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下一個十年,審美與社會文化將會發生怎樣的演變?第一次文藝復興是指發生在14世紀到17世紀的歐洲思想文化運動,誕生了諸多偉大的文化巨匠,那個輝煌的時代令人流連難忘;第二次文藝復興,可能不一定是迴歸原典儒學,而是迴歸東方文化美學,在新的高科技時代,把人從高科技和各種社會機器的束縛下解放出來,挖掘文化的在地性,使得文化與每個人有聯絡,新一代設計師將建立開放的、自由的、多樣獨立的學術生態環境,共同來營造中國城市的美好空間。
2021年12月23日,著名當代藝術家、中國藝術研究院建築藝術研究所原副所長王明賢先生,在《經濟觀察報》主辦的“2021家居家裝品牌峰會”活動現場,發表了“新一代的工作方法和新一代的空間詩學”的主題分享。
以下為王明賢先生現場分享實錄:
各位朋友大家好,很高興參加由《經濟觀察報》主辦的“2021家居家裝品牌峰會”,我跟大家討論的題目是“新一代的工作方法和新一代的空間詩學”。為什麼提新一代呢?我覺得新一代是未來城市發展的驅動力,同時也是家居家裝的主要使用者,所以我們提到新一代的工作方法,以及他們新的生活。
中國當代城市人浪潮正在從高速批次的第一階段進入優質創新的第二階段,藝術改造城市、藝術引領城市的大時代正向我們迎面奔來。在這樣的時代語境下,新一代致力於跨學科、跨領域、跨地區的這種創造,聚焦於新的城市空間藝術,新的建築設計,以及新的家居生活等。
歷史的想象與童年時代居住
提到新一代,我們要從798藝術區展覽談起,這是青年策展人崔燦燦策劃的展覽《“做更好的人”——新一代的工作方法》。崔燦燦在展覽中提出了將新工作、新身份、新方法、新生活作為整體來考慮,並在此基礎上呈現不同的方式,來探討如何做更好的人。這幾年在建築設計藝術領域出現了很多新一代的藝術家和建築師,他們的工作和生活呈現了多元化,跨文化、跨媒介、跨領域的工作,使得他們更加多元。對此崔燦燦說這個現象與工作方法的改變密不可分,他們打破了過去的工作範圍和方法,藝術家不再只做藝術,建築師也不只侷限於房子,設計師不僅僅侷限於平面規劃。這種工作沒有分主次,沒有分本質和愛好,藝術和非藝術,工作的多元含量,跨文化,跨時空,永遠充滿著活力、想象力。
青年策展人崔燦燦策劃的展覽《“做更好的人”——新一代的工作方法》
這些藝術家不拘一格的工作方式,正是全球化在中國城市文化生活的體現,也是我們理想的居住生活的體現,也是家居家裝新表現的一種體現。新一代的工作方法成為我們今天時代變革的記錄。一層展廳展現的是繪造社的京都全圖,但是用很當代的方法來詮釋,下面是京都北京城的建築沙盤,上面有巨大的不鏽鋼板,呈現出一種非常夢幻的場景。這是展覽中的場景,有各種多媒體裝置來顯示新的工作方法。這是青年建築師王子耕的作品《1994年》單人劇場裝置,跟剛才看的一層非常喧鬧的作品比較顯得特別沉重,但是讓我們回顧了歷史的想象與童年時代居住。
能思考的工匠和能動手的思想家
798山中天藝術中心不久前舉辦了另外一個展覽:山中橋,山中房,山中園。這個展覽是由北大建築的畢業生舉辦的,他們都是出色的建築師,同時對當代藝術非常關注。在他們的設計中就感到展廳的設計和藝術家的設計不一樣,而且展覽的作品和展覽現場的建築緊密結合在一起,形成了一種山中有橋、山中有房、山中有園的場面。
這幾位建築師做得很有意思,他們的工作有點像竹林七賢,比如嵇康特別喜歡打鐵,找了向秀來和他一起打鐵,而且嵇康在房子後面挖了小遊泳池,打鐵累了就跑到游泳池裡游泳,自得其樂。北大建築這些畢業生的工作也有點像竹林七賢,在建造中自得其樂,這也是北大建築的一種理想。北大建築是由張永和創辦的,當時他創辦北大建築就提出了這種辦學的理想:能思考的工匠和能動手的思想家。
