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其頓軍隊一度對希臘人呈現碾壓的態勢。馬其頓人可以仰仗的武器,叫作“馬其頓方陣”。
古代歐洲人的戰爭,都是停留在一窩蜂打群架的模式,比的是人多刀快,身手敏捷,或者是身大力不虧。
公元前336年,正當腓力二世躊躇滿志,著手準備征戰波斯時,卻在女兒的婚禮上被衛土殺死。
不久,一個身高只有1.5米的20歲王子亞歷山大,成為了馬其頓的國王,他就是後來的亞歷山大大帝。
他從父親腓力二世那裡繼承了一支常備部隊,準備率領這10000名步兵和3000騎兵去征服世界。
據說,亞歷山大大帝穿越亞洲,在格拉尼庫斯、伊蘇斯和高加米拉等地多次擊敗波斯王大流士三世的軍隊。
他的法寶就是馬其頓方陣!
馬其頓方陣馬其頓國王腓力二世和他的兒子亞歷山大大帝改良了這種著名的希臘式陣形。
軍隊中每個方陣有256人,整支隊伍可以延伸1000—1500米。以疏開隊形作戰時,每一個戰士的攻擊範圍約為1.8米x1.8米。
從此馬其頓方陣的威名,便傳遍了古代地中海區域。
1
馬其頓方陣|遠勝於一窩蜂的戰鬥模式的希臘方陣
2400年前,古馬其頓人在希臘方陣的基礎上,對原有方陣進行理解和再創作,終於發明出了威力更強的“馬其頓方陣”,馬其頓方陣,相當於一個升級版的希臘方陣。
首先,看組隊模式。
馬其頓人的縱深一般比之前希臘方陣多一倍來設計,也就是十六個人組成的縱隊。
而在橫向上,一般也是設定十六個人,這樣的話,馬其頓方陣就真的成了一個“方陣而不是像希臘方陣那樣橫向上。
這就意味著士兵們的長矛長度,並不完全一致。
站在第一排的重灌步兵,手持的長矛是兩米多長的正常尺寸。
而到了後排士兵,尺寸則為兩米到六米不等。這種遠遠超出正常形制的加長版長矛,當年被叫作“薩莉薩長矛”。
由此,我們可以發現一個問題,無論希臘方陣還是馬其頓方陣,都不太容易轉向,而只能按照既定路線,一路向前方衝刺。
很顯然方陣的尾部和側翼,就是方陣最大的弱點。對於希臘方陣來講,這個問題並沒有非常完美的解決,而到了馬其頓方陣階段。
則在方陣的側翼佈置了相當數量的騎兵與輕裝步兵。
2
喜歡馬其頓方陣的亞歷山大|憑1萬步兵和3千騎兵想征服世界
這個亞歷山大用一生的時間去征服了當時已知世界的三分之二。
其先後滅亡了波斯帝國、敘利亞帝國、埃及帝國、印度城邦等一系列當時世界上地域龐大、人口眾多、國富兵強的大帝國。
亞歷山大的軍隊所到之處,無堅不摧,無城不克,他是怎麼做到的呢?
這和亞歷山大軍隊特有的馬其頓方陣是分不開的。
馬其頓方陣的構思最早來源於斯巴達。
當時斯巴達是希臘地區軍事力量最強大的城邦,以紀律嚴明、講究團隊合作而聞名。
斯巴達軍隊每每打仗時都要先列一種陣。
由於斯巴達方陣正面非常堅固,幾乎不可能實現從正面直接突破,然而它的兩翼與後方卻十分薄弱,特別是難以阻擋騎兵快速迂迴作戰。
因此,亞歷山大對這種方陣進行了改革,不僅加強了兩翼防禦力量,而且在方陣後增加了遊騎兵作為掩護。
而方陣與方陣間的距離、配合程度更是規定得更加奇妙,如兩個方陣間不得近於5米,以防一方陣崩潰後,後一方陣受影響。
亞歷山大往往親自率領方陣兵突破敵人的中央陣地,並命令騎兵縱隊從左右兩翼包圍敵人,殺死敵人。
叱吒歐洲的馬其頓方陣
當時的希臘各城邦,無論有多麼強悍,只要與馬其頓方陣對峙,沒有不敗下陣來的。
當敵人目睹自己計程車兵被馬其頓方陣幹千戳萬刺,撕成碎片時,不必正面衝突,就會兩腿戰慄,魂魄都會被嚇掉的,哪裡還有抵抗的勇氣?
