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員講述】
1936年的初春,川西高原的黨嶺山上寒氣逼人。這裡終年積雪、寒風凜冽,氣溫能低至零下三四十攝氏度。長征中西進康北的紅四方面軍,正在翻越這座埡口海拔達4800多米的雪山,身著單衣、腳踏草鞋的紅軍戰士們無時無刻不面臨著山高路陡、冰雪風暴、缺氧等帶來的死亡威脅。在頂著寒風、踏著積雪走了一段山路後,紅四方面軍兵站部部長吳先恩率領部隊登上了黨嶺山。在一處山崖下,他發現了許多已經被凍僵的戰友。
吳先恩和戰士們趕緊走上前去察看,希望能把一些戰友從死亡線上拉回來。就在這時,他們看到一隻凍僵的手臂,拳頭緊握,高高舉起。仔細察看後,他發現這隻拳頭中緊握的是一個黨證,黨證上寫著:“劉志海,中共正式黨員,一九三三年三月入黨。”與黨證緊緊貼在一起的是一枚銀圓。吳先恩立刻明白,這枚銀圓是劉志海同志繳納的最後一次黨費。這位黨員在生命垂危之際將最後的財產交付給了黨組織,渴盼著為革命勝利作出最後的貢獻。
這份高原雪山上留存下來的特殊黨費,感動了很多人,也深深打動著我。近年來,我從事長征文化研究,查閱了很多史料,尋訪過不少革命戰爭舊址,也收集到了不少包括特殊黨費在內的長征故事。當我尋訪夾金山時,登山準備十分充分,但仍感到走起山路來異常艱辛,可以想象在當年的條件下,紅軍翻越雪山的每一步是何等艱難!
帶著這樣的感受再次細看劉志海烈士的故事,我又一次被震撼了。他在高原雪地上高高舉起的手臂,那一張曾被狂風撕扯過的黨證,以及那枚珍貴無比的銀圓,都在我的腦海中定格、鐫刻,無法忘懷。
我還查閱過黨的一些相關文獻,比如1928年黨的六大透過的《中國共產黨黨章》就對黨費收繳作出明確規定:“入黨費和黨費的多少由中央委員會規定,失業和極貧苦的黨員可完全不繳黨費。”在戰火紛飛的年代,大多數黨員沒有固定的收入來源,但是無論生活條件再艱苦,哪怕只是交一袋糧食、一塊鹹菜、一罐鹽,他們也從未忘記作為共產黨員的義務和責任。我上學的時候讀過王願堅的小說《黨費》,裡面刻畫了一個英勇無畏的女共產黨員的形象。她克服千難萬險堅持繳納的黨費,就是一份初心,一份對黨、對革命事業無比忠誠與無限堅定的初心。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長征,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擔當。作為一名共產黨員,一名黨的歷史的青年研究者,我一定會承擔好新時代黨員的職責使命,一生忠於黨、一心跟黨走,在向第二個百年奮鬥目標邁進的征程中,征服一座座“雪山”,克服一個個困難。
(專案團隊:本報記者 李曉、陳之殷、張國聖、趙秋麗、馮帆、張銳、王斯敏 本報通訊員 於北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