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3月30日,雷軍宣佈造車,首期投資100億元人民幣,預計未來10年投資100億美元。其他手機廠商也動作頻頻:4月,OPPO籌備造車;12月,vivo被曝已在印度申請了電動汽車相關商標;12月,華為釋出了首款鴻蒙汽車AITO問界M5。另外,還有蘋果,隔段時間就被曝出將釋出Apple Car的訊息。
手機廠商們扎堆造車的背後,與其說公司戰略佈局的調整,不如說是智慧汽車產業發展的必然——終端消費的核心驅動由“擁有”變為“追求”,消費屬性進一步強化,產品迭代加快。感受一下,是不是與智慧手機的發展路徑非常相似?
那麼,在智慧汽車這個新賽道,跨界玩家們的競爭力如何呢?從智慧汽車上最常見的玻璃材料切入,我們來一窺跨界玩家們的底氣!
汽車玻璃技術不如手機玻璃複雜
汽車玻璃的面積約佔汽車表面積的1/3。根據應用部位,汽車用玻璃主要包括前風擋玻璃、後風擋玻璃、門玻璃、天窗玻璃和前/后角窗玻璃等。汽車玻璃要求具有良好的光學效能和力學效能,同時還要求具備耐磨性、耐熱性、安全性、密封性和隔音性等效能,以保障乘員的駕駛和乘坐安全。
汽車玻璃所用基礎材料為以矽砂、純鹼等為原料,經由普通的浮法生產工藝製成,然後經過切割、研磨、拋光、鋼化、鍍膜、夾層製作等工藝,最終制成夾層玻璃/全鋼化/區域鋼化玻璃等不同型別的、適用於汽車不同部位的汽車玻璃。
與汽車玻璃相比,手機玻璃在強度、透光率、抗劃傷等方面的技術要求則更復雜。
以藍思科技主營的手機視窗防護玻璃為例,其手機玻璃改版的重要原材料主要是美國康寧生產的特種玻璃基板,據藍思科技招股書透露,2013年該特種玻璃單價為每平米303.5元,遠超汽車玻璃。相比於一般汽車玻璃,其在硬度、耐劃性、光學清晰度、平整性等方面有著更優越的效能表現。
業內從業者表示,核心差異化工藝在於熔制下拉工藝、冷成型技術以及離子交換工藝,分別保證玻璃表面質量光滑平整且透光率高、輕薄且均勻、離子擴散進入玻璃內部保證高強度,從而有效提升玻璃質量。
因而,從生產手機玻璃切入到生產汽車玻璃,在技術方面,藍思科技是有明顯優勢的。
比如,減薄,藍思科技具備將汽車玻璃減薄的工藝,能把玻璃做得更輕,這對於智慧汽車而言尤其重要,因為要提升續航能力,整個汽車玻璃佔了比較重的一個量;其次,增透,未來汽車玻璃如果想做成投屏,各方面都會比較好;第三,增強碰撞抗衝擊性,透過藍思科技的工藝來做玻璃,會更有韌性,比較耐衝擊,不容易破碎。
汽車玻璃將重走手機玻璃進階路?