2000年張永和創辦北大建築之後就辭別了北大,到麻省理工學院建築系當系主任,還好,北大建築的精神傳承了下來,包括對建造、對城市研究,都做了很多工作。這恰恰是代表了新一代人的工作。
這是展覽的場景,左邊是眾建築的作品,外掛房;右邊是陸翔做的橋,注重的是建造問題。眾建築除了關注北大建築的建造之外,還注意到建築的社會性,我們可以看到透過這種建構,移動的建築,來體現建築的社會性。展廳裡還有王寶珍的作品,把中國傳統園林的元素融入到當代建築設計中,使我們的生活有了更多的文化內涵。
對公共及社會性建築的探索
剛才談到的是兩個當代藝術展覽,這個展覽讓我們瞭解到新一代人的工作方式,以及他們對生活的理解。下面看一看新一代的建築師是如何具體地處理城市與建築的實踐。下面介紹一下馬巖松MAD建築事務所的作品——嘉興火車站。MAD為了向歷史致敬,讓市民有機會感受城市歷史的深度,所以MAD決定把嘉興火車站進行1∶1的復建,並且在站臺上重現當年的天橋。改造後的嘉興火車站可能對中國城市發展有引領意義。它把功能主義放在後面,而把市政建築和公共建築轉化成為高質量的人文城市空間,也許會成為中國城市的下一個里程碑。
左邊的是嘉興火車站復原之後的場景,右邊的平面圖可以看到,火車站旁邊有人民公園,這個公園使城市空間有了新的生活文化品位。可以看到嘉興火車站中這種室內空間有點像美術館空間,不像有的火車站交通建築,有些非常陳舊,有的又很大,這裡可以看到空間的趣味性,實際是給家居提出了很好的理想。我們希望家居也是這樣的,充滿了藝術,充滿了想象力。
馬巖松的MAD建築事務所還做了百子灣公租房,MAD建築事務所從2014年開始進行社會住宅研究,對各國的社會住宅進行了調查,馬巖松在清華建築大學和北京建築大學任教的時候以此為課題,鼓勵年輕建築師對理想居住展開想象。
同年,受北京市住房保障中心的邀請,MAD事務所承擔了百子灣公租房的設計工作,是事務所的首個社會住宅專案,設計團隊打破了常規,對於中國的住宅設計創新是非常有意義的。比如說二層的飄浮公園,在首層建築的各個錯層,半空間,灰空間,屋頂的尺度都能看到,即使是在高密度的城市中心,也能看到保障性住房設計達到47%的綠化要求,使家居生活,理想居住有了保證。這是百子灣公租房的平面圖,幾個戶型設計,可以看到家居的創新。家居是可以提供新的生活方式,只有用新一代新的生活觀念才能體現新的生活方式。
馬巖松在百子灣公租房中設計了很多綠化通道,使居住像在公園裡面,人和自然和諧在一起。我們覺得一個住房,一個家居並不是靠經驗堆積起來的,而是靠新的文化理想來實現新的生活方式。
人性化是創新的根基
下面再介紹一下迪卡建築設計中心做的探索者幼兒園,這個專案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邊上的一個縣城。西昌見證了中國航天騰飛的奇蹟,這個幼兒園是大山裡建造的。建築師不希望住房像很貧窮落後的大山裡的建築,覺得幼兒園應該讓孩子有想象的空間,就設計成探索者的幼兒園。可以從中發現建築就是這樣,對教育的關係是有很大的幫助,正像一位外國建築師說的,教育就是這樣,觸及人的好奇心,開啟世界,而不是壓縮到一個小房間裡。建築師透過新的嘗試,展開營造,開放的不只是物理空間,而是一種精神力量。可以看到這個幼兒園的空間是新的空間,充滿想象力的未來的空間,而不是我們想象的可能是在農村裡面比較落後的幼兒園空間。
下面再介紹的是DnA建築事務所設計的松陽詩文館。在浙江松陽,DnA建築事務所主持人徐甜甜做了一系列的作品,這個詩文館在當地一個古代詩人張玉孃的墓碑旁邊,透過景觀設計和視覺轉換,圍繞場地樹木和文化遺址重新建構了一個戲劇化的空間秩序,體現了城市跟文脈的結合。它利用很多玻璃形成了透明的空間,還有很多詩碑,把詩人的詩鐫刻在裡面,讓當地的老百姓可以看到詩文的魅力。室內也可以看到很通透,充滿靈動。
