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思貴,西路軍紅九軍二十七師八十團衛生員,四川營山縣人,19歲參加紅軍,長征結束後隨西路軍征戰河西走廊。西路軍一路血戰,損兵折將,被迫向祁連山轉移。在梨園口不遠的康隆寺,劉思貴被打散了,他和另外兩名戰友在康隆寺躲了三天三夜,在馬家軍搜山時被俘。
3月的祁連山滴水成冰,劉思貴一行200餘名被俘的紅軍戰士經張掖押往西寧。一路上,紅軍戰士們穿著單衣,寒冷和飢餓奪走了很多戰士寶貴的生命。
夜幕降臨,劉思貴一行像牲口一樣被圈在一個莊廓裡,當天夜裡就凍死了幾個紅軍戰士。劉思貴尋思著,照這樣下去會被折磨死的。
第二天,隊伍經過一片淘金人留下的沙地,夜晚,他們就蜷縮在挖過金子的沙坑裡,劉思貴趁敵人放鬆了警惕逃走了。
劉思貴不知道該向何處去,只能一直跑,好不容易到了大通,在一家姓蔣的淘金人那裡當了一名沙娃。
因為是四川人,只要一張嘴說話,就會暴露真實身份,劉思貴只能裝啞巴。在這裡,他當了三年沙娃,也當了三年啞巴,沒有人知道他是誰,來自哪兒,每天只是默默幹活,一切與他無關。
三年後,蔣掌櫃的淘金生意陷入困頓,劉思貴繼續流浪,在百經部落,被一戶貧困牧民角尼一家收留。
角尼是位善良的牧民,在他家裡,劉思貴找到了家的溫暖,為了不暴露身份,他只能繼續裝啞巴,每天幫助角尼家放羊,一干就是三年。
1943年春,馬步芳加大搜捕流落紅軍的力度,命令家家戶戶懸掛戶口牌,逐村逐戶核對戶口。角尼不敢再收留劉思貴,又擔心他的安全,就將他介紹給了在路上遇到的兩位老阿卡(藏傳佛教僧人)。
劉思貴跟著兩位阿卡,在祁連八寶一帶轉游了兩個月後來到了百經寺。寺院裡還有兩名阿卡,劉思貴負責給他們做飯、背水、拾糞、打掃衛生。
這兩位阿卡知道劉思貴的身份,為避人耳目,就給他起了一個藏族名字叫龍日克,讓他繼續裝啞巴,在寺院中當了一名幹粗活的“塔娃”(幹苦力的僧人)
付出總有收穫。在百經寺的兩年,劉思貴任勞任怨,不但在勞動中學會了做飯的本領,而且成了遠近聞名的廚師。
因為他廚藝好,寺院的管家請他給自己做了一年的飯,得到了一頭犛牛的報酬。後來,附近的阿卡都請劉思貴去幫忙做飯,他成了專門負責做飯的“加瑪”(做飯的僧人)。當然,他還是裝啞巴。
1949年9月,西北野戰軍解放了祁連,解放軍來了。劉思貴聽到這個訊息,激動地熱淚盈眶。他開始說話了,但因為長時間裝啞巴,長時間在藏族地區生活,劉思貴發現自己已經不怎麼會說漢語了。
劉思貴終於可以舒展自己了,他曾向解放軍述說自己的身份,但他藏語夾雜漢語的話,讓人一直聽不懂他到底想表達什麼,他已經融入了當地的生活,已經回不到從前了。
後來,劉思貴離開了百經寺,用自己積攢的錢,買了一頂牛毛帳房,買了五頭犛牛,還娶了一位叫葉爾麗的藏族姑娘,在阿力克鄉草原上從此有了他自己的家。
後來,劉思貴還擔任過民兵連長、黃草溝大隊黨支部書記、社辦企業副書記,1981年退休,1994年去世。
這就是西路軍倖存者劉思貴的故事,他憑著自己的堅韌和努力,渡盡劫波,收穫了屬於自己的幸福生活!
慘烈西路軍
¥38.8
購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