功能機時代(2007年之前),手機視窗保護面板大多為PC材質或PMMA,其造價低,易加工且不易碎,但是也有不耐磨、易刮花、顯示效果差等缺點。NOKIA 8800是第一款使用玻璃材質的手機,摩托羅拉V3也是用玻璃作為螢幕,但因為成本高導致普及較慢。2007年,蘋果第一代iPhone引燃了將玻璃材質用於手機螢幕的熱潮,全屏觀感清晰、人機互動方便、耐磨等優勢奠定了玻璃在手機顯示方面的地位。2011年,NOKIA N9首次將2.5D面板玻璃應用於手機,2014年iPhone 6的釋出使得2.5D玻璃面板設計迅速普及。
手機玻璃發展史。資料來源:電子發燒友,東吳證券研究所繪製
覆盤手機玻璃蓋板發展史,2007年蘋果開啟大玻璃屏智慧手機時代,智慧手機全球出貨規模迅速提升,在2015-2016年達到峰值。對比2016年前後,以蘋果為例,產品迭代週期由12個月縮短為9個月,單代產品機型上市個數由7個上升到13個,螢幕蓋板也隨之衍生了3D、柔性摺疊、指紋識別等功能。
作為人機互動的核心載體,手機玻璃在滿足必要的清晰、堅硬的要求後,市場需要更多的新賣點來刺激需求。因此,以外形美觀、使用便捷為技術突破方向的新功能,成為智慧手機螢幕玻璃更新迭代的核心驅動力。
與手機從功能機到智慧機的變革類似,隨著整車市場逐步進入成熟期,消費者更加偏愛迭代週期短、更新換代快的產品,追求個性化消費。因而,對汽車玻璃美觀、輕便的需求也相應增加。
未來,智慧汽車由出行工具向“第三生活空間”發展,人們在車內停留的時間會更長,消費者對舒適性、美觀性、智慧控制的要求會大幅提升。而具備輕薄、透光、強度高、可調光、可投屏、可觸控,且美觀時尚的玻璃材料,顯然是最佳選擇。
這意味著,智慧汽車將會在更多的場景中使用玻璃材料!
或許,屆時,車上的任何一塊玻璃都是一塊具備駕駛操控、娛樂休閒、智慧語音、手勢互動等功能的顯示屏。兩一方面,玻璃的智慧化、輕量化又將進一步推動單車玻璃使用量的增長。未來,大面積的智慧化玻璃可讓車輛成為可定製化的空間,根據使用者的需求,提供個性化的畫面,像家庭影院、娛樂休閒、遊戲互動、線上辦公等。
顯而易見,從智慧手機領域跨界而來的玩家們,對於智慧汽車玻璃材料的迭代及發展趨勢,相較於傳統玩家,會更有心得。
技術沉澱+洞悉產業趨勢,優勢凸顯
或許,對於一個新入局者,我們往往習慣用挑剔、審視的去看待,或者也可以說,我們對於新事物的研判難以擺脫路徑依賴。這種思維方式,在那些高速成長的行業,如果用做產業分析、投資研究,卻是大忌。
還是以前面提到的藍思科技為例。它一開始是專攻手機視窗防護玻璃,後來從玻璃逐步擴充套件到藍寶石、陶瓷等材料,接著又擴充套件到指紋模組、塑膠件、聲學器件、金屬外殼等部件,然後從消費電子延伸向新能源汽車,研發、批次生產了包括車載電子玻璃及元件、車載中控屏、儀表盤元件、大尺寸新型汽車玻璃(如天幕、側窗、擋風等)、反光鏡、後視鏡等產品,並依靠已有的技術積澱,不斷探索玻璃、金屬、藍寶石、陶瓷等新材料在新能源汽車領域的應用。
對於藍思科技這樣一個技術實力雄厚,同時又經歷了從功能機到智慧手機發展全過程的玩家,從生產手機玻璃切入到汽車玻璃,這背後是對產業發展趨勢的深刻洞察!
從2015年開始佈局新能源汽車市場,藍思科技目前已經成為特斯拉全球核心一級供應商,並與賓利、保時捷、賓士、現代等20多家汽車品牌建立了長期穩定的戰略合作關係。這一長串的合作名單,恰恰證明了,藍思科技在新能源汽車領域的競爭力,跨界玩家的優勢凸顯。
十多年前,從功能機向智慧手機迭代,當時的手機霸主NOKIA節節敗退,而蘋果憑藉著iPhone迅速崛起為智慧手機的王者。那時的蘋果,對於功能機廠商來說,也是一個跨界玩家,但誰能料到,在隨後的幾年,它將開創一個新的時代呢!
如今,汽車行業正進入智慧汽車時代,面對這樣一個全新的事物,一個增量的市場,未來必定屬於那些既有深厚技術沉澱,同時又洞悉產業發展趨勢的玩家。至於是“傳統玩家”還是“跨界玩家”,只不過是外界給他們打的一個簡單標籤,又何必當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