挒是檢驗纏得好不好的最簡單、最有效的方法,掤是檢驗太極拳總體功夫和對拳理認識好不好的方法,而檢驗內在功夫的好的方法是定力。
定力是鎮定自若的能力,是抗干擾的能力,是自控的能力。它既有物質基礎,也需要意識條件,即既有強健的身心,也有對物、事、理的通透和對窮通壽夭的理性認識。
不能動、不能笑、不接電話是一種定力。泰山崩於前而面不改色,麋鹿興於左而目不瞬才是真正的定力
定力不大好考察,必須有情境,必須“先有事焉”。所以我提出一種維度更低的、更容易檢驗的方法,那就是耐心,因為耐心和沉著是關係密切的,沉著與定力是關係密切的。連耐心都沒有,一定是心浮氣躁的。心浮氣躁的人說自己是練內家拳的,那一定是可笑的。
我是從小學拳,一直到初中,學了很多種長拳。高中時簡單學過拳擊。高中畢業後學過摔跤。師專時,又自學並教了同學兩年。一直到四十二歲才學太極拳。我學太極拳就是因為自己的性格暴躁,希望透過學太極拳讓自己慢下來、靜下來,有耐心,沉住氣,有定力。
但自從我學太極拳以來,我發現最不能沉住氣的反而是練太極拳的人。
多數人口口聲聲內功、內丹、神意氣,可是卻連丁點耐心都沒有,個個唯我獨尊,自以為是,不肯放下個人的成見,沒有靜心聽別人說話、認真讀別人的文章、看別人的影片講解的耐心。
甚至很多人充滿戾氣,說話罵罵咧咧,粗暴無禮,動輒暴粗口,甚至充斥動手的意願。
一個真正懂得內家拳的人,至少是知道修煉內心的、知道心平氣和的、知道松、靜、定的。
功夫深厚的人理性多而感性少,遇事以理為準思考是非,不是憑自己個人的好惡為標準評判。
我的師爺和老師都強調要多讀書。我的老師甚至經常強調把師爺的書當教科書,規定每個人都必須仔細研究。
當然,有的人沒有耐心讀這種書,因為太枯燥,太抽象,太難啃。
我認為能一點一點啃這樣的書的好處,除了掌握拳理拳法,最大的益處就在於能逼自己更耐心。耐心學抽象的東西。只有抽象的東西才能讓人舉一反三。具體的知識是學不完的,而且是零碎的、無法運用的。
讓我寫這篇文章的起因是讀者給我的文章的評論。
我不反對針鋒相對的觀點,也不反感別人的批評,更歡迎別人與我討論甚至爭論。
但是我發現很多人只看了題目就留言,有的是不學太極拳的年輕人,他們一般都說馬XX,說上擂臺一類的,這個容易分辯。因為無知,因為確實社會中有馬XX這樣的人,我們受點連累是應該的。這一類年輕人是不知者不怪。年少輕狂,我們都是從這年紀過來的。
總起來說,他們不學太極拳,沉不住氣,血氣方剛,可以理解。
有一些是學太極拳的,甚至是練了多年的,一看題目就留言,說的一般就是他心中的觀點,像貼牛皮癬小廣告一樣。這個也可以理解,屁股決定腦袋,利益決定是非。
還有一些就是沒有耐心的,看了幾句話就下結論,非常武斷,說的話也沒有涵養。甚至有一些抖機靈,自以為那是聰明,實際上是輕浮、輕佻。
有一次,一個顯示濟南的人在我的影片下留言,嫌我說話太慢。嫌不要緊,他用非常惡毒的話罵我。這也是一個顯著標志,是外行的標誌,當然更是他品行低劣的標誌。
我練拳到現在,經常在聲音方面感覺不通透,感覺說得還是慢不下來。我現在能理解大成拳試聲是有道理的了——理解不到的時候亂練、亂試也沒有用,因為沒有強烈的願望和清醒的目標認識。
我的師爺喜歡唱京戲,他唱譚派,是難度極高的。能控制氣息,控制發聲,控制參與發音的各個共鳴區,這是非常難的,必須全身心都放鬆而通透。
練太極拳到了一定程度,會感覺很多技藝都是相通的。唱歌、朗讀、樂器、打球……
