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遊大V馬可波羅深度分享東遊記
1271年出生於威尼斯一個富裕商人家庭的馬可波羅,跟隨經商的父親和叔叔一同前往中國,這一年他17歲。
西域交通的陸路,自遼、宋、夏、金對峙以來,長期受到阻礙。由於蒙古帝國的疆域前所未有地向西拓展,控制了亞歐兩洲大部分地區,作為一個地域空前廣大的國家,其疆域範圍是以往任何朝代所不能比擬的。在一系列促進交流的政策刺激下,曾經困難重重的亞歐交通被打通了。從山海關至布達佩斯,從廣州至巴士拉港口,只要能聽懂蒙古語,就可由中國前往歐洲,這在歷史上也是空前絕後的。
由於關稅壁壘的打通,從歐洲經中亞來到遙遠的東方國家不再需要像以前一樣需要向沿途各個國家繳納關稅,從而降低了中西貿易等商品交換的成本,形成了東西方直接接觸的空前熱絡局面。歐洲人對中國的瞭解也從耳聞進入了目睹的階段。
經歷了4年的路程後,1275年馬可波羅一行終於到達了元朝的首都元大都,也就是今天的北京,從此馬可波羅開啟了中國的17年之旅。
馬克波羅與元世祖忽必烈建立了深厚的友誼,並在元朝為官,在這期間訪問過當時中國的許多城市。
馬可波羅從小善於觀察,並經歷商人家族的薰陶,對如何迎合周圍人的心理,尤為擅長,這估計也是他能成為旅遊大V的原因之一。在經歷豐富的17年中國生涯後,馬可波羅回到了自己的家鄉威尼斯,並且從遙遠的東方帶回了無數奇珍異寶,他的見聞也引起了人們的極大興趣,馬可波羅於是火了,也成了名人——大V。
但奈何威尼斯經歷了一場動亂,馬可波羅被當做反動派抓了起來並下了大獄。由於牢獄裡面太過無聊,於是大V直播上線了,馬可波羅每天和獄友聊起那段引以為豪的中國之旅。
馬可波羅充分拿捏住了人的心理以及他們感興趣的話題,他知道如何講好故事,對來獄中爭相拜訪他的人一遍又一遍的講述自己的東遊見聞,特別是有關中國的情況。
圍繞政治制度、禮儀制度、經濟 制度、科學技術、文化制度、宗教、國家地理等主題,並且結合受眾的興趣、愛好,大V馬可波羅描繪了一個遙遠的東方世界,這個東方世界充滿了豐富的物產和光怪陸離的傳奇。
基於馬克波羅的口述,他的作家獄友筆錄的著作《馬可波羅遊記》就這樣誕生了,一時間風靡歐洲,由此歐洲人頭腦中幾乎空白的亞洲世界得到了首次形象的描繪。
但是馬可波羅描繪的東方與真實的東方是存在差距的,他一味地強調富有的物產和資源,這構成了歐洲人頭腦中關於東方的主觀世界與真實的客觀世界的偏離,而這種偏離轉化成了物質上的激勵與誘惑,從而刺激了追求物質慾望的歐洲人紛紛向東擴張。
所以雖然中國被馬可波羅推向了世界,但同時也把貪婪的眼光吸引過來了,當然這其中就包括教皇以及他的信徒們。
前赴後繼的教徒
長久以來,由於東西方世界之間相隔遙遠,特別是在航行技術還不發達的時代,東西方之間存在著巨大的資訊差。
或許出於本民族的優越感,十三世紀的歐洲人自認為所處的基督教世界正是世界的文明的中心,那些信仰除基督教以外宗教的民族所處之地都是未開化的蠻夷的荒地。
同樣具有極強民族中心主義的中國皇帝也認為除了中原大陸以外所有國家都是自己國家政治和文化的延伸,周圍國家民族都應該仰仗皇帝的庇護才能夠得以保全。
這樣的資訊隔絕導致彼此主觀世界的不完整,但這一切被大V馬可波羅的遊記終止了。 教皇曾說過,“我有一個夢想,我希望基督及其信眾將統治整個地球,所有的民族都會信仰基督”,通俗一點就是——我要讓你們自願的服從在我基督教文化的統治之下。
