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空軍軍醫大學唐都醫院成功為一名脊柱纖維肉瘤多次復發的患者進行22cm超長段脊柱七椎體惡性腫瘤整塊切除與重建。據科技查新,如此長度的脊柱腫瘤整塊切除暨重建是目前世界最長記錄,標誌著我國在脊柱腫瘤切除重建技術上又取得新突破。
“謝謝,謝謝你們給我們全家帶來了光明和希望……”看到小宇隔著重症監護室的玻璃向自己豎起了大拇指,監護室外的王女士一邊流淚,一邊向身邊的醫護人員道謝。今年27歲的小宇(化名)是家中獨子,4年前偶然發現背部長出一個小腫塊,未經活檢行病變切除術,術後病理考慮纖維肉瘤,切緣陽性提示腫瘤切除不徹底。接下來的4年裡,由於腫瘤反覆發作,小宇又先後經歷了六次手術和多次放化療,其中包括日前最先進的靶向和免疫治療,但效果一直不佳。今年9月,腫瘤加速生長,侵犯脊髓,小宇癱瘓在床,雙下肢失去感覺與運動功能,大小便也不能自理。同時腫瘤像菜花一樣向外擴散生長,導致面板破潰,終日有膿血滲出,生命安全受到極大威脅。
家人心急如焚,四處求醫。經過多方打聽,慕名找到了唐都醫院骨科郭徵主任。郭主任詳細檢查後發現,患者腫瘤侵襲椎體範圍廣,且包繞壓迫脊髓導致截癱,值得慶幸的是腫瘤並沒有發生轉移。但若想提高患者生存質量,相對延長生存期,全椎體腫瘤整塊切除是最好的治療方案。但全椎體腫瘤切除術本身就屬於超高難度手術,更何況需要將被腫瘤侵蝕的7節椎體一起整塊切除,幾乎佔了人體脊椎骨長度的1/4,在國內國際範圍內都沒有先例可以借鑑。另一方面,腫瘤切除後的脊柱缺損會導致脊柱連續性中斷,維持人體正常姿態的生物力學結構受到嚴重影響,隨之而來的脊柱重建同樣具有挑戰性。
為了徹底切除椎體腫瘤,科室與整形外科、胸腔外科、重症醫學科等專家,反覆推敲研究,模擬手術過程,確定手術方案。為重建脊柱缺損,恢復術後的脊柱力學結構,團隊決定採用3D列印技術,為小宇量身設計個體化鈦合金人工椎體,確保脊柱穩定性。
經過完善的術前準備,郭徵主任帶領李小康副教授、黃海主治醫師及團隊為小宇實施了手術。術中小心操作,將腫瘤與周圍血管、神經、胸膜等重要組織分離。8小時後,長22釐米、保溫杯大小的腫瘤連同受侵蝕的椎體被完整切除,3D列印鈦合金個體化人工椎體順利植入,破損胸膜完成修補。最後由燒傷整形科李靖主任團隊進行背闊肌皮瓣轉移覆蓋。骨科麻醉手術室任鵬程副主任全程監護,確保患者生命體徵穩定。術後兩個小時,小宇恢復意識。第四天,從重症監護室轉回普通病房。
郭徵主任介紹,脊柱全椎體切除術難度高、風險大,其最主要的優勢是腫瘤切除的徹底性和完整性,從而降低術後複發率。椎體切除後脊柱缺損需要進行人工椎體植入從而恢復脊柱穩定。手術中採用的七節超長段人工椎體,目前臨床上缺乏常規的修復產品。唐都骨科團隊在國家重點研發計劃專案支援下研發的 3D列印個體化人工椎體,可根據病變預定切除範圍,進行個體化設計和3D列印加工,實現對脊柱缺損的個體化匹配重建,恢復脊柱穩定和功能,提高患者生存質量。
來源:唐都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