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北朝(420年~589年)是南朝和北朝的統稱,南北朝時期中國南方和北方處於分裂狀態,是兩晉以後中國歷史上一個分裂時期,從公元420年開始,到589年結束,共169年。304年之後,中國歷史進入南北分裂、對峙的階段。在南方,雖然先後有東晉(東晉一朝與西晉合稱為晉朝)、南朝宋、南朝齊、南朝梁、南朝陳五個政權的更迭,但這中間除梁元帝以江陵作都3年外,其餘的時間,南方各朝的京城始終建在建康。
南朝宋(420-479年)是其中疆域最大、最強、統治年代最長的一個政權,歷4代8帝,共60年。
南朝齊(479-502年)國祚短暫,只有24年,但由於爭殺頻繁,經歷3代7帝,平均3年一帝,是中國歷史上帝王更換極快的一朝。
南朝梁(502-557年)歷3代4帝,共56年,其中武帝蕭衍個人在位時間最久,將近半個世紀。
南朝陳(557-589年) 歷3代5帝,共32年。陳承衰梁之弊,是版圖狹窄、人口孤弱、力量單薄的王朝,加之統治者又極度腐敗,最終喪亡於北方強敵之手,歷史上把宋、齊、梁、陳這南方四朝稱之為南朝,共計24帝,都城都在建康(今江蘇南京),劉宋是其中疆域最大、最強、統治年代最長的一個政權,歷4代8帝,共59年,齊共23年,歷3代7帝,梁共52年,歷3代4帝,陳首尾凡33年,歷3代5帝。
一:南朝-宋(420-479)
1:武帝劉裕 (363-422),420年稱帝 在位3年武帝劉裕,小名寄奴,小時家貧,後因戰功逐漸成為東晉的權臣,他迫晉恭帝禪讓,建立南朝宋,在位3年死,時年60歲。
2:少帝 (406-424) 422年即位,在位3年 少帝劉義符,劉裕長子,即位3年,被殺時年19歲。
3:文帝 (407-453) 424年即位,在位30年 文帝劉義隆,劉裕第三子,他是一位較有作為的皇帝,後被太子所殺,時年47歲。
4:孝武帝 (430-464) ,453年即位 在位12年 孝武帝劉駿,文帝第三子,殘暴昏君,死於464年,時年35歲。
5:前廢帝 (449-465) ,464年即位 在位6個月 前廢帝劉子業,孝武帝長子,暴君一個,嗜殺亂倫,在位6個月被殺,時年17歲。
6:明帝 (439-472) 465年即位 在位8年 明帝劉彧,文帝第十一子,殘暴昏庸之君,在位8年,死時34歲。
7:後廢帝 (463-477) ,472年即位 在位5年 後廢帝劉昱,明帝長子,淫暴無比,一日不殺人,就悶悶不樂,被蕭道成殺死,死時15歲,歷代王朝中,沒有像南北朝時宋朝的前廢帝,明帝,後廢帝這三個皇帝這樣,閨門無禮,亂倫淫穢,手足相殘,幾近禽獸。
8:順帝 (469-480) 477年即位 在位3年,順帝劉準,明帝第三子,在位3年後退位,480年被殺,時年12歲,宋亡。
二:南朝-齊(479-502)
1:高帝 (427-482), 479年稱帝,在位4年,高帝蕭道成,南朝宋的宰相,後廢順帝自立,建立南朝齊,在位4年,時年56歲。
2:武帝 (440-493), 482年即位,在位11年,武帝蕭賾,高帝長子,死於493年,時年54歲。
3:鬱林王 (473-494) ,493年即位,在位1年 鬱林王蕭昭業,武帝長孫,在位1年被殺,時年22歲。
4:海陵王 (480-494) ,494年即位,在位4個月 ,海陵王蕭昭文,鬱林王弟,在位4個月被殺,時年15歲。