於是帶著這個預言和夙願,本篤會、多明我會、方濟各會和耶穌會等左手刀劍右手聖經,聞著馬可波羅行走的味道,奔向了東方,你方唱罷我登場,一時間好不熱鬧。
絕大部分以公派為主,比如方濟各會的柏朗嘉賓、孟高維諾,多明我會的阿思凌 ·隆巴兒底、安德·龍如美,耶穌會傳教士南懷仁等一批人,以教廷使節名義,攜帶文書出使中國傳教。
一批一批的公派傳教士滿懷信心地想要開啟東方寶庫的大門,但他們遇到了更加驕傲的大明王朝。明政府對於已經到達中國本土的外來傳教士,要麼採取驅逐,要麼要求其漢化。由於澳門當時被葡萄牙佔領,所以目空一切的傳教士們被限定在澳門傳教。
不過也有例外,萬曆皇帝就特許了利瑪竇。這也絕不是萬曆皇帝改變主意了,而是因為利瑪竇拋棄了自己“西方僧侶”的驕傲身份,把自己包裝成一名西方學者,脫下了自己天主教傳教士的外衣,穿上了中國的傳統服飾,用一口漢語來傳播基督教,同時用自然科學知識和生活小技巧來博取上層和老百姓的好感。借醫傳道,
但利瑪竇的這種行為在教皇眼裡是無法容忍的,教皇認為利瑪竇這種接受祭拜祖先和孔子的儀式,是一種過度的偶像崇拜和迷信活動,不符合他們這種偉大的“福音事業”宗旨,於是命令要求在中國的傳教士們必須反對一切祭拜祖先和孔子的活動。
這種傲慢的行為刺激了康熙的心,於是1705 年康熙下令從北京驅逐當時中國區的教皇代表, 並把原來放開的傳教範圍又限定在澳門區域內。
當然除了公派傳教士,還有一批獨立傳教士,比如傳教士郭實臘,由於缺少了教皇的資助,也為了謀生,郭實臘選擇了其他傳教士所不齒的鴉片貿易和戰爭的手段,來達到其傳教的目的。郭實臘替鴉片販子在鴉片貿易船隊之間中文翻譯,作為回報,鴉片販子提供了傳教的資金支援。
鴉片貿易提供的豐厚資金使一批傳教士逐漸背離了傳教士本應恪守的道德底線,他們邁出了鴉片傳教的門檻。
直到西方列強用大炮轟開了中國的大門後,幾度受挫的這種形勢才被扭轉。儘管在《南京條約》中對傳教一事隻字未提,英國人似乎關心的只有通商,但他們在獲得五口通商權利的時候,無疑也為傳教士的傳教事業帶來了前所未有的廣闊前景。
更加主要的是治外法權,使得傳教士不受法律的管轄。雖然傳教仍然沒有被清政府許可,但是治外法權極大保障了他們的人身安全。因為以儒釋道為主要的中華大地上,基督教必須另闢蹊徑、使出渾身解數才能取代儒釋道。
正當中國人還在為鴉片戰爭心有餘悸猶存之際,傳教士們攜帶著聖經、藥品、科學和軍事技術接踵而至,西醫學就是在這個時期傳過來的。
傳教士究竟在中國的歷史上留下了什麼
傳教士們到中國來,根本目的是擴張他們的宗教事業,企圖把一種他們自認為的優越文化灌輸給另一個國家的人民,使他們自願地服從在這種文化的統治之下。
但傳教士們並不是僅僅只有傳播福音、拯救世人的宗教願望,他們本身與商業公司有著千絲萬縷的關係。
19世紀的中國,商業的發展已成為傳教事業的後盾,傳教士與所在國商人以及政府之間的關聯也變得密不可分,而清政府的禁令使得傳教事業除了和商業活動和軍事擴張狼狽為奸外而別無他法。正是在這樣的境遇和限制之下,西方的商人和傳教士感同身受,相互成了知己。
雖然傳教士藉著醫學、科技、軍事的外衣來傳教,但是披著羊皮的狼終究是狼,羊皮只是一種掩飾的手段而已。
