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無相生,難易相成,長短相形,高下相傾,音聲相和,前後相隨……《道德經》
人世間的一切值取向都是人為設定的,其中必然充斥著不同個體之間相異的主觀判斷,這就是引起人世間紛爭的根源。
隨著人類社會的快速發展,人類可以按照自己的意志改造自然,對自然恣意地,不計後果地改造,雖然意向和出發點是好的,但過分改造自然界和干涉自然規律往往產生可悲結局 滅絕一個物種,自然界為了平衡必然變異產生出另一個物種,尤其是微觀世界。又譬如,人類為了保護野生鹿群,將狼趕盡殺絕 ,鹿群沒有了天敵後大量繁殖,導致植被大量消耗,又使鹿群因缺少食物來源而大面積死亡。
善與美一線之間,美與醜相去若何。只看到美與善的積極作用和效果,忽略了事物之間的相互轉化,就很有可能好心辦壞事。
世間萬物萬事都是相互依存,相互聯絡,相互作用的,這些相互對立的概念,存在於人類社會生活的每一個角落,深刻影響著人們生活的方方面面,如果如果人們對美好事物無從判斷和追求,還會有對醜惡現象的厭棄嗎?如果我們只顧享受現在的歡樂或成就,在不幸或禍患悄悄臨近時能輕鬆應對嗎?
人算得上是天地間最不可琢磨的生物了。人擅長創造概念,又常常執著於概念,有些時候人類在概念裡給自己戴上枷鎖。人創造了美的概念,自然就產生了與它相對立的醜,創造了善的概念,自然就產生了與它相對立的惡,以此類推,有無,高下,前後等,判斷事物的標準滾滾而來,這無不是人們概念在起作用。
美與醜只是一種感覺,亦實亦虛,事實上,它們“同出而異名”,可以相互轉化,本就是同一種事物,如果美一旦有了世俗的標準就難免失之偏頗,比如有些國家女性以瘦身為美,而墨西哥卻以肥胖為美,這就是世俗概念的真實寫照。
事實上,萬事萬物本無所謂美,也無所謂醜,只是人們強執於美醜的概念,分辨心太重,以至於不肯在生活中公平地對待醜,才導致了生活的不快,如“東西效顰”。
放下這種執著心,做真正的自己,才能輕鬆愉悅地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