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稍有常識的人都知道,金屬鉑是一種比黃金還要貴重得多的材料。所有鉑金屬都放在需要用幾把鑰匙才能開啟的保險櫃裡。鉑作為榮譽的象徵,也超過金牌銀牌。在前蘇聯,只有獲得過最高獎賞列寧勳章的人才能戴上用鉑鑄造的獎牌,勳章上刻印著蘇維埃締造者列寧的肖像,象徵著列寧,也象徵勳章獲得者功績的不朽!
但是,在300多年前,鉑卻受到很不公平的待遇,當時的一位西班牙國王就幹了一件極為愚蠢的事:下令把國內所有的鉑都倒進海里。
事情約發生在16-17世紀,當時南美洲的印加地區是西班牙人殘酷掠奪的物件,西班牙的殖民主義者在印加地區大量搶掠金銀珠寶,然後用大帆船送回國內。許多滿載金銀財物的大帆船經常來往穿梭於西班牙和南美洲之間。一天,一支西班牙的特遣船隊沿著哥倫比亞的普拉梯諾德勒平託河航行窺探,他們終於在河岸上發現了黃金礦,還發現了一種像白銀但又不是銀的很重的金屬顆粒。這種金屬熔點特別高,不容易熔化,船隊的工匠們輕蔑地把這種金屬叫“劣質銀”,並把它們運回西班牙,以比銀子便宜得多的價格出售。
西班牙的一些珠寶工匠把廉價買來的這種“劣質銀和黃金混合起來熔鍊,然後按黃金的價格高價賣出,從中大撈了一筆。而且他們發現,把“劣質銀”加人黃金中熔化時,比單獨熔化“劣質銀”容易得多,甚至比熔化純金還容易。於是,這些以發財為目的的珠寶首飾工匠們,把“劣質銀”和金子混在一起熔化,鑄成首飾當純金首飾出售。不久,摻假的金幣也製造出來了,並流人了金融市
場。
西班牙國王知道出現了摻“劣質銀”的假金幣後,怒火中燒,當即釋出命令,禁止把這種無用的“劣質銀”再運到西班牙來,並且命令把已經從南美洲運回的所有庫存的“劣質銀”全部收集起來倒進大海,讓那些摻雜使假的首飾工匠無法發“不義之財”。
過了許多年,西班牙人烏羅阿於1735年,英國的化學家武德於1741年先後發現了鉑這種新元素,才知道以前西班牙國王命令倒進海里的那種“劣質銀”,其實就是鉑這種金屬。
現在我們知道,鉑是耐腐蝕的金屬,因此鉑廣泛應用於現代科學技術中,航空航天、化工、電子工業等許多部門都缺少不了它。而幾百年前的西班牙國王卻有眼不識“泰山”,竟命令將鉑倒進大海,打入“水牢”,真是幹了一件大蠢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