5:明帝 (452-498) ,494年即位,在5年,明帝蕭鸞,高帝侄,即位後大殺手足,南齊國衰,死於498年,時年47歲。
6:東昏侯 (483-501), 498年即位,在3年 東昏侯蕭寶卷,明帝第二子,他殘忍兇暴,嗜殺成性,揮金如土,被蕭衍殺死,時年19歲。
7:和帝 (488-502) ,501年即位,在1年,和帝蕭寶融,明帝第八子,在位1年,被蕭衍所殺,南齊亡。
三:南朝-梁(502-557)
1:武帝 (464-549) 502年稱帝,在位48年,武帝蕭衍,廢南齊皇帝自立,建立南朝梁,蕭衍信奉佛教,生活簡樸,但政治昏庸,549年死於侯景叛亂,時年86歲。
2:簡文帝 (503-551) ,549年即位 ,在位2年 簡文帝蕭綱,武帝第三子,在位2年死,時年49歲。
3:元帝 (508-554) ,552年即位,在位3年,元帝蕭繹,武帝第七子,在位3年被殺,時年47歲。
4:敬帝 (543-557) ,555年即位,在位2年,敬帝蕭方智,元帝子,在位2年被陳霸先廢,558年被殺,時年16歲,梁亡。
四:南朝-陳(557-589)
1:武帝 (503-559), 557年稱帝,在位3年 武帝陳霸先,5廢南朝梁的皇帝自立,國號陳,他為人十分簡樸,時年57歲。
2:文帝 (522-566) ,559年即位,在位7年 文帝,武帝侄,時年45歲。
3:廢帝 (552-570), 566年即位,在位2年,廢帝陳伯宗,文帝長子,在位2年被廢,時年19歲。
4:宣帝 (528-582), 568年即位,在位14年 宣帝陳頊,文帝弟,死於582年,時年55歲。
5:後主 (553-604), 582年即位,在位7年,後主陳叔寶,宣帝長子,他是一個荒淫的皇帝,就知道遊宴玩樂,製作豔詞,589年,隋 軍攻入建康,後主被俘,死於604年,時年52歲,陳亡。
北朝,公元386年拓跋部首領拓跋圭建立北魏,而後統一黃河流域,後北魏分裂為東魏和西魏,之後東魏被北齊所代替,西魏被北周所代替,北魏前期以平城(今山西大同)為都,後都城洛陽,共計5個朝代27帝,北魏立國一百多年,歷9代12帝,東魏以鄴城為都,歷1主16年,西魏都長安,經3帝,共享國22年,北齊是鮮卑化漢人高氏所建的政權,立國28年,有3代6帝,北周是宇文鮮卑人統治的王朝,歷3代5帝,立國24年,歷史上把北方的五個朝代總稱為北朝。
一:北朝-魏(386-556)
1:道武帝 (371-409),386年即位 在位23年 道武帝拓拔珪,鮮卑族人,383年,前秦經淝水之戰後,國力日弱,386年16歲的拓拔珪復國,稱代王,同年改稱“魏”,史稱“北魏”,時年39歲。
2:明元帝 (392-423),409年即位,在位15年 明元帝拓拔嗣,道武帝長子,時年32歲。
3:太武帝 (408-452),423年即位,在位28年 太武帝拓拔燾,明元帝長子,即位後先後消滅大夏,北燕,北涼,大大增強北魏國力,統一了北方,但在與南朝宋的戰爭中大敗,452年,太武帝死,時年45歲。
4:文成帝 (440-465),452年即位 在位14年 文成帝拓拔浚,太武帝嫡孫,他在位時北魏國力開始下降,時年26歲。
5:獻文帝 (454-476),465年即位,在位7年 獻文帝拓拔弘,文成帝長子,即位時14歲,18歲時就讓位給4歲的太子,時年23歲。