我的老師曾暗示我們練太極拳應唱唱歌,我認為她對此是有認識的。
她還喜歡走路。我聽一位以前的師兄弟說孟慶海師兄也喜歡走路,有時候帶著他莫名其妙地走很遠很遠。
我的感覺也是這樣:在一個人默默的、長時間地做一件需要耐心的事的時候,人是受鍛鍊的,也是受啟發的,有很多感觸和覺悟,這就是“先有事焉”。人要修煉,必先受外界的刺激。我認為罰站和關禁閉確實是非常好的讓人反省的手段。
以前我一直到處宣傳練拳要一個人、找幽靜處,獨自下功夫。現在我開始喜歡到熱鬧處有人處,鍛鍊自己的定力。
我上師專的時候,有一位文學概論老師定力非常好,說話語速很慢,清晰,鎮定,但很多同學不喜歡,他們喜歡激情澎湃的,喜歡錶情豐富的戲精。
我當時就與眾不同,我喜歡有靜氣的老師——雖不能至,心嚮往之。
在教育學會兼職的一位女教授,我跟她打電話的時候,常常感嘆她語氣中流露出的極深的涵養。
我在辦公室啃《文心雕龍》、《道德經》、《莊子》、《論語》、《大學·中庸》等枯燥的書時,很多老師都覺得莫名其妙。我朗讀《文心雕龍》的時候,因為很多句子都非常詰屈驁牙,他們一句都聽不懂,像我在讀外文一樣。有時候他們就用那種好奇的表情望我。(當然,我不可能在辦公時間這麼幹,影響別人而引起別人的討厭。)他們不知道我除了學知識,還在練定力。
我把新華小字典中的生字都劃出來逐字學習。把《陳氏太極拳圖說》一遍遍閱讀。這些對我的耐心都是一種鍛鍊。
專心看故事情節引人入勝的小說沒什麼了不起,只有耐心讀深奧的書才行,真正讀進去,它給人的精神享受與最好的小說都是不可同日而語的。
總之,我還是嫌自己說話快了,還是嫌自己練拳慢不下來,還是嫌自己定力不夠,心靜不下來,氣沉得不好。
寫文章是對自己的鍛鍊,有一個罵我的人後來又留言,說我還是真的高產呢。這可能有兩個意思,一是嫌我謬論太多,二是真心覺得我比較勤奮。能耐心寫長文,其實也需要一點定力。
那些寫長篇的,他們寫完一部後會感覺重生一般。這是對身心的一次重大考驗。
拍影片也能鍛鍊人。當然,那些拍吃的、玩的、熱點的比較受歡迎,因為畢竟調動人的感覺器官才能調動人的慾望,人才會成癮。人喜歡什麼?主要是滿足感官體驗。我很早就發現,要寫暢銷小說,必須有那些調動讀者各種慾望的細節。但這對人的身心健康並不好。我寫過一些跟風的東西,比如武俠、暴力、情色、食物、服裝……後來我反省了,覺得這樣雖然自己得了好,但對社會、對別人並不好,如果是青春期的孩子看了,還可能毀了他的一生。
我拍的影片,面無表情,肢體語言儘量少,儘量練習沉得住氣。我希望人們把注意力放到我講的內容上,不要看錶演。我希望我自己的沉靜能讓欣賞者受到感染,讓他們的心也跟著靜下來。可惜氣場不足。
浮躁是影響身體健康的,甚至也影響心理健康。
內家拳,特別是太極拳,一向標榜養生。醫生開的運動處方多數也是太極拳。
養生的關鍵不在丹田,也不在那些玄虛,而在屏心靜氣,在心平氣和。陳鑫先生說:“太極拳,運中氣之法門也,不明此即不明拳”。休養生息,就是讓身心都靜下來。有的人卻反其道而行之,去調動氣,去用意,去運神。這都是非常可怕的無知,是勞心費神取死之道。
總之,羅嗦這麼多,就是告訴世人,靜才是根本,“歸根曰靜,靜曰覆命,覆命曰常,知常曰明。不知常妄作兇”。
要靜,首先從耐心開始。打拳要沉著,說話要冷靜,不要急於表達。喜歡曝露就更是背道而馳、南轅北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