由於在傳教過程中,傳教士積累了大量有關中國方面的情報,又充當起了情報販子的角色。比如中俄《尼布楚條約》中就有傳教士穿針引線的身影。
甚至在第一次鴉片戰爭的時候,由於英軍沒有足夠的後勤補給,傳教士這個時候又上線了。利用自己的特長,拿英軍海上捕獲的魚去換沿海漁民手上的大米和其他糧食,這無疑給英軍的侵略提供了豐富的後勤補給。
土地的財富屬性使得掠奪土地成為商業活動中的至關重要的環節,因此更多的傳教士暴露出來了商人的貪婪一面。
1948年的北京、上海、天津、漢口、廣州、青島、哈爾濱等七個城市內,外人所佔的土地中有44.4%為教會所有,外人所佔的房產中有43.2%為教會所有1900年世界主要國家經濟總量約為794.79億美元,其中法國54.03億美元,而法國天主教在華佔有土地市值達540萬美元,約為其GDP總量千分之一。
中國中國東南沿海地區和廣東省地區主要被英美新教傳教士所佔有;四川及西南邊境的土地主要被法國天主教佔有;東北地區主要受俄國東正教零星佔有;長江流域和鐵路沿線的土地都被三種類型的傳教士佔有;包括京津要地的河北省,三類都佔有。
大批的傳教士藉助自己的傳教士身份非法掠取土地,掠取的物件大多是因自然災害而破產的農民,或者在災情嚴重之際以低價買進大片農民土地,導致了底層中國百姓失去大片土地,傳教士與底層民眾因爭奪土地的矛盾愈演愈烈,這也是後期義和團運動爆發的主要原因。
為什麼他們孜孜不倦的在中國傳教
傳教,是指傳教士將他們的宗教文化傳出去,培養與他們有相同或相近的價值觀的新人。
客觀上具有文化啟蒙的作用,因為從培養文化傳人的角度出發,他們必須傳播一些西方先進的科技文化,但主要是為了達成自己“傳播”目的,而大力發展出版事業為其宗教事業傳播、鋪路、架橋就順利成章了。
一般意義上來講,基督教傳教和西方列強的經濟上佔領中國市場、軍事上佔領中國土地,有某種相通的地方,只是換一種形式而已。
西方傳教的常規套路是把他們自己的道德文化標準灌輸給另一個國家的人民,並迅速在這個國家掌握話語主導權,也就是成為“公知”,並配合本國的利益需要,剔除掉不符合西方文化標準的價值觀。
比如,美國曾在日本設立了一個所謂的“飲食改善協會”,動員全日本的營養師和糧食研究人員在大中小學大肆宣揚“營養改善”,大致意思是“日本人長久以來食用的米飯是一種非常落後的飲食方式,長期吃米飯會導致頭腦遲鈍,甚至有致癌的危險”,於是大量日本民眾開始逐漸拋棄本國的大米,轉而追捧從美國進口的麵粉食品。
還有,鴉片戰爭時傳教士積極向西方政府鼓吹透過軍事幹預來保護商人的利益。在戰爭問題止,他們閉口不談對華開戰的罪惡性,而是用基督教的教義來說服西方國家的聽眾,稱這場戰爭是上帝計劃中的一部分。傳教士的種種言行確實充當了帝國主義最有力的發言人。
他們的根本目的是要用文化的方式打破西方人和東方人的傳統隔閡,進而用西方文化 來改造和統治東方文化,從而避免直接的武裝衝突,也就是所謂的“和平演變”,這一點對於他們是至關重要的。
隨著中國的綜合國力和國際影響力不斷增強,西方傳統列強日益將中國視為對其霸權的巨大挑戰者和最大的潛在敵人。為了達到西化、分化中國的目的,西方國家對中國的滲透力度不斷加大,所以我們要警惕新時代下的文化入侵和和平演變,這或許也是國家立法禁止個人或組織在網上傳教的主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