6:孝文帝 (476-499),471年即位,在位29年 孝文帝拓拔宏,獻文帝子,孝文帝一朝,進行改革,494年,遷都洛陽,推廣漢化,並帶頭將姓改為“元”,加速了北方少數民族封建化的過程,推動了社會經濟的發展,時年33歲。
7:宣武帝 (483-515),499年即位 在位16年 宣武帝元恪,孝文帝二子,即位後政治腐敗,貪汙成風,起義不斷,時年33歲。
8:孝明帝 (510-528),515年即位,在位12年 孝明帝元詡,宣武帝子,政治腐敗,民不聊生,時年19歲。
9:孝莊帝 (507-530),528年即位,在位2年 孝莊帝元子攸,528年被擁為帝,在位2年被殺,時年24歲。
10:節閔帝 (498-533),531年即位,在位1年 節閔帝元恭,廣陵王子,在位1年被廢,533年死。
11:後廢帝 (513-532),531年即位 在位半年 後廢帝元朗,章武王子,在位半年,被高歡(北齊文宣王之父)所殺。
12:出帝 (510-534),532年即位,在位3年 出帝元修,廣平王子,被高歡擁立為帝,534年逃出洛陽,投奔宇文泰,被宇文泰所殺,時年25歲,北魏亡。
二:北朝-東魏
1:孝靜皇帝 (524-550),534年即位, 在位17年孝靜帝元善見,出帝逃後,高歡擁立他為帝,遷都鄴城,史稱東魏。
三:北朝-西魏
1:文皇帝 (507-551),535年即位, 在位17年文皇帝元寶炬,535年被宇文泰擁立為帝,都長安,史稱西魏。
2:廢帝551年即位,,在位2年廢帝元欽,文帝長子,在位2年,被殺。
3:恭帝554年即位,在位3年恭帝拓拔廓,文帝第四子,在位3年被殺,西魏亡。
四:北朝-齊(550-577)
1:文宣帝 (529-559),550年稱帝,在位10年 文宣帝高洋,其父高歡為北魏的渤海王,534年北魏分為東西魏,550年,高洋廢東魏皇帝自立,改國號“齊”,史稱“北齊”,在對突厥,契丹的戰爭中,他屢次獲勝,但他荒淫無度,時年31歲。
2:廢帝 (545-560),559年即位,在位1年,廢帝高殷,文宣帝長子,在位1年被高演所殺,時年17歲。
3:孝昭帝 (535-561),560年即位,在位1年,孝昭帝高演,高歡第六子,文宣帝之弟,在位1年死,時年27歲。
4:武成帝 (537-568),561年即位,在位4年,武成帝高湛,高歡第九子,高演弟,他是一個暴君,565年禪位給其子,時年32歲。
5:後主 (557-577),565年即位,在位12年,後主高緯,武成帝長子,576年周武帝大軍攻北齊,他禪位給兒子高恆,被俘被殺,時年20歲。
6:幼主 (570-577),577年即位,在位25天,幼主高恆,後主長子,在位25天被俘,北齊亡,高恆被殺,時年8歲。
五:北朝-周(556-581)
1:孝閔帝 (542-557),557年即位, 在位8個月 孝閔帝宇文覺,鮮卑族宇文泰第三子,557年即位,國號“周”,在位8個月被殺。
2:明帝 (534-560),557年即位 在位4年 明帝宇文毓,宇文泰長子,在位4年被殺,時年27歲。
3:武帝 (543-578),560年即位,在位18年,武帝宇文邕,宇文泰第四子,他統治時,北周日益強大,開始統一北方,消滅北齊,並攻擊南陳,取得長江以北的全部土地,他死於578年,時年36歲。
4:宣帝 (559-579),578年即位 在位1年,宣帝宇文贇,武帝長子,荒淫無度,嗜酒如命,在位1年就禪位於太子,時年22歲。