高目設計的阿那亞“犬舍”是友好型的旅館,設計師發現原來很多賓館沒有設計友好型的賓館,可以讓狗一起居住,就設計了犬舍。又考慮到,很多陌生的狗見面時互相大叫,咬了一地的毛,弄得很髒,他們設計旅館的時候把空間做成一格一格的小空間單獨處理。在這種空間中就可以感受到人和狗友好的居住,同時又很有個性。這也是家居生活所需要考慮的因素,右邊的圖可以看到是極簡主義的處理下,又有新文化的因素在裡面。
第二次文藝復興與迴歸東方文化美學
剛才談到的是新一代建築師關於未來的一些探索,下面談到的探月學院,並不是城市,不是建築,甚至不是家居,實際上是教育,因為未來新一代就是靠教育來支撐的。我現在提到的探月學院實際上是高中,但它是非營利性的創新學校,致力於培養內心豐盈的個體,積極行動的公民,這是很有創造性的教育。這個學院的創辦人是個18歲的年輕人,叫王熙喬,當年在北大附中國際部畢業之後已經被南加州大學與加州理工學院合辦的天體物理系錄取,但是後來聽說有創辦學校的機會就沒有到美國留學,而留在北京創辦了探月學院,這個學院聘請的老師都是名校的畢業生,推行新一代的創造。
我們可以看到探月學院有一個年度的主題,中學生研究關於生態文明和氣候行動,關於個人健康與公共衛生,關於人工智慧與高階製造,關於基礎科學與地球故事,關於人類社會與世界秩序,跟我們高中填鴨式的教育完全不一樣,這是培養未來的人,有創造性的人。我覺得中國的新一代就是這種有創造性的人,而新一代將決定中國城市的面貌,也將決定家居生活的新面貌。
創辦人叫王熙喬,一個年輕人創辦這個學校,使未來的教育有創造性,挖掘人的創造性潛力,這些都是年輕人充滿活力的場面,而不是老老實實、規規矩矩的背書做題。剛才說的都是很理想的未來創造,新一代的技術有很多高科技的東西,最近中國的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授予了中國城鎮建築遺產多尺度保護理論關鍵技術及應用,這是由院士領銜,實際也是新一代規劃師、建築師擔任具體的工作。這個課題關注很多中國城鎮的建築遺產保護,但是用現在高科技的方法來處理。
這個課題研究他們注意到如何創造新舊共生的歷史城市與本土建築設計的方法,使這種歷史建築與未來的生活聯絡在一起,我覺得這是我們所說的新一代的各種工作,從城市、建築、教育、科學探索等,將使中國的城市建築、家居有一種很新的發展。
有位哲學界的泰斗曾經說過,希望有第二次的文藝復興,第一次文藝復興在歐洲,希望第二次文藝復興將回歸原典儒學。第一次文藝復興把人從神、上帝的束縛中解放出來,引發了宗教改革、啟蒙運動、工業革命等,但是第二次文藝復興可能不一定是迴歸原典儒學,而是迴歸東方文化美學,在這種新的高科技時代,把人從高科技和各種社會機器的束縛下解放出來,發展人的個性、探索人的創造力,這應該是第二次文藝復興的重點。
新一代將建立開放的、自由的、積極的、健康的、多樣獨立的學術生態環境,共同來營造中國城市的美好空間,同時也經營具有東方文化美學意味的中國家居家裝品牌。我覺得中國的家居家裝品牌未來不應該再是千篇一律的,靠所謂的金錢來炫耀的,而應該是靠東方文化美學的內涵來提升家居家裝生活品位。我們將參與到整個世界的第二次文藝復興,也就是東方文化美學的復興,我們的家居因為跟人的生活是緊緊連在一起的,這種家居將使東方文化美學有在地性,跟每個人聯絡在一起,這是新一代人的工作,也是共同為中國作出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