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家,是指對自然、生命、環境、現象及其性質進行重現與認識、探索與實踐,並作出突出貢獻、具有傑出成就的科學工作者。如:英國物理學家牛頓、波蘭化學家瑪麗·居里、美籍物理學家愛因斯坦、中國空氣動力學家錢學森。
可能很多人會好奇,作為一名科學家,肯定是有突出的貢獻和傑出的成就的,那麼,他們的成就跟他們的童年有什麼必然的聯絡嗎?他們經歷了怎樣的童年?他們的童年特徵是什麼?
今天,我們就來看看這3位科學家的童年故事,他們分別是:伽利略、牛頓、愛因斯坦。
伽利略
伽利略是義大利偉大的物理學家和天文學家,科學革命的先驅。
伽利略於1564年2月15日出生於義大利西部海岸的比薩城,他原籍佛羅倫薩,父親是個破產貴族,也是一位不得志的音樂家,精通希臘文和拉丁文,對數學也頗有造詣,因此,伽利略從小受到了良好的家庭教育。
當伽利略來到人世時,他們家裡已經很窮了,為了免於飢餓,多掙點錢,伽利略的父親很想讓他當個商人。為此,父親很早的時候就把他送到學校去讀書。伽利略在幼年時,就很愛動腦筋。伽利略的故事看到機械方面的東西,他總是想要自己試著做一做。別的孩子去玩耍,他卻躲在一邊,做著各種各樣精巧有趣的機械玩具。在學校裡,伽利略勤奮刻苦地學習著,他很快學會了拉丁文、希臘文、哲學,就連圖畫和音樂,他也學得很好。父親看到這種情況,心裡十分高興,他覺得自己的兒子很聰明,將來在經商的路上也一定會一帆風順。
17歲那一年,伽利略考進了比薩大學。在大學裡,伽利略不僅努力學習,而且喜歡向老師提出問題。哪怕是人們司空見慣、習以為常的一些現象,他也要打破砂鍋問到底,弄個一清二楚。
家庭生活的貧困,使伽利略不得不提前離開大學。失學後,伽利略仍舊在家裡刻苦鑽研數學。由於他的不斷努力,在數學的研究中取得了優異的成績。
牛頓
牛頓是一位聞名中外的物理學家和數學家,他的成就是有目共睹的:萬有引力定律、光學分析和微積分學。
1642年,牛頓出生在英國倫敦林肯郡沃爾斯索普村的普通農戶家中,父親在他出生前3個月就因病去世了,而她生下來的時候只有3斤,這可把他母親愁懷了,這小貓一樣大小,能養大嗎?
當時英國正處於內戰之中,母親漢娜很快就要養不起他了。老牧師史密斯願意出一年50英鎊和一塊地給牛頓,條件是隻要漢娜嫁給他,而不要牛頓。漢娜猶豫了很久,最後,為了牛頓的生活會變得舒適一些,能有錢接受教育,她答應了老牧師,流著眼淚把牛頓託付給自己的父母。
小時候的牛頓學業很平常,與眾不同的是他愛冷靜思考,還有極強的動手能力,課餘時間喜歡製作各種各樣的工藝品和小機械裝置,如一些風車模型、時鐘、風箏等等,他還設計了十分精巧的日圭儀,給當時的村裡人指示時間。隨著年齡的增長,牛頓越發願意讀書。
1656年老牧師去世,母親帶著三個異父弟弟回到沃爾斯索普村。為了生活,母親決定讓牛頓在莊園裡幹活,牛頓雖然沒有拒絕母親的安排,然而他在學習上卻著了迷。有一天,母親叫去放羊,他躲在灌木叢中看書,而他的羊卻早已不知去向。舅舅看到牛頓實在好學,就向姐姐說情,讓牛頓繼續學習。
1661年5月,牛頓以“減費生”的身份考進英國劍橋大學三一學院。窮學生牛頓上大學時的年齡比一般學生大四、五歲,人們把他稱為“晚熟的人”。牛頓自進入大學起到1696年,他一直生活在劍橋大學。
愛因斯坦
愛因斯坦開創了現代科學技術新紀元,被公認為是繼伽利略、牛頓之後最偉大的物理學家,也是批判學派科學哲學思想之集大成者和發揚光大者。
愛因斯坦於1879年3月14日出生在德國小城烏爾姆的一個猶太人家庭。他的童年可以說是幸福的,他的父親平靜而溫順,愛好文學和數學。他的母親個性較強,愛好音樂,並且影響了愛因斯坦,愛因斯坦從6歲起學小提琴,從此小提琴成為他的終生伴侶。正因為愛因斯坦的父母對他有著良好的影響和教育,在他們家裡,充滿著自由的精神和祥和的氣氛。
和牛頓一樣,愛因斯坦年幼時也未顯出超群的智力,恰恰相反,他到了四歲多還不會說話,父母親都擔心他是個低智兒童。6歲時他進入了國民學校,是一個十分沉靜的孩子,喜歡玩一些需要耐心和堅韌的遊戲,例如用紙片搭房子。
1888年進入了中學後,學業也不突出,除了數學很好以外,其他功課都很一般,特別是拉丁文和希臘文,他對古典語言完全不感興趣。
當時的學校必須接受宗教教育,剛開始愛因斯坦學得非常認真,然而當他讀過了科學書籍後,認識到宗教裡有很多故事是不真實的。於是他放棄了對宗教的信仰,對所有權威和社會環境中的信念產生了懷疑,並發展成一種自由的思想。
愛因斯坦發現周圍有一個巨大的自然世界,它離開人類獨立存在,就像一個永恆的謎。他看到,許多他非常尊敬和欽佩的人在專心從事這項事業時,找到了內心的自由和安寧。
於是,少年時代的愛因斯坦就選擇了科學事業,希望掌握這個世界的奧秘,而一旦選擇了這一道路,就堅持不懈地走了下去,從來沒有後悔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