口重新就業。
在羅斯福的領導下,美國在1933年初步解決危機,恢復了國民經濟,社會重新穩定。
正因為羅斯福在大蕭條期間,拯救了美國,一度成為民眾心中的那唯一一縷“亮光”,使其成為美國唯一一位當選四屆的美國總統。
但大蕭條所產生的負面影響,並不僅僅侷限在美國。
在一戰過後,美國成為世界的經濟中心,這場大災難直接讓資本主義世界陷入癱瘓,經濟衰退,工人事業成為家常便飯。而大蕭條帶來的惡果不僅僅體現在經濟層面,還有政治上的影響。
有的國家在大蕭條中走出另一條來緩解危機,法西斯主義,促使德國、日本軍國主義分子趁機上臺,叫囂用他國的資源來發展本國。這樣的危險言論,在大蕭條中得到了極高的支援。於是二戰的兩個發源地形成了。不久後,人類又面臨一場史無空前的劫難。
翻遍任何一本關於二戰起源的書籍,總會提到二戰爆發的原因,與這場經濟大蕭條息息相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