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
2021年,新冠疫情橫行於世界,好在我們終於有了可與之對抗的疫苗和藥物,得以保護我們的家人和朋友。
回望2021年,無論是繆子的反常磁矩與標準模型相差4.2個標準差,還是新冠口服藥物的誕生,無論是韋布望遠鏡成功發射,還是中國科學家釋出月壤研究的第一批研究成果,科學在不確定中前行,但依然帶給人們驚喜。
以下為知識分子編輯部綜合讀者點贊和閱讀人數,為您精選的2021年重要科學事件。
來吧,一起看看時間留下了哪些痕跡。
12月
剎那即永恆:回憶恩師張首晟
02 都說不唯論文,那我們發表論文是為了什麼?
03 哈佛教授六項指控均被判有罪,與美國要抓的經濟間諜有關係嗎?
04 “鴿王” 韋伯上天之前,你需要知道這些
05 國內多城宣佈HPV疫苗免費接種,宮頸癌能被消除嗎?
11月
新冠變種Omicron,比Delta更可怕的"狼"真的來了?
02 李政道:傾心盡力為祖國育人才
03 深度解讀:新冠口服藥物來了,能代替疫苗終結疫情嗎?
04 日語和韓語同源,而且源頭都來自中國東北?
05 福島核事故十年後,“禁區” 裡的野豬們怎麼樣了?
10月
研究溫度感知與觸覺的兩位科學家獲生物諾獎!
02 日本21年實現20位諾獎得主:全球變暖/大氣物理獲獎
03 深度解讀:不對稱催化獲諾獎,理綜獎迴歸傳統化學
04 導師獲諾獎,我還要繼續同一領域的研究嗎?|專訪
05 為什麼按摩會很爽?因為真能修復受損肌肉 | 一週科技
9月
楊振寧百歲生日感懷:稼先,後50年,我們千里“共同途”
02 科學大家楊振寧
03 披上預聘制外衣的 “非升即走” 如何扭曲高校人才體制?
04 接種兩劑疫苗後,我感染了新冠|商周專欄
05 夏志宏:有靠譜的大學排名嗎?
8月
訪談|德爾塔突變株會改變 “清零” 防控策略嗎?
02 最新調查:新冠疫情如何影響美國民眾對中國態度?
03 人工培養的大腦,長出 “眼睛” 了!| 一週科技
04 維納:控制論之父鮮為人知的悲慘遭遇
05 美國CDC的 “Delta末日文件”:感染人數激增,接種疫苗仍傳播病毒?
7月
河南特大暴雨親歷者:我是研究氣候的,都沒有想到……
02 撤稿事件警醒:千萬不要自己騙自己
03 賽格大廈震動原因查明:小天線晃動超高層建築
04 2400歲的木乃伊,最後一餐吃了些啥?| 一週科技
05 林建華:中國工程教育需要變革
6月
成立158年以來,美國科學院首次開除院士
02 公鼠懷孕實驗引發倫理爭議,論文作者稱已申請撤稿
03 國產疫苗,對新冠病毒突變株效果如何?| 商周專欄
04 別賴床了,早起1小時可降低抑鬱風險 | 一週科技
05 來勢洶洶:新冠Delta突變株是什麼,我們該如何應對?
5月
饒毅:55年前,袁隆平發表論文的意義
02 “兩頭翹,中間塌”,第七次人口普查哪些資料值得關注?
03 新冠病毒ADE效應實錘了? 還能放心接種疫苗嗎?
04 美國若放棄新冠疫苗專利,意味著什麼?有何影響?
05 歧視與猜忌,美國首位華人校長的灰暗記憶
4月
韓啟德:生死兩相安,我們可以做些什麼?
02 姍姍來遲,科興新冠疫苗究竟怎麼樣?
03 北大老校長回顧:英國人對“中國成功爆炸了原子彈”的反應
04 印度新冠新增病例單日超30萬,為什麼?| 商周專欄
05 阿斯利康疫苗接種後出現腦血栓,意味著什麼?| 商周專欄
3月
魯白:中國怎麼可能成為科學強國?
02 楊振寧:偉大的物理學家,傑出的愛國者
03 那個關心我們命運的人去世了
04 駁所謂全球著名專家的 “停止新冠疫苗接種的呼籲”
05 石正麗:新冠病毒的祖先在哪?
2月
如何看待茅臺總工程師獲提名院士?
02 王立銘:有了疫苗,世界就會好麼?|巡山報告
03 午睡習慣,可能與心血管疾病風險有關?| 一週科技
04 中國牛,哪裡牛?
05 “吃掉你,我就繼承你的記憶”,記憶轉移實驗是造假還是奇蹟?
1月
“圖片誤用”
02 金銀潭出院新冠患者追蹤調查:超7成半年後仍有健康影響
03 MIT教授聯名信:對陳剛的大部分指控是對我們全體MIT教授的指控
04 MIT校長公開信澄清:是學校與南科大合作,不是陳剛個人
05 兩針新冠疫苗一次打完效果如何?專家表示 “基本沒用”
製版編輯|王樂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