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36很大,具體有多大?反正一鍋裝不下。更搞的是,戰略轟炸機和核彈都象徵著慘烈的死亡,但B-36卻還頂著個“和平使者”的綽號,也不知道鬧的是哪一齣。或許是指的站在美國的角度,為美國人帶來了“和平”?但即便這樣,這個“和平”也隱約包含著一絲讓人不安的恐怖。
B-36本來是為二戰而生的。當時美國還沒參戰,但歐洲大陸已經基本淪陷,就剩英國還在死扛。美國擔心要是英國也被佔領,那就得從本土起飛去轟炸德國,因此就必須有一種能跨大西洋飛行的遠端轟炸機。基於這種態勢,美國陸軍航空兵於1941年4月發出需求書,要求最高速度720千米/小時、實用升限14000米(超出一般高炮的火力範圍)、最大航程為19000千米。這些指標不用說顯然脫離實際,於是沒多久就主動下調,最大航程“減少”到16000千米,速度、升限也有所降低。
降低後的指標仍然相當高,如果放在和平時期,光是論證討論就要花上個幾年,但此後不久日本把美國拖下了水,美軍越來越需要一種能從夏威夷直飛日本的轟炸機,拖到1943年,陸航終於等不及,在原型機還沒有研製出來的時候,陸航直接訂購了100架。負責研製的南京康維爾公司康維爾飛機公司現在已經沒了,但那會兒實力正在勁頭上,總算不負重託弄了出來,但德國已經被打趴、日本也已經是苟延殘喘,功勞都記在了隔壁波音“小個頭”的B-17和B-29頭上。天皇宣佈投降的5天后,1945年8月20日首架原型機隆重亮相,第二年8月8日,在廣島核爆週年紀念日的兩天後,XB-36成功實現了首飛。
二戰後期噴氣式發動機已經出現,儘管一開始技術水平較低,單臺動力水平與當時已經很成熟的活塞式發動機沒法比,但人們還是覺得噴氣式發動機代表未來,因此儘管用了6臺、每臺28缸的活塞式發動機,B-36也不被看好。只不過當時美國沒有全噴氣式的轟炸機,後來波音的B-47在航程和載彈量上也與B-36不在一個檔次,於是在柯蒂斯·李梅(就是發明東京燒烤的那位)擔任戰略司令部司令那幾年,B-36一直是美國戰略轟炸的核心力量,其最大有效載荷超過了B-52、是B-29和B-17的4倍多,不用加油就可以進行洲際轟炸,不過它本身也沒有設計成可以空中加油。
即使與現在的飛機相比,B-36也不含糊。70米的翼展至今尚沒有批產飛機能打破,機翼最大厚度達到2.3米,空中機械師可以在飛行時爬到發動機艙進行維修。B-36的升限超出了設計要求,訓練中的B-36經常在15000米高度模擬轟炸,當時美國空軍的截擊機要麼飛不到這麼高、要麼飛上來但是無法穩定射擊,美國海軍倒是提出可以用F2H“女妖”戰鬥機和B-36比試一下,但這個建議被空軍無情拒絕。後來B-36乾脆拆掉了自衛炮塔和一些不必要的裝置,由此獲得了更加輕的機身,速度和升限也進一步提高,甚至能飛上17000米的高空。當然這種效能也與B-36加裝的4臺噴氣式發動機有很大關係。
與當時傳統的拉進式動力配置有所不同,B-36的6臺R-4360“黃蜂”28缸星型氣冷發動機都“向後”安裝,形成了少有的“推進式”,原型的R-4360總功率18000馬力,後來提高到22800馬力,三葉螺旋槳直徑5.8米,這種配置方案有利於減輕螺旋槳氣流對機翼的干擾,但與此同時發動機也無法利用螺旋槳氣流冷卻。B-36加裝渦噴發動機是從D型開始、每架飛機在機翼最外側各增加2臺J47-19,使得B-36一共有了10臺發動機,榮登“史上裝發動機最多的飛機”稱號。B-36飛行員有個口號是“六轉四燃”(six turning four burning)就是從這裡而來,但由於發動機散熱都不太好,這個口號有時也被改成:“2個在轉、2個在燒、2個冒煙、2個噎住、還有2個下落不明”。
還有一個特大的地方是單輪主起落架,不過只用在原型機上,直徑2.79米、寬0.9米、重600千克,一條輪胎所使用的橡膠夠生產60條小汽車輪胎。由於單輪對地面壓力過大,全美國只有三個機場可以用於B-36的降落,所以很快就換成了四輪小車式。B-36還試用過履帶式起落架,但發現並不實用也更重,所以沒有正式採用。
這樣看直觀一點
當然載彈量也不能小,B-36最大載彈量39.6噸,比B-17的最大起飛重量還要多出7噸。B-36在設計時核武器還沒出來,但並不妨礙B-36服役後不經過改裝就能掛載當時美軍任何一款核武器。因此在交付後立即被用於掛載核武器,在B-52投入使用之前,美軍有史以來最重最大的空投核彈只有B-36能掛,這種氫彈長7.6米、最大直徑1.5米,重19噸。B-36的自衛武器是8個遙控炮塔、每個炮塔兩門20毫米航炮,這些航炮射擊時的後坐力振動經常導致飛機電氣線路震松,甚至導致了1950年11月22日1架B-36B墜毀。
大有大的好處、當然也有大的不好。為了儘可能接近對手,美國的戰略轟炸機大多數部署在美國北部或者阿拉斯加等地方,但大多數機庫又都裝不下B-36,維護工作只好在室外進行,地勤凍得要死;發動機也難侍候,六臺發動機每臺有一個獨立加註的380升滑油箱,每臺有56個火花塞,光換火花塞一次要換掉336個(普通家用汽車一般4個,壕請忽略);由於早期的噴氣發動機壽命短,B-36還專門設計了一種吊艙,每個吊艙可以空運兩臺備用發動機,不過這些吊艙從來沒有被用過。
B-36服役後也有很多改型,包括與B-52類似的8發全噴氣型YB-60,但因為效能比不上YB-52而放棄;還有一種運輸機型XC-99,採用雙層機身,號稱有史以來最大的活塞式陸基飛機,也是當時最長的實用飛機,只生產了1架,但在朝鮮戰爭期間還曾用於貨運飛行,2005年拆除。但這裡面最值得一聊的是加裝核發動機的核動力NB-36H,但再寫下去篇幅就太長了,回頭專門開一期聊吧。B-36由於速度不夠快,在投放核武器後難以及時脫離,可能會受到核爆的傷害,1954年美軍在“城堡行動”試驗中,1架B-36在投放一枚1500萬噸核彈後,按照典型操作程式脫離,結果飛機受到了大面積強光和衝擊波的影響,幸而機組成員並無大礙。
B-36的服役時間並不算長,不久之後就被全噴氣的B-52接替,而B-36在整個服役生涯從來有在實戰中扔下過任何一枚武器,這或許是B-36的“不幸”,但也或許只有這樣,才算契合了“和平使者”這個綽號的本意。
主要引數
機 長:49.40米
翼 展:70.10米
機 高:14.25米
空 重:75.3噸
最大起飛重量:186噸
動力裝置:
6 ×普惠R-4360活塞式發動機,單臺功率3800馬力
4 ×通用電氣J47渦輪噴氣發動機,單臺推力23千牛
最大速度:700千米/小時
巡航速度:370千米/小時
作戰半徑:6413千米
最大航程:16000千米
實用升限:13300米
載彈量:最大39009千克,正常32659千克
(圖片來自網路,如有侵權請聯絡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