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解放軍報
陸軍特種作戰學院注重培養學員戰場臨機應變能力—— “此次偵察,我修改了教員的‘基本案’”
隆冬時節,桂北腹地陰雨綿綿。午夜時分,陸軍特種作戰學院一場偵察引導打擊演練悄然展開。
趁著夜色,紅方指揮員、學員劉飛鴻帶領特戰小隊,沿著山林險路滲透至“敵”防禦縱深1號高地。事先有情報顯示,“敵”導彈陣地兵力空虛。劉飛鴻正要按計劃前出偵察,突然發現情況異常:“此處植被稀疏,位置透空,若按課堂上教員給出的‘基本案’前出偵察,極有可能暴露我方行蹤。”
經過實地分析,劉飛鴻果斷更改行動方案。他們迂迴穿插至“敵”2號高地,隱蔽獲取導彈發射陣地位置引數,引導空中力量精準打擊,將“敵人”打了個措手不及。
“目標已摧毀,紅方勝!”走出導調部,該院武裝偵察教研室主任李智勇露出滿意的笑容。他告訴筆者,這次演練,學員特戰小隊沒有按照教員給出的“基本案”行動,而是拿出更符合戰場環境的臨機方案,這得益於學院在日常教學中注重培養學員敢於質疑、務實創新的精神,鼓勵學員獨立思考,在思想碰撞中擦出創新火花,助推學員指揮能力提升。
“戰場情況瞬息萬變,特戰隊員更多時候是深入敵後執行特殊任務,面對無法預知的險情特情,只能立足自身研判化解。因此,培養特戰學員的戰場臨機應變能力尤為重要。”該院領導介紹,他們鼓勵學員抱著存疑的態度研學精練,在思辨討論中引導學員拆解方案、剖析問題、找準癥結、對症下藥。
然而,在培育特戰學員的創新精神和戰場隨機應變能力的過程中,該院卻走過一段彎路。
一次,李智勇組織班組戰術教學。上課伊始,他就公佈了“基本案”,在徵求學員意見時,臺下鴉雀無聲,沒有任何異議。學員們普遍認為:李教員是資深專家,用他的方案肯定不會出紕漏。然而,當襲擊捕俘演練展開後,特戰小隊按照“基本案”展開行動,卻發現戰場環境與方案設想有著明顯出入,頓時手忙腳亂,最終鎩羽而歸。
這次失敗的教訓,引起了李智勇的深刻反思。他清醒認識到:戰場環境多變,戰術教學不應設定標準答案。
事後的覆盤總結會上,李智勇鼓勵學員們積極發言、各抒己見。大家開動腦筋、踴躍發言,擬製出好幾套頗具新意的行動方案。在後續的演練檢驗中,學員鞠奔按照自己的行動方案,帶領特戰小隊出奇制勝。
這段曲折經歷,成為該院戰術課堂推行開放式教學的“思想燃點”。
從那以後,該院組織戰術教學,不再將教員的“基本案”作為“標準案”,而是引導學員開啟思路、發散思維,在“基本案”的基礎上隨機應變。他們還要求學員以指揮員身份獨立完成班組指揮協同作業,自主檢驗臨機方案的可行性,透過設定複雜環境和險難特情,不斷錘鍊學員尋找“戰場最優解”的能力。
如今,李智勇的戰術課堂上活力迸發、精彩紛呈。他鼓勵學員轉換角色充當小教員,走上講臺分享自己制訂方案的思路,在觀念碰撞中激發思想火花。此外,他還組織“最強大腦”“最佳辯手”評選,課堂上“戰味”“火藥味”撲面而來,氣氛活躍而緊張。
“此次偵察,我修改了教員的‘基本案’。”劉飛鴻自豪地告訴筆者:開放式課堂結出累累碩果,在學院最近組織的多場實戰化演練中,特戰學員隨機應變、出奇制勝,圓滿完成演練任務。
短評
作戰沒有標準方案
■牛海軍
“兵無常勢,水無常形”。戰爭,複雜且不可複製。哪怕是一場小小的遭遇戰,都可能會因敵情、我情和環境等因素的變化,臨機變換戰術戰法。作戰沒有標準方案,戰場制勝呼喚創新思維。陸軍特種作戰學院的教學創新經歷啟示我們:讓院校課堂對接未來戰場,應主動跳出“基本案”“標準案”的慣性思維,著力培養學員的戰場臨機應變能力。
未來戰爭節奏快、不確定性多,作戰方式的一次性效應更加明顯,對指揮員的戰場臨機應變能力提出極高要求。軍校作為培育未來戰場指揮員的搖籃,要牢固樹立為戰育人的鮮明導向,深入組織實戰化教學,敢於打破條條框框、不設標準答案,少些“熟悉套路”、多些“出其不意”,不斷錘鍊學員尋找“戰場最優解”的能力。只有這樣,才能在未來戰爭中應對自如、出奇制勝。
黃現敏 安亞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