當時,似乎沒有什麼力量能夠阻擋無數列馬其頓長矛的正面刺殺。
馬其頓方陣為何會有令人恐怖的殺傷力,以至於對手總是談之色變?
據說,這些士兵們攜帶長達4米的馬其頓長矛,為了維持長矛平衡,長矛末端增加了銅錘。
每名士兵脖子上還掛著一個直徑60釐米的圓形盾牌,既可以保護自身,還能保護相鄰戰友。
第一排計程車兵一般是半蹲著,雙手握緊長矛對準前方,第二排計程車兵把長矛搭在前排士兵的肩上,增強對騎兵的殺傷力。
一旦前排士兵受傷倒下,第二排計程車兵迅速補上。
裝備有盔甲、短劍、長矛和盾牌的重灌步兵居中,騎兵為兩翼,外側是弓箭手和其他輕裝兵。
其中間的步兵陣隊形密集,縱深16排。
一個馬其頓方陣256人,40個馬其頓方陣就是一萬人,這個亞歷山大就憑1萬步兵和3千騎兵,也想征服世界。
在平原上,方陣嚴整科堅實,長矛如林,有排山倒海之勢。
猛烈的殺戮,足以徹底擊碎敵人的精神防線,令敵人聞風喪膽。
正是靠著馬其頓方陣的強大殺傷力,腓力二世收復了整個希臘,亞歷山大大帝橫掃了波斯。
3
實戰中的馬其頓方陣|對手伊利里亞人心裡緊張極了
方陣的戰鬥力主要集中在前方,殺傷力主要依靠密集的長矛,長矛兵的防身武器是短劍,基本起不到防護作用。
如果方陣出現空隙,敵軍就可以闖入方陣內部,毫無抵抗能力的長矛兵幾乎成為敵人屠殺的活靶子,連逃生的機會都沒有。
因此,方陣不得不依靠騎兵和其他兵種保護兩翼安全。
馬其頓長矛是最長的。這種長矛短的也有2米,長的達6—7米。矛杆用堅硬的山茱萸製成,矛頭多為金屬打造,尾部也裝有銅錘,以使整支矛的重心後移。
這樣一來,長矛重達8千克,須雙手握持。
在馬其頓方陣中,重步兵的長矛威力得到最大的發揮,達到古代戰爭的頂峰。
作戰時,前4—6排士兵平持長短不同的長矛,使矛頭均露在最前方,像一面帶刺的牆迎面攻向敵人,真的是銳不可當。
據說,作為對手的伊利里亞人心裡也緊張極了,以為“馬其頓方陣”要進行攻擊了。
誰知亞歷山大突然一聲猛喝,手中的小旗一揮,兩側的騎兵齊聲吶喊,朝培利亞城前進了一段路,接著停了下來,圍起了一大塊空地。
伊利里亞人不知道亞歷山大葫蘆裡賣的什麼。
看著看著,伊利里亞人不由鬆了口氣,都覺得這“馬其頓方陣”真有趣,所有人都伸長了脖子,目不轉睛地看著。
眼看伊利里亞人上鉤了。
亞歷山大心中一陣暗喜,他突然發出了進攻的命令。
正在“表演”的步兵猛地分向兩邊,緊跟著衝出一隊弓箭手,彎弓搭箭,頓時箭羽像飛蝗一般射向伊利里亞人。
一時間,正看得津津有味的伊利里亞士兵紛紛中箭身亡,城裡一陣大亂,說時遲,那時快,兩旁的騎兵飛也似的衝上了山,殺得伊利里亞士兵哭爹喊娘。
伊利里亞人因此一敗塗地了。
總之,在荷馬時代以前,步兵打起仗來像一窩蜂似地雜亂無章。
所以,具有嚴格陣法的馬其頓方陣能輕易地打敗數量上佔優勢但較混亂的敵人,這在當時可以說是戰術上的創新。
在那個時代,馬其頓方陣確實非常厲害。
一起探討馬其頓方陣的故事,歡迎關注。
作者|龔柳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