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美國《福布斯》網站12月27日刊文報道稱,一架美製E-8C空地監視飛機偕RC-135V電子偵察機,於當天飛越烏克蘭東部上空,距烏克蘭東部的親俄武裝控制區域不到65公里。對三個軍事目標進行了雷達偵察。
據悉,這兩架偵察機除遂行常規作戰任務外,重在偵察附近地區俄軍部署態勢。E-8C與RC-135V的出現,預示著俄烏邊境地區衝突有進一步惡化的可能性。至於這兩款被美媒稱為“當前最好”的偵察機,所面臨的風險也將驟然上升。 E-8C“聯合星”空基對地偵察/定位與通訊指揮飛機,系美軍20世紀80年代“聯合監視和目標攻擊雷達系統”專案產品,由格魯門公司在波音707-302C型客機基礎上改進而來。機長44.42米、翼展46.61米、高12.65米、空重77.65噸、最大載油量70.3噸、最大起飛重量52.4噸。最大升限1.28萬米、巡航速度750千米/小時、依靠內油巡邏時間可達11小時、空中加油後可延長至20小時。
E-8C前機身下方裝備有一臺AN/APY-3型X波段SAR/MTI機載無源相控陣雷達、將合成孔徑雷達與動目標顯示技術整合其中,使得對地面目標解析度小於3米、定位精度誤差小於100米、合成孔徑狀態下最大探測距離160千米、動目標顯示狀態最大探測距離250千米。如按照該機活動範圍來講,機載雷達單航次可對100萬平方千米的地域範圍進行監視偵察;如對特定目標進行持續探測監視,工作覆蓋範圍在5萬~6萬平方千米內。
該機主要用途為探測敵方戰線縱深的地面固定、活動或低空飛行目標,而後將資料傳遞至地面部隊或是空中戰機、為地面及空中力量提供空、地火力指揮引導及情報支援。此外,該機定位又系兼顧戰略及戰術性的空中雷達偵察機和情報交換中心站,既可以作為對戰區對地目標搜尋和指揮控制中心、又可兼顧戰術偵察機作為資料分析情報中心。
因此從海灣戰爭中一騎絕塵後,此後該機的身影又活動在阿富汗、南聯盟、敘利亞等國上空,除為常規打擊行動服務外,還參與到反恐作戰中去。此外則是每當半島地區局勢升溫,該機也會前出偵察,而隨著中美兩國在臺海、南海等問題的頻繁交鋒,該機近年來頻頻對我沿海地區抵近偵察。換句話說,E-8C出現在某個特定地區空域,即預示著此地區在美軍眼中的重要性。輕則擦槍走火、導致局勢升溫,重則為後續軍事行動提供情報積累。
RC-135V電子偵察機,系波音公司於20世紀60年代在波音707機體基礎上改進而來,機長39.20米、翼展39.88米、高12.70米、最大升限1.2萬。7600米上空巡航速度991公里/小時、1萬米高空巡航速度901公里/小時、空重46.3噸、依靠內油巡航時間達12小時,空中加油後延長至20小時。該機前機身兩側各裝備有一臺側視雷達、機鼻下方裝備有大型偵察雷達、機背及機翼分佈有各類天線。此外還裝備有AN/APR-17偵察接收機、AN/USD-7電子偵察監視系統、AN/ASR-5自動偵察等裝置。
RC-135V型主要用於對戰區或國家級電子情報的蒐集分析、記錄傳輸等、可實時偵測空中的電磁訊號、並對輻射源進行定位分析及訊號處理,收集預警/制導/引導雷達的技術引數等,以此引導空中力量實施打擊。而通過後續升級改造,該機除承擔戰略偵察任務外,繼而增強該機在遂行戰場偵察、情報蒐集等戰術級任務的能力。此外又增強該機的精確目標指示、電子戰進攻、網路中心戰等作戰能力。
而在美軍電子偵察部隊中,曾流傳著這樣一段話,即“偵察是我的生活,危險是我的業務”,形容RC-135偵察機及機組成員可謂是恰如其分。如在2003年3月3日,RC-135在對半島北邊抵近偵察時,就遭到對方米格-29及米格-23戰機的攔截。更危險的是,RC-135裝備的雷達報警器突然響起,此舉意味著他們已經被對方機載雷達鎖定,只需按下按鈕,即可遭到空空導彈的攻擊。最後RC-135識趣撤離,機組成員均被驚出一身冷汗。
在2014年7月18日,即馬航MH17航班在俄烏邊境墜毀後的第二天,RC-135便出現北歐空域內,對俄羅斯實施抵近偵察。俄軍反應非同尋常,不僅使用地面雷達進行追蹤,還派出戰機升空攔截,導致RC-135慌不擇路,在未告知瑞典政府的情況下,直接進入其領空躲避,導致瑞典政府勃然大怒,聲稱此舉是入侵瑞典領空主權的粗暴行徑(當然,瑞典也只能是發怒過過嘴癮,美方事後回應稱,此類情況未來還會出現)。
E-8C雖然看似先進,但在美軍眼中早已落伍,一是發動機問題,該機所裝備的J-8發動機是60年前的產物,放在今天而言。存在著壽命短、保養費時費力、油耗大和動力不足等致命缺陷,進而對機載平臺效能發揮產生影響。
二是作戰使用與維護成本暴漲,按照美軍預測,該機若使用到本世紀中期,該費用總數將達到387億美元,若在此期間研發新機型予以代替,總費用不過276億美元。因此,關於E-8C的退役呼聲一直未曾斷過。
三是隨著中俄多國中遠端防空導彈系統的探測距離、打擊射程、以及毀傷威力的大幅度提升,導致該機在遂行戰場任務時充滿高風險。例如在2018年5月的參議院聽證會上,時任美空軍部長威爾遜就表示說“照此發展來看,E-8C很可能在開戰第一天就被擊落。”此種擔憂並無道理。此外則是該機若想發揮有效效能,需要美軍不僅掌握戰場制空權,還需擁有絕對主動權,由此才能為該機營造出一個安全的工作區域。
此外則是RC-135V,按照各國通行的反制措施來看,派遣戰機升空執行干擾攔截最為有效,讓其無法安心工作進而規避撤離。二是該機赴特定區域執行偵察任務時,可降低該區域的相關軍事活動,以此減少電磁頻譜訊號被截獲的機率。此外有聲音稱,還可以發展出反電子偵察機這種機型予以制衡,但技術難度大、成本高等問題目前還沒無有效解決方法,因此,上述兩種方式最為有效。
從現階段俄烏邊境局勢而言,隨著北約軍事活動的擴大、以及美國拱火挑釁的升級,俄羅斯現在的態勢就是退無可退,與其喋喋不休,不如用“鋯石”高超音速巡航導彈來得有效。儘管這兩款偵察機的出現,可以使得美國及北約對該地區的俄軍部署、行動安排有一個大致瞭解。
如果隨著局勢升級,衝突的可能性進一步提高,這兩款偵察機恐怕就得遭殃。如E-8C面臨的將是各類俄製防空系統,比如有名的S-400;而RC-135V面臨的對手,就是再熟悉不過的各類俄製戰機,比如蘇-35、蘇-30SM等。屆時,就不再是巴倫支海手術刀或者黑海撞擊美艦那般簡單,因為“俄羅斯雖大,但我們已無路可退—我們身後就是莫斯科!”
俄羅斯杜馬議員米哈伊爾·德利亞金此前表示:烏克蘭可能會對俄羅斯發動進攻。會從多個方向發動,烏克蘭軍隊的目標是克里米亞,還有三座俄羅斯邊境城市,也就是,羅斯托夫、別爾哥羅德、布良斯克。因此美軍想偵察清楚俄軍在這些地區的部署情況。
普京也認為北約在烏克蘭正醞釀一場大規模行動做。普京說,當前的緊張局勢表明,烏克蘭正在準備第三次軍事行動。俄羅斯有必要針對敵人軍事行動,隨時做好戰鬥準備。