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主席的一句“我是革命的一塊磚,哪裡需要哪裡搬”,體現了那個年代革命人的奉獻精神,只要組織需要,無論何時何地,都可以義無反顧。蔣祝平就是這樣的一個人,他是誰呢?
1937年11月蔣祝平出生於江蘇宜春,出生於抗日戰爭爆發的年代,蔣祝平童年是在戰火紛飛,顛沛流離中度過的,戰爭的殘酷讓他目睹了太多的家破人亡,生靈塗炭。尤其是江蘇省,眾所周知,江蘇為抗日付出了多麼慘痛的代價。這也讓他從小便意識到,一個國家只有擁有強大的國力強大的武器裝備才不會輕易受外敵欺辱。
抗戰結束後,他重新有了可以學習的機會,來之不易的機會讓他倍感珍惜,發憤圖強。19歲時以優異成績考入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事工程學院,即哈爾濱軍事工程學院。可能很多人對這所高校並不熟悉,但是在建國初期,它卻是與清華,北大齊名的,首任校長更是鼎鼎有名的陳庚將軍,當時這所高校為祖國培養、輸送了一大批軍事科研人才,足以見蔣祝平的優秀程度。導彈在當時對於我國的重要程度不言而喻,所以就讀於導彈工程系導彈總體設計專業的蔣祝平,畢業後的前景也是可想而知的,畢業後就到國防部工作,他的夢想就是親手研究設計一枚導彈。
可惜天有不測風雲,在那個特殊年代,他的夢想和工作不得不暫時擱置,他被安排到了國營320廠工作,這個廠在當時的中國地位也是不可小覷的,曾生產出我國的第一架飛機,第一枚海防導彈等,不幸中的萬幸,到這裡工作,還是可以發揮蔣祝平所學的專業長處,他在這裡磨鍊了15年。先後擔任了國營320廠導彈設計研究所副所長、黨委副書記等職務。這也為他日後從政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1985年,蔣祝平迎來了事業上的轉折,業務能力和管理能力均非常突出的蔣祝平被任命為江西省委常委,正式開啟管理、決策一方的工作經歷。江西地區多山區,任職期間,蔣祝平因地制宜,多次深入到農村基層開展工作,經常與工人、農民一同奮戰在一線,制定了一系列適合當地發展的政策方案,為江西百姓做了很多實在的好事,促進當地經濟的發展,後來由於蔣祝平的出色表現,在1991時,蔣祝平被調任到了中國民用航空局當局長,同時併兼任黨委書記。
1995年,憑藉自身豐富的政治經驗,蔣祝平再次被賦予重任,出任湖北省任省長、省委副書記一職。到2000年,63歲的他擔任湖北省委書記,躋身正部級領導幹部。任職期間,他很好地解決了湖北經濟發展受限的困境,調整經濟結構。期間他還擔任國務院三峽工程建設委員會副主任,運用湖北豐富的水力資源優勢,大力發展水力發電,解決湖北能源供應緊張問題。
細數蔣祝平的一生,起初學的是頂尖的軍事科研知識,但他也沒有因此受限,組織需要他到哪裡去,他就往哪裡去,儘管並非自己擅長的領域,也一定能盡力做好。2008年蔣祝平從工作崗位退休,他給自己的退休生活立的三條原則是:不管事、不問事、不惹事。用他自己的話來說,就是過著平民百姓的生活。如此遠離政治生活,不給組織添亂,用“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幹”這句詩來形容像蔣祝平一樣為國為黨奉獻一生的領導幹部最合適不過,如今蔣祝平已經86歲高齡,在本是退休的年紀他還仍然心繫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