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依賴又稱酒依賴綜合徵,是由於長期大量飲酒引起的一組關於認知、行為和生理學症狀的組合。酒依賴主要表現為軀體依賴和精神依賴。軀體依賴是指反覆飲酒,使中樞神經系統發生了一定的生理改變。為避免發生戒斷症狀,需要酒精持續地存在於體內。一旦停止飲酒,則產生一系列的軀體症狀即軀體戒斷症狀,如噁心、嘔吐、心悸、出汗、血壓升高等,如果繼續使用酒精,則可以短時間內使上述症狀減輕或消失。精神依賴則是指酒依賴者在心理上迫切需求飲酒(專業術語稱為“渴求”),對這種需要的滿足甚至比食慾、性慾和睡眠更為重要。患者不顧酒精對個人精神或軀體和對家庭或社會的危害,出現強烈的飲酒渴望,導致不可遏制地尋覓酒的行為。
流行病學:2016年全球15歲以上人群調查發現酒依賴患病率為2.6%,酒依賴患者大約有1.4億人,而我國2001-2005年進行4個省份的流行病學調查顯示18歲以上男性酒依賴患病率為4.52%,男性酒依賴患病率大約是女性的40倍,這也表明男性患酒依賴的風險更高。
酒依賴的危害:2016年,有害使用酒精導致全球約300萬人死亡(佔總死亡人數的5.3%),酒精導致的死亡人數遠高於艾滋病、結核、糖尿病。酒依賴的具體危害涉及到很多方面:1酒依賴導致多種軀體疾病,例如酒精可以導致消化系統(酒精性肝病、酒精性胰腺炎、酒精性胃炎等)、迴圈系統(酒精性心肌病、急性酒精中毒性心臟損害等)、神經系統(酒精中毒性小腦變性、酒精中毒性腦橋中央髓鞘溶解症等)等多個系統的臟器損傷;2酒依賴可引起精神損害,例如慢性酒精中毒引起的幻覺、妄想等精神病性症狀,並且酒依賴增加焦慮、抑鬱等其他精神障礙的患病風險,也可以引起認知功能下降甚至酒精性痴呆;3酒依賴嚴重影響患者的家庭和工作,酒依賴患者的離婚率和失業率要高於健康人群,並且影響患者的社會交往等;4酒依賴增加違法犯罪的比例,例如酒後駕駛造成的車禍、酗酒後打架鬥毆等行為。
酒依賴是一種常見的精神疾病,目前的診斷標準參考世界衛生組頒佈的《國際疾病分類標準》第十版,確診酒依賴通常需要在過去一年的某些時間內體驗過或表現出下列至少三條:
(1)對使用酒精的強烈渴望或衝動感;
(2)對酒精使用行為的開始、結束及劑量難以控制;
(3)當酒精的使用被終止或減少時出現生理戒斷狀態,其依據為:酒精的特徵性戒斷綜合徵;或為了減輕或避免戒斷症狀而使用酒精(或某種有密切關係的)的意向;
(4)耐受的依據,例如必需使用較高劑量的酒精才能獲得過去較低劑量的效應;
(5)因使用酒精而逐漸忽視其它的快樂或興趣,在獲取、使用酒精或從其作用中恢復過來所花費的時間逐漸增加;
(6)固執地使用酒精而不顧其明顯的危害性後果。
酒依賴的治療主要分為兩個階段:第一階段為急性戒斷期的脫癮治療,第二階段為維持期的防復發治療。
急性戒斷期的脫癮治療主要是酒依賴患者突然停止飲酒後會出現多種戒斷症狀,如心慌、手抖、出汗、焦慮不安,嚴重時會出現幻覺、妄想或者癲癇發作等,這些戒斷症狀可能會導致生命危險,所以急性戒斷期往往需要在專業機構由專業人士進行,例如精神專科醫院的物質依賴科等。急性戒斷期治療大約需要2-4周,此階段的主要目標是控制戒斷症狀,分為一般治療和替代治療。一般治療:安靜的治療環境,監測生命體徵,採用口服或靜脈輸液的方式糾正電解質紊亂,補充B族維生素和葉酸。替代治療:在上述一般治療的基礎上採用地西泮等苯二氮卓類藥物進行替代治療。
維持期的防復發治療主要發生在院外,酒依賴患者完成急性戒斷期的脫癮治療出院後就開始進入漫長的防復發治療階段,此階段的治療分為藥物維持治療和心理社會干預。目前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批准酒依賴維持期的藥物包括戒酒硫、阿坎酸、納曲酮,但是由於種種原因這三種藥物在我國很少使用。心理社會干預又分為心理治療和社會干預,其中心理治療包括動機強化治療、認知行為治療、家庭治療、預防復發治療等,社會干預包括匿名戒酒會互助組織、社群康復等等。
酒依賴是一種慢性易複發性腦病,治療後一年內複發率高達60%以上,因此預防酒依賴復發是治療酒依賴的重要環節。眾多研究發現:更多的社會支援、積極處理負性情緒、合理緩解應激與壓力、及時消除心理渴求等因素都有助於降低酒依賴復發。
以上是我們對酒依賴知識的科普,希望能夠給大家帶來幫助。如果您需要獲得更多的幫助,請您到專業機構進行諮詢(物質依賴科,一般精神病醫院設有此科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