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
讓我們花兩分鐘時間
一起來了解長臂猿鏟屎官的工作
2017年1月,中科院昆明動物研究所、中山大學、雲南省林業廳等單位公佈了在雲南省高黎貢山發現的新種長臂猿,並將之命名為天行長臂猿。
那時候
李如雪還沒有想過
自己會和天行長臂猿
發生這麼密切的聯絡
甚至都沒想過後續會繼續從事
天行長臂猿野外保護工作
天行長臂猿是國家一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它們覓食、睡覺、休息都在樹上進行,極少下地。在我國僅分佈在雲南省德宏傣族景頗族自治州和保山市部分割槽域,全國數量不到150只,被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確定為“瀕危”。
天行長臂猿
奉行嚴格的一夫一妻制
且繁殖間隔長
繁殖率低
2017年3月,李如雪看到了雲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雲山生物多樣性保護與研究中心(以下簡稱“雲山中心”)的招聘資訊,機緣巧合之下,尚未從大理大學生物科學專業畢業的李如雪以實習生的身份參與了第一次大範圍的天行長臂猿種群數量調查。
在近三個月的時間裡,李如雪幾乎跑遍了所有天行長臂猿分佈區,確定了野外種群數量。這段經歷讓李如雪對中國境內天行長臂猿的分佈情況有了整體的概念。
畢業以後
李如雪正式進入雲山中心工作
一直駐紮在盈江縣的支那鄉和蘇典鄉
天行長臂猿棲息地
從事野外調查工作
野外監測成為李如雪的日常工作狀態(受訪者供圖 央廣網發)
在“雲山保護”微信公眾號上
李如雪的標籤是:
雲山保護野外擔當
搜糞犬首席助理
長臂猿專屬鏟屎官
最近幾年,野生動物保護和研究領域誕生了一個新興職業——野生動物鏟屎官。
2017年底
李如雪成為了其中的一員
開始了蒐集猿糞的工作
“長臂猿專屬鏟屎官”
看似有些戲謔的標籤
在李如雪看來卻是
“世界上最慘的鏟屎官”
當地人有句俗話叫
“老鼠不抬頭,猿猴不落地”
跟隨長臂猿
撿拾糞便
遠沒有想象中的簡單
蒐集猿糞工作的難處在於天行長臂猿的難以接近、糞便的難儲存以及經費問題。在原始森林裡,要從各種動物的糞便中區分識別出天行長臂猿糞便同樣比較困難,最後郵寄到實驗室裡的糞便樣品還可能夾雜著一些其他動物的糞便,這些都增加了提取天行長臂猿DNA的難度和工作量。
李如雪和他的搜糞犬(受訪者供圖 央廣網發)
野外工作最大的危險是
自然環境的不確定性
山坡上滾落的石頭、不可預測的雷電天氣等
也都會對人身安全產生一定的傷害
為了能在野外儘可能找到天行長臂猿的糞便
李如雪還曾利用搜糞犬來協助尋找猿糞
對於野生動物保護來說,只有瞭解保護的物件,才能更科學合理地制定保護計劃。雖然蒐集猿糞難度不小,但較之於血液、毛髮等其他研究材料,糞便“更加容易”獲得,這是李如雪堅持做“鏟屎官”的主要原因。
天行長臂猿糞便處理過之後的樣品會郵寄給中山大學範朋飛教授,進行進一步研究。(受訪者供圖 央廣網發)
“對於種群數量不到150只、棲息地破碎化嚴重的天行長臂猿來說,我們更需要知道它們的遺傳多樣性。”透過蒐集糞便,從中提取出天行長臂猿的DNA,瞭解不同種群之間的關係,看是否存在近親繁殖的現象,從而評估需要在哪些群體之間建立生態廊道,從更長遠的角度為保護方案提供科學支撐。
除了做“鏟屎官”,李如雪還負責天行長臂猿種群數量動態監測、天行長臂猿棲息地調查、周邊社群工作。“工作幾年來,最大的變化就是當地民眾對天行長臂猿的認識更多了,只有更多人關注,才會有更多人保護。”
有沒有過逃離的念頭?
李如雪沒有否認。
最初工作時當地村民的不理解
以及野外工作艱辛等原因
都讓李如雪產生過退卻的想法
但李如雪還是堅持了下來
在保護天行長臂猿的過程中,他發現人和野生動物的距離不斷拉近,越來越多環保支持者的加入讓這份工作變得越來越有意義,也讓他的內心更加充盈。
依據各個村子的不同需求,李如雪嘗試以不同的方式開展社群工作(受訪者供圖 央廣網發)
在李如雪看來——
對天行長臂猿的保護應以保護棲息地為主。因棲息地的破碎化,導致現有的天行長臂猿種群被分割為五大片區、十幾個小群體。如果不採取搶救性的保護措施,它們將面臨著成為更小群體甚至滅絕的威脅。同時,棲息地破碎化會導致天行長臂猿很難組建家庭,也會有近親結婚的危險。
為了更好地保護天行長臂猿,近年來,德宏州組織實施了“天行長臂猿極小種群野生動植物資源拯救”專案,掌握天行長臂猿種群數量和分佈範圍,開展猿聲監測、食源調查、生境監測等工作。
現在
天行長臂猿的棲息地正在慢慢恢復
棲息地碎片化的情況正在逐步改善
新生嬰猿數量也在緩慢增長
根據觀測情況——
○2018年以來,每年都有天行長臂猿出生。
李如雪觀測發現——
○自2018年以來,僅盈江縣棲息地就至少有3個新出生的嬰猿,另有3個獨猿組建了新的家庭。
數字化資訊採集是李如雪進行野外監測的重要手段(央廣網記者 王紅霞 攝)
其實——
在野生動物保護的“民間力量”中
像李如雪這樣的年輕人不在少數
僅雲山中心7個工作人員中
就有5個“90後”
1
1998年出生的戚嘉儒是雲山中心的一員。因為喜歡野生動物,戚嘉儒從吉林農業科技學院野生動物與自然保護區管理專業畢業之後,便進入了雲山中心。作為雲山中心年齡最小的女性工作者,戚嘉儒卻沒有覺得野外觀測考察是一份很苦的工作。
2
今年29歲的秘興才是盈江縣香柏村的村民,每個月他都會進山觀察天行長臂猿的生活狀態,監測天行長臂猿棲息地環境變化。
戚嘉儒(左)和李如雪(中)在支那鄉香柏村進行野外監測(央廣網記者 王紅霞 攝)
因為喜歡和熱愛
才能耐得住寂寞,受得住枯燥
不懼怕野外的危險
這是年輕人保護野生動物的初心與動力
這些年輕力量和多元化人才的加入
勢必會為我國生物多樣性保護
注入新的活力
雲報客戶端綜合
來源:央廣網、雲南釋出等
部分資料來源:德宏州委宣傳部
來源: 雲南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