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研究報告顯示,
這種走路方式不僅“霸氣十足”,
還能健腦?
社長今天帶大家一探究竟!
日本東京都健康長壽醫療中心研究所協同研究員谷口優團隊以超過1000名65歲以上居民為物件,研究者調查了每個人的步幅,並根據步幅大小分為“小步伐”“中等步伐”“大步伐”3組,進行了為期4年的認知功能追蹤調查。
最新研究結果顯示:認知功能衰退人數最多的是小步伐組,最少的是大步伐組。人在步行時會調動全身60%~70%的肌群,還需要神經系統、呼吸系統、肌肉骨骼等多個系統支援和配合。相比日常走路步伐大的人,步伐小的人認知功能更容易衰退。
大步走的好處超乎想象
大步走路時運動強度更高,使血液迴圈更好,能夠促進營養物質的代謝、吸收和廢物排出,尤其是肺對氧氣和二氧化碳的交換能力增強,能夠增強肺的換氣和通氣功能,使氧氣送到身體的每個角落。
增加肌肉力量
大步幅走路可以更好地鍛鍊到腿部肌肉、脊背部肌肉臀部等身體核心肌肉。
血管更有彈性
大步走增加可以肌肉的收縮與伸展,可良性刺激血管,藉此增加血管彈性。
“啟用”大腦
大步走路可以適當刺激腦與腳之間的神經傳導,除了大腦通往腳部的運動指令之外,腳部傳回大腦的資訊交換也會變得活絡,有助於盤活大腦,幫助大家提高創造力。
讓心情更愉悅
大步走路時,背部會自然挺直,視線也會自然抬高。這樣的姿勢改變能給人年輕有活力的印象,能使人心情愉悅,更加積極正向。
一個公式算出最佳步幅
“步幅”是指以腳的中心算,你走一步後,一腳的腳跟到另一腳腳跟的距離。成人正常步幅大約在65釐米左右。65釐米大約是過馬路時一步至少邁過一條白色斑馬線的寬度。
但在現實生活中,若想達到健步走的最佳效果,步幅還會因每個人的身高而有所不同,理想步幅≈身高(釐米)×0.45,如180釐米身高的人合理步幅為81釐米左右。
養成正確走路姿勢
跨前一步需謹慎
劉詩詩的“北舞系”走路一直被奉為走路帶風的典範。但模仿要謹慎!因為曾經有學生模仿“劈叉姿勢”把大腿拉傷了喔。
適度調整步寬
兩足之間的距離(步寬)不宜過寬,走路時想像自己走在比肩膀略窄的兩條線上,可以增加行走時的穩定性。
保持正確走路姿勢
適度挺胸、收腹、夾緊臀部,不弓腰駝背,肩部放鬆,兩臂各彎曲約成90度。
兩手半握拳,自然擺臂
適當甩開手臂能讓行走的效率更高,有意識地往後擺臂,擺動的幅度別太大,用力別過猛。讓肩胛骨動起來,同時微微扭動骨盆。昂首挺胸,大步流星地走起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