5:靜帝 (573-581)579年即位 在位1年 靜帝宇文衍,宣帝長子,即位時才7歲,由楊堅輔政,581年,楊堅迫靜帝禪位於他,建立隋朝,北周亡。
在南北朝時期,朝代常因為軍權流入權臣手中而更替,南朝的軍事制度大至延續東晉募兵制,北朝在軍事制度方面,在北魏初期採行兵民合一的部族兵制,統一華北後逐漸成為世兵制,北朝後期出現府兵制,成為隋唐兵制的基礎。
南朝兵種以步兵和水軍為主,騎兵較少。兵源原本來自世兵制,但是因為戰爭的消耗、士兵的逃亡和被私家分割,部分兵戶變為民戶,兵源趨於枯竭,於是改以募兵制為主,南朝軍隊區分為中軍(亦稱臺軍)及外軍,中軍直屬中央,平時駐守京城,有事出徵,在南朝宋時,宋武帝劉裕加強皇宮兵力,以圖扭轉東晉以來外強內弱的局面,然而由於宗室自相殘殺而失敗,歷朝屢次有篡位之事發生,外軍則歸各地都督管制,都督多兼刺史,而且常與中央抗衡。
南朝作為漢族政權和東晉的延續,其各朝皇族主要是士族或次級士族,因為在東晉末期之後,軍職大多由士族或次級士族等擔任,由於執政者的努力,出現元嘉之治與永明之治等治世,使得國力富盛,皇帝受獲聲譽深重的主流士族擁護,然而士族只想保有本身政治地位,並非全然支援皇室,皇帝也扶持寒門擔任軍職或次要官職以平衡政治勢力,由於皇室內部也因為爭奪皇位的鬥爭,時常發生宗室血腥事件,由於戰略運用錯誤與北朝的興起,使得南弱北強,疆域漸漸南移,到南朝梁時為梁武帝改善和北魏六鎮之亂,使南朝國力逐漸追上北朝,但在他晚年時,崇信佛教,國家承平日久,民眾不習戰事,侯景發動侯景之亂後,梁武帝死在臺城,部分蕭氏皇族為爭奪皇位而各自為戰,使南朝實力大減並四分五裂,最後到南朝陳的陳文帝完全統一南朝,但南朝國力已衰,只能依長江抵禦北朝。
北朝方面,北魏軍隊在初期以鮮卑騎兵為主力,其補給是由各部自行掠取,在統一華北過程中,漢族逐漸加入軍隊,當攻城戰增加後變為步、騎兵混合,之後步兵成為主力兵種,北魏統一北方後,軍隊分為中軍、鎮戍兵和州郡兵,中軍在平時守衛京城,有事則成為對外作戰的主力,鎮戍兵是為保衛邊防而設定的,鎮相當於州、戍相當於郡,初時僅設於北部邊境,後來擴充套件到南部邊境,州郡兵是維持諸州治安的軍隊,有時也充作鎮戍兵或是隨軍出征,北魏後期也逐漸形成固定的兵戶,北魏皇室多為鮮卑族,而鮮卑皇室也逐漸受到漢文化的薰陶,其中以北魏孝文帝的漢化運動最盛,由於北部的柔然牽制北魏,使得北魏難以用全力攻入南朝,直到較親北魏的突厥取代柔然後才較安定,北魏後期政治逐漸敗壞,六鎮民變後國力大衰,北朝分裂成東魏及西魏,並分別由北齊及北周取代,北齊的核心主要為六鎮流民及關東世族,其軍力比較強盛,由於其源頭六鎮流民偏向鮮卑化以及統治者為鮮卑化漢人的原因,使得北齊主要提倡鮮卑文化,北周在立國時鮮卑軍不如北齊多,政治地位也不如北齊及南朝梁,所以建立關中本位政策,融合鮮卑及漢人儘量消除胡漢隔閡,最後北周形成團結的貴族關隴集團,得以攻滅因政治混亂而衰退的北齊,而漢族也逐漸成為北周軍隊的主力,逐漸佔據統治地位及主體,取代鮮卑貴族,也為後來的楊堅建隋打好了基礎,北周武帝去世後,劉昉、鄭譯矯詔以楊堅總知中外兵馬事,入朝輔政,大定元年(581年)二月,北周靜帝禪讓帝位於楊堅,即隋文帝,建立隋朝,隋文帝於開皇九年下詔滅陳,自西晉末南北分裂300餘年的中國再度統一,南北朝正式退出